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應用能力提升的環境藝術設計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環境藝術設計教育的現況及存在的問題
1.1在行業標準方面沒有明確的規定環境藝術這樣一個綜合性很強的行業在我國還沒有公認的行業規范和標準,更沒對應的系統的理論學科建設.我國還沒有完善的環境藝術企業的資質等級規范,也沒有環境藝術設計師執業資格制度,所以,目前我國的環境藝術還處于一個尚未成熟的狀態.這種未成熟的狀態使得在環境藝術設計領域中對規劃師、建筑師所起的作用認識還不夠全面.也正是因為如此,使得我國綜合型的環境藝術設計師十分缺乏.該領域人才的匱乏又促使高校高質量教師的缺口無法得到充分的補充,繼而影響學生所受的教育水平,形成惡性循環.因此,建立系統、科學、統一的行業標準迫在眉睫.
1.2在教學方式方面不適應社會需求環境藝術專業其實是一個特別自由和開放的專業,它需要給予學生大量的自由時間和開放空間,讓學生去接觸社會,去親身體驗.但與之相反,我國目前的一些綜合性大學,雖然設置了該專業,但在教學模式上非常的死板,教材的設計沒有新意,教學工具老套化,教學空間局限化,專業的交流、課程的設置與市場的結合度都不夠.高校注重于學術型人才的培養,忽略了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應用性,使很多該專業的學生不得不面臨畢業即失業的窘境.這種教育結構使得該學科的理論性多于實用性,學術性多于技能性,造成了學生們所學與社會所需相脫離的局面.另外,就教育手段而言,傳統的灌輸式的教育手段無法調動學生對該學科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學生更多的是被動接受,而不是主動獲取相應的知識.這也帶來了高校通過這種舊式的教育手段教導出的學生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創造力、獨創力方面有很大的欠缺.這都不利于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在面的社會實踐中應用能力的提升.
1.3在教學質量方面有待提高綜合來看,現各高校主要存在整體生源質量普遍不高、教師缺乏專業性、教學結構不合理、教學內容設置不科學、教育觀念的落后,以及教學評價取向偏差等現象.從生源角度來看,傳統的應試教育使得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生源中彌漫著過于看重結果、想走捷徑的思想,認為只要學好課本上的知識,掌握稿酬的電腦操作技能,就能夠滿足社會對他們的要求.就生源的自身素質而言,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基礎知識欠缺、知識面較窄、應用能力較弱.從教師方面來看,因為近幾年來高校的不斷擴招,教師隊伍不論從數量還是質量,各大高校都面臨著巨大的缺口.
2提高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應用能力的措施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蓬勃、高速發展,為滿足經濟發展的要求,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如雨后春筍般在我國的各大高校中紛紛成立.這種快速地發展,在一段時間內滿足了發展的需求,同時也說明另外環境藝術設計專業領域的廣泛性和應用性,是各高校可以根據自身特點發展不同的辦學方向.當然,過快的發展也為這門學科帶來了很多隱患,最主要的就是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應用性與社會需求相脫離.針對該專業存在的應用能力弱的問題其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克服、解決.
2.1明確專業定位,矯正發展方向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是一門專業性與綜合性相結合的實用性專業,明確的專業方定位將決定著這個領域的發展方向.作為綜合性專業,踏出“室內設計”的局限性是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迫切需要做到的.只有打破這個局限性,將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充分拓展到建筑學、藝術學、園林學等領域,該專業才能得到更寬廣的發展,挖掘出更大的應用性.當然,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教育有其自身的規律和特點,在強調課程體系的結構化、科學化、綜合性的同時,還要求在某一點上有一定的專精深度.結合各行業自身的特點,設計出不同方向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并且深化其專業性是十分有必要的.專業性的顯現將會改變該專業與社會需求嚴重脫節的現狀,使得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走的更加長久.
2.2制定統一、系統的行業標準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想要提高自身的應用性,制定出系統、統一的行業標準是非常有必要的.任何專業的存在與發展都離不開與實際相結合,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也是如此.系統的、科學的行業標準對于該專業來說,如同燈塔一般,完善的行業標準的建立會使得高校在教學方向、教學方式、教學內容的發展方向得到更加明確地指引,更加適應社會的潮流,增強該專業的實用性、應用性.
2.3轉變教學方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注重創造力的培養,才能為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創造力的培養必然要求高校轉變現有的教學模式.傳統的教育模式過于刻板,這與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自身的自由性和開放性背道而馳.高校應將教學重心由設計結果向設計過程傾斜.在環境藝術設計教育的長期實踐中,可以發現對設計過程投入更多的關注,更有利于有創造力和個性的學生的培養.將教學重心側重于設計過程強調的是高校對學生設計產品的全過程進行跟蹤,引導學生依據設計目的進行各項準備,如背景認知、社會調查、數據收集等等,促使學生形成自己獨立的設計理念并完成應用性與設計性相結合的設計作品.這個過程不但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的調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得到培養,創造力也在無形中得到很大的提升.環境藝術不同于其它的藝術,它有其它藝術不具有的一些特質.環境藝術是隨著社會的需要慢慢的演變形成的一個特殊的系統工程.在二十一世紀的社會里,人們越來越感受到環境藝術的重要性,每一個學習環境藝術的人感覺未來的職業前途光明.現在環境藝術的職業者慢慢的從學到的理論知識轉化為應用能力,造福社會,使自己變對社會有用的人才.中國的教育體制不太注重人的創造力,但是創造力恰恰是環境藝術的核心,因為創造力的提高使得學生更能應對高速發展的社會,提高自身對社會需求的應用能力,也就是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應用性.
2.4結合社會需求改變教學內容,增強該專業的應用能力高校對于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內容與社會實踐相脫節是造成該專業學生應用能力普遍需要提升的主要原因之一.環境藝術設計教育的發展決定于教學質量,決定于教學成果是否能夠滿足時展的需求.想要改變這種現狀,就促使高校必須要結合社會的真正需求改變教學內容.教學內容的改變,首先要做到課程內容實用化,傳統教學把學術理論作為教學重心,而高校現在需要改變的正是這一點.所謂的課程內容實用化就是將教學重心由學術理論替換為學術理論與社會應用相結合.改革高校環境藝術設計課程體系的課程開發正日益星升起來,其中以校本文化課程設置最為突出.其內容主要包括教學內容課題化、教學結構科學化、教學內容綜合化.這樣做的好處在于學生在學到理論知識的同時也得到了實踐的鍛煉.而合理的教學結構和內容使得學生們在知識掌握上,既能掌握理論知識,也能掌握技能性知識,使學生們得到全方面的發展.其次,高校教學內容的改變要做到充分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社會發展的需求決定了高校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必須要從理論走到實踐.在教學安排方面,高校必須要面對應用性的培養.高校可以通過采取設立教學基地、與企業聯合辦學等方式,讓學生大量的接觸到實際設計、參加到實際設計中.這不但對學到的知識印象更加深刻,提高了學習的興趣,也大大提升了學生對該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應用能力.
2.5關注對學生素質的培養素質教育是中國教育所追求的,希望學生們在學到知識的同時,德智體美勞全面的提高,學校不僅僅讓學生提高智商,還要提高學生的情商.在高校的教育中,要提高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應用能力,學生自身的素質教育是學生具備扎實的基礎知識,足夠的實踐積累的基礎.培養學生內在的素質顯得尤為重要.每一門學科都不能與其他學科完全割裂開來,想要更好的掌握環境藝術設計的知識,必然需要從其他領域獲取相關的知識.這就需要學生自身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地去獲取更多的知識來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同時這也需要學生有自己學習和理解其他學科知識的能力.
3結語
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在應用能力方面的問題是發展過程中必然要面臨的問題.只要高校以社會實際需求為指向標,不斷調整教育方向,必然會開拓出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新方法.所以,高校在環境藝術設計教學中,改變教學內容、優化教學結構,在重點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同時,也關注學生自身素質的提升,必然會改變應用性與社會實際相脫離的現狀,培養出綜合型人才.
作者:龔京美孫志宜單位:合肥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