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觀光休閑農業創建思路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觀光休閑農業是農業的生產方式、經營方式以及人們消費方式的一種創新產物。它以農村的自然環境、田園景觀以及農民日常的生產、生活內容為基礎條件,經過一定的規劃設計,建設配套一定的服務項目,為人們提供觀光、休閑、旅游、度假服務。它所包括的經營范圍和項目十分廣泛,如種植活動、養殖活動、果實采摘、手工副業、農家住宿、鄉土民俗、鄉村購物,并輔以一定的現代文化娛樂等。這些活動中都蘊涵有豐富的社會經濟價值,是觀光休閑農業發展的內在生命力。觀光休閑農業的興起不是偶然的,它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必然產物。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經濟獲得了巨大發展,但最近幾年出現了農民收入增加緩慢,人多地少矛盾日益尖銳,大宗農產品相對過剩,農村剩余勞動力隱性失業增加,等等問題,困擾了農村的進一步發展。如何既保證農產品有效供給,又不斷增加農民收入,必須把眼光放到整個大資源的開發利用上,即在充分利用現有耕地資源的同時,合理開發和充分利用現有自然資源,向生產的廣度和深度進軍,出路在于培育新經濟增長點。從全局來講,培育新經濟增長點主要是以市場為導向調整產業結構,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綜合利用率、名特優新產品率,達到增產增收。另一方面,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人們收入水平的普遍提高,對生活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人口大量集中,使環境污染、交通擁擠、工作生活節奏加快等城市化病日漸明顯,城市居民迫切要求有寬松的環境,呼吸新鮮空氣,調節身心平衡,而城市內部僅有的幾座公園不僅面積窄、綠地少,而且設施陳舊、人滿為患,使人向往鄉村的自然寧靜和樸實的生活,難怪近年來人們對農家味、老臘肉總是津津樂道、興趣怡然,走出“圍城”成為消費的一種嶄新時尚。城鄉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需要,近郊一些地方便把農業生產與城市人觀光休閑結合起來,孕育了觀光休閑農業這種新產業。
二、觀光休閑農業的特點和作用
觀光休閑農業的特點和作用體現在農業經濟發展、旅游資源開發、促進鄉村建設和文化發展諸多方面。其特點:一是類型多樣。無論山區、丘陵、平壩,或是庭園、果園、種植養殖場,都可開發觀光休閑農業。二是作用明顯。觀光休閑農業拓展了農業生產空間和旅游資源開發。三是消費適宜。觀光休閑農業,價格不高,人們既喜歡又支付得起,適合于大眾消費,特別能滿足城市居民周末消閑的需要。四是效益可觀。投資規模可大要小,回報比較豐厚。五是情趣高雅。在觀光休閑農業中可達到體驗農業生產、農村生活的目的,比單純的游山玩水有更多的生活情調。觀光休閑農業的作用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是優化產業結構。觀光休閑農業擴大農業經營范圍和規模,使第一產業向第三產業延伸。二是增加農民收入。觀光休閑農業能夠大幅度增加農民的直接和間接收入,使農民生活向寬裕發展。三是豐富旅游內容。觀光休閑農業作為一種新的旅游形式,為廣大群眾提供了健身、娛樂、陶冶情操的廣闊空間。四是優化資源配置。觀光休閑農業能夠充分利用農村現有的生產、生活條件,發揮林盤、水域、田野、叢林以及清新空氣的功效,因地制宜營造旅游氛圍,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形成經濟發展新增長點。五是促進城鄉交流。都市人到鄉間休閑,不僅帶來了大量的各種信息,還帶來了城市思想和生活方式,在交往中,受到城市文化的感染熏陶,從內涵上推進了農村社會的城市化、現代化進程。
三、成都市發展休閑農業的有利條件
(一)物質條件。成都市農業資源豐富、發展歷史悠久、發展水平較高,為開展觀光休閑農業奠定了良好的物質基礎。成都市沿山區宜圍繞森林礦產資源進行森林旅游開發,如彭州市的銀廠溝、大邑縣花水灣、都江堰市龍池;丘陵區宜圍繞果園、茶園、林場、養漁塘等進行觀光休閑農業開發,如龍泉驛區的桃花山、枇杷溝;平壩區宜圍繞庭院經濟、花圃、果蔬、園藝種植和禽畜、漁業養殖等開發休閑農業,如郫縣農科村、溫江縣萬春生態保護區,都收到良好效果。
(二)社會條件。近年來農村道路、通訊、衛生、居住、飲食水平及農民的文化素質有很大提高,社會安定,能夠為出游者提供較好服務,具備相應的社會條件。
(三)區位條件。成都市是西南地區重要省會城市,處于交通、通訊、商貿的樞紐位置,是常住人口和流動人口密集區域,容易實現觀光休閑農業商業價值。隨著城市經濟穩定健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提高,觀光休閑農業前景良好。
(四)旅游環境。旅游業的拓展為觀光休閑農業帶來良好機遇。國家提出’98華夏城鄉游的旅游主題,號召出游者回歸大自然,到鄉間田野賞景踏青,消閑游樂,這將有利于觀光休閑農業的健康發展。
四、發展觀光休閑農業的建議
(一)高度重視。充分認識到觀光休閑農業在經濟、社會、環境、文化等方面的綜合性價值,尤其是對農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作用。隨著市場經濟的推進,經濟發展多極增長趨勢越來越明顯,必須適時調整經濟結構,開發農業資源的多樣性功能,才能確保實現增產增收這一農村工作基本目標。要結合旅游業興起的“城鄉休閑旅游”活動,利用成都市進行商貿綜合改革試點的機遇,對觀光休閑農業給予必要的宣傳引導,支持其發展,使其真正成為一項新的產業。
(二)抓住重點、搞好規劃。立足我市農村近、中郊,以特色農業為多方面的內容,按照資源特點、區域位置、產業優勢等標準,選擇一批有一定基礎的村或社作為重點,建立觀光休閑農業示范點、示范園區、示范帶,給予一定的扶持,爭取近期形成規模,取得效益。
(三)突出特點,抓住優勢。各地在進行觀光休閑農業設計運作時,要突出特色,以特色占領市場,保持發展的持續性。首先是要突出農村這個中心環節,其次是要突出鄉土氣息,另外要抓住地域特色。避免千人一面、雷同模仿,從實際出發,努力挖掘,形成共同繁榮的休閑農業新局面。
(四)因勢利導,循序漸進。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農村的基本經濟制度,適應當前農村經濟技術和社會發展總體水平。觀光休閑農業適合以戶為單位的,應倡導以農戶為經營主體開展營銷活動。這樣有利于降低投資成本、有利于資源的充分利用、有利于防止規模的過度擴張、有利于農村剩余勞動力自尋就業門路。同時,應積極支持企業、事業單位和個人引進資金、技術、新品種,開發農村荒山、田園、水面,發展觀光休閑農業。
(五)觀光休閑農業雖是一項積具潛力的產業,但也要注意可能帶來的一些問題。如不顧條件一哄而上、項目論證牽強、資源利用不堪承載、環境污染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