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議農機教育培訓工作的創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把好準入關,不斷推進監督管理培訓工作正規化、標準化、現代化
1.標準化。加大培訓學校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積極爭取資金或引入社會投入,建設標準化大型訓練場和各種電子考試系統,使考試、訓練標準化。
2.現代化。利用多媒體電化、網絡等現代化教學手段開展培訓,在各個領域不斷深入,極大地方便教學、豐富教學內容。但如何發揮其優勢搞好培訓工作,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傳輸更多的知識,針對不同的對象,不同的教學方法,達到教學目的,提高教學水平,在有限時間里學習到更多知識。以往的教學,老師手拿一本書靠板書,講得口干舌燥,理論學習內容多,如機械工作原理、構造、工作過程、使用維護、安全操作、法律法規等沒有一定時間,根本完成不了,學員難以理解。而現在用多媒體教學能在最短時間里,通過人的視覺感受器官而反映到人大腦,增加信息量輸入,同時聲畫并茂形象生動,學員很容易理解,縮短學習時間。學員年齡差異較大,小到18周歲,大到60周歲,在學習精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一,況且學員長期從事生產勞動,文化水平參差不齊,有的自己名字勉強能寫,其他字認識都很困難。而多媒體教學使不同年齡段的學員和不認識幾個字的學員,都喜聞樂見,使一些抽象理論通過模擬動畫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來,印象較深,具有直觀性、互動性、重復性。
二、培訓為主,送教下鄉
以培訓為主繼續開展送教下鄉,雖然近幾年培訓辦公、辦學條件得到巨大改善,但我們仍堅持送教下鄉,校鄉聯訓的教學方法還在堅持;深入到各村屯,合作社、農機大戶較為集中地辦班,方便了農民,降低了農民學習費用。開展農機學時制短期班培訓,學員可就近到所在鄉鎮學習。由農機局派往各鄉鎮教師負責理論授課和實踐教學,極大地方便了駕駛員、農機修理人員學習,深受農民歡迎。
三、重點突出,方式靈活
在授課方式上我們采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課堂教學與自學相結合。采取靈活辦學方式。原培訓教材多以工作過程、工作原理為主,農民難以理解和運用。因此,組織專家和學校教師編寫了通俗易懂并配有圖片的《拖拉機常見故障診斷與排除》培訓讀本,學習時人手一本,并以其為重點,開展農機駕駛員、修理工等人員培訓。
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注重培訓質量
由于農業機械的發展近幾年日趨大型化,一些技術含量高的大型農業機械的使用,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而由于拖拉機駕駛員技能不熟練,不能正確地使用、保養和維修,不僅影響了機械的壽命,也給農業生產帶來了安全隱患。伴隨著農機新技術的快速發展,農機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能很難適應新形勢,知識老化現象日益嚴重。這些變化客觀上要求農機從業人員的技能培訓逐年加強。另一方面,農機培訓投入資金嚴重不足,教學培訓設備陳舊老化落后,師資力量比較薄弱,已直接影響到現代農業機械的推廣和使用。
因此要提高教師隊伍素質,保證培訓質量,并虛心聽取農民的意見,制定切實可行的培訓計劃、大綱,針對不同培訓對象,采取不同教學方式。請專家及生產廠技術人員授課,以實踐內容為主,一切從農民的利益出發,以農民滿意為標準。
作者:肖德會單位:黑龍江省五常市沖河鎮農業畜牧綜合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