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科創對農技推廣綜合實力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加強科技培訓,穩定壯大科技隊伍
一是開展農民全員培訓。農民是農業科學技術應用的主體,農業技術推廣的重要任務就是把新技術傳授給廣大農民,使其切實應用到生產實踐中。農業技術推廣的過程也就是農民科技文化素質提高的過程,切實發揮基層農科站地域、人員等自身優勢,針對農民求知熱點,積極利用“科技之冬”、“科普宣傳”等各種“三農”服務活動,開展現場講授示范、科技宣傳欄、技術咨詢等全方位、多角度科技培訓,達到培訓一批人才,推廣一項技術,形成一個產業,致富一方農民的目的。
二是加強協會生產技能培訓。各類協會培訓基地為基礎,選擇具有一定規模的協會、企業、種植大戶作為定點培訓基地,逐步形成上下聯動、緊密協作的縣(市)、鄉(鎮)、村和協會培訓網絡;探索并建立協會發展與人才培養互聯互促的有效機制,使協會成為培養各類農村人才的重要基地。
三是加強自身培訓。當前,“三農”對農業新技術的渴求已不僅僅局限于大宗作物的生產技術,基層農技推廣人員現有的知識和技能在市場經濟的變化中已顯得越來越匱乏。為此,加強基層農技人員的知識更新,提高農技推廣隊伍的整體水平迫在眉睫。對農技推廣人員的培訓,應納入政府和業務主管部門的管理,通過與大專院校聯合定向培訓、職業技能鑒定、持證上崗、函授等方式,進一步更新和提高現有農技人員知識技能等綜合素質。
加強技術創新,提升農技推廣實力
1大力推進農業科技自主創新
按照十七屆三中全會要求,要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應著眼現代農業,大力推進農科科技自主創新,加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一是加強原始創新。農技推廣應將投資少、見效快、作用大、影響面廣的常規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到農業生產中去。例如溝播平鋪、地膜覆蓋、平衡施肥、病蟲草鼠害預控、種子粒選、包衣等技術的推廣普及,切實提高常規技術措施到位率;二是加強集成創新。通過多種技術集成配套,進一步加強原始技術綜合應用。當前應大力推廣滴灌與棉花高密度、農作物標準化生產等集成配套新技術應用,加速農業科技新技術的轉化;三是加強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利用“走出去、請進來”及當前信息網絡技術手段,加大力度引進消化吸收國內外先進農業技術,加快新技術的引進,結合本地實際,通過試驗示范推廣,進一步消化成適合本地的種植特色的實用技術。例如設施農業保護地建設改造、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示范與研究等。
2加強科技項目建設
一是圍繞目前農業生產中迫切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設立科技項目。圍繞本地支柱產業及農業農村工作重點,有針對性地開展農業技術試驗、示范、推廣,包括新興技術和后續技術在內的試驗研究類項目。二是設立先進適用農業科技成果推廣應用生產項目。圍繞農民增收問題,按照市場化的要求,積極加強種植業結構調整,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助民增收。三是設立農業標準化技術、農業信息技術、生態農業技術等示范推廣類項目。圍繞農產品生產安全和無公害標準化的要求,設立優質、高產、高效、生態安全類農業示范推廣項目,提高產品競爭力。
3加強與科研院所合作
以實力較強的科研、教學單位作為科技支撐,加強與科研院所項目實施、技術研發的合作,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促進產學研、農科教結合。積極引導、鼓勵和引進農業高中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員到生產第一線普及、推廣農業科技成果,形成適合的自主知識品牌。
創新資金投入渠道,增加農技推廣資金投入
一是對國家和自治區的農業研發和推廣的計劃項目要繼續組織實施并加大支持力度,建立農業科技推廣專項基金,并逐步增加財政用于三農的支出,尤其是用于農技推廣的份額;二是出臺相關優惠政策,調整支農資金投入結構,設立農業科技基金,把農產品補貼變為農業科技推廣補貼;三是多渠道籌集資金,包括利用涉農企業贊助或入股等社會集資,以及農業部門經營收入的提成等用于農技推廣,增強農技推廣實力,提高為民服務水平。
作者:毛國鋒單位:新疆博州農業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