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第三方治理環境污染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目前的水污染治理模式主要還停留在“誰污染,誰治理”的階段,其中工業污染占了環境污染比例的70%,而其中社會化第三方參與治理僅僅占了5%,相比于生活污水的治理50%的社會第三方參與治理來說,比例相差甚遠。因此引進經驗豐富的第三方參與到水污染的治理當中是極其有助于提高目前的水污染狀況,尤其在相對專業的工業污染方面,長期致力于生產凈化水的設備的第三方企業相比政府而言有更加明顯的專業優勢,有助于提高治理的效率。
《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指導意見》明確了今后改革的方向將轉變為“污染者付費、責任公擔、集中治理、全過程控制”的管理模式,排污企業治污責任通過合同方式向環境服務公司轉移與集中,而不是主要由企業和政府之間協調管理。這些環境公司一般都是由原有的環境防治設備生產商轉型而來,如:碧水源、桑德環境、中電環保等等,都是具有相當經驗的成熟的環境公司。這些環境公司通過委托治理與托管運營的方式,接受企業的委托或者托管來幫助企業完成排污的指標與任務,達到環境處理標準,政府則主要在其中作為監管與審核的部門進行檢查與審查。
委托治理與托管運營兩種模式相同點在于兩者都是環境服務公司代為處理治污的問題,但是相比來說,在委托治理模式之下,環境服務公司對于治污設施擁有或者部分擁有這些設施的產權,相當于環境企業用自己的設備進行全權,而托管運營則是環境服務公司僅僅接受企業的托管委托,不具有治污設備的產權,僅僅是運營和管理的作用。
這兩種模式的出現無疑會大大加強企業水污染治理方面的效率,本來對于治污不太了解的企業現在將這部分工作分出去管理,有助于企業能專心用于生產,而同時促進環境服務公司的發展。但是最重要的還是政府在其中的定位。政府應當以一個中立的角色,主要起到監管和協調的作用,首先要對于環境服務公司做好監管,審核環境服務公司的技術資格和設施設備,不讓不符合市場條件的主體進入到這個市場之中,而在其與企業合作的同時要明確雙方的責任,做好監管,協調好企業和環境保護公司的合作治污。
誠然在環境問題上政府在大的方面應當起到主要的領導作用,但是在具體的執行方面,政府部門應當做到不過多的干涉市場,只要審核達標,技術過關,符合環境要求之后,政府不應該過多的參與到市場的競爭與市場的選擇之中,以免發生環境公司和政府之間產生過多的利益關系,影響市場的正常運轉。
2第三方污染治理發展模式建議
第一,由于市場仍然處于剛剛起步的階段,新興的市場主體往往很容易發生市場需求不明顯導致企業初期階段難以適應市場的情況,因此還需要政府的扶持與幫助,發改委、財政部的500億的國家環保基金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為這些新興公司提供一定的低利息與長周期貸款,但是在長期的過程之中,政府應當做好協調的工作,幫助第三方治理公司完成市場化的過程,建立良好的治理企業與工業企業的交流平臺,用開放的市場讓第三方污染治理能夠得到真正的發展。
第二,做好環境教育與民間活動,在協調工業企業與治理污染企業的同時,普及環保教育活動,目前的環境污染很大程度上還是企業以及民眾在自身的環境意識方面與國外存在較大差距,第三方治理今后的發展必定需要民眾有較高的環境意識,以及保護環境的國民素養。這一點上中國還是應當學習國外的經驗,如日本的環保教育模式,從企業、學校到大大小小的社會團體,都會定期的開展環境保護的知識講座,學習環境保護的知識,宣傳環保的政策。只有我們有了這種環境的意識,才能真正的為第三方治理打下社會的基礎。
第三,可嘗試培育循環產業,將各個企業的廢棄物循環利用,變廢為寶,政府在合理安排企業布局的基礎之上,為環境治理企業提供能夠建立污染物再循環利用的條件,真正意義上實現“物”的循環。減少因為廢棄物在運輸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資源浪費以及降低可能發生的危險。政府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做好統籌規劃的角色,為第三方治理開創良好的環境,協助完成整個大環境的改善與保護。
中國經過經濟的高速發展,環境問題雖然一直處于風口浪尖,但是確實也在經濟發展的過程當中,造成了許許多多嚴重的環境問題,多樣復雜的情況,在中國即將進入經濟的“新常態”的今天,需要更加專業的知識與更加完善的制度,來保證中國環境與經濟的協調發展,對第三方治理模式的探索,將有助于解決目前中國面臨的環境問題,緩解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希望通過這次探索,能夠使得中國的環境走向真正的改善之路,實現真正的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作者:吳尚明單位:國際關系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