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談新形勢下農業科學協同創新服務模式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新形勢下,白山地區提升農業科學協同創新質量,優化農業科學協同創新服務模式,是推進科技創新組織模式發展、解決農業重大科技問題等的必然要求。同時,也要意識到,白山地區農業科學協同創新發展滯后,缺乏統一的協調籌劃機制,面對出現的重大農業科學問題,協同創新發展后勁不足。以新形勢下白山地區農業科學協同創新服務模式探討為題,分析新形勢下白山地區農業科學協同創新發展的必要性,探索白山地區農業科學協同創新的服務模式,就推動白山地區農業科學協同創新的政策意見做要點概述,要點性知識以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農業科學;協同創新;白山地區
0引言
這些年,白山地區積極完善現代農業產業鏈建設,出臺諸多農業科學協同發展規劃,配套落實諸多支持產業鏈發展措施。截至目前為止,本地共計打造國家和省部級創新平臺數十個。同時,為支持農業科研產業鏈發展,本地積極探索與龍頭企業籌建農業科學實驗室,按“總部+基地”建設模式,多方聚焦創新,以推動創新資源集聚整合、開放協同為目標,著力解決制約農業農村創新發展的突出問題,提升本地農業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能力,助推白山地區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
1新形勢下白山地區農業科學協同創新發展的必要性
第一,就推進白山地區農業科學發展戰略來看,協同創新是推進科技創新組織模式發展、解決農業重大科技問題等的必然要求,是提升現代農業科技發展質量的內在需要。第二,就農業科技創新組織模式發展來看,農業科技發展朝向多學科交叉融合發展是大勢所趨。因此,提升農業科技發展質量,迫切需要打破科研主體的溝通壁壘,緊密圍繞著農業科學提升新目標,匯聚創新資源和元素,實現多方合作、資源共享、共同攻關,形成較為完整的農業科研創新鏈,提高農業科學產出結果的質量和效益。第三,就解決農業重大科技問題來看,農業科學活動綜合性強、系統性廣、開放性突出,此屬性影響導致農業科研創新環節多、價值鏈條長、產出周期長。受此影響,農業科學創新不通過,合理連續協同攻關往往很難解決農業發展帶來的科技瓶頸制約問題。第四,就一線實踐來看,白山地區農業科學協同創新發展滯后,缺乏統一的協調籌劃機制,面對出現的重大農業科學問題,協同創新發展后勁不足,急需在統籌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產業示范、科研輸出、平臺搭建、人才引進等諸多方面給予扶持。面對種種困境、條條制約因素,白山地區應認清形勢,合理調度農業科學合作因素,發揮好不同載體的資源優勢,加快推進各方、各主體、各環節有效聯動、協調發展的高效農業科學創新體系。以健全的科學創新體系,激發農業科研活力,形成科研公共合力,構建起適應本地高效、高產、安全、生態等農業綜合科學技術體系,引領我們的現代農業實現轉型升級。總之,不斷健全完善農業科學創新主體的合作交流,進一步整合優化科技資源,實現共享、共用、創效是提升白山地區農業科學創新能力和效益的重要途徑。
2白山地區農業科學協同創新的服務模式探索
2.1依托國家項目爭取合作研究
這些年,吉林與國家農科院簽署多項合作協議,督建多種農作物聯合育種中心,尤其在耐抗性、簡約化栽培、可持續利用等諸多方面聯合研究突出,并與多名院士建立良好科研關系,甚至個別先導專項內容也落戶在吉林。在此大環境背景下,吉林農科院的其他分院相繼與中國科學院其他單位展開合作研究,并在馬鈴薯病毒及類病毒耐抗育種、天然打草場土壤有機碳變化、稻米香味遺傳性改良、土壤緩釋肥、獼猴桃資源保護利用等方面取得顯著科研成效。因此,根據白山地區農業發展需求,依托吉林這些年聯建聯辦的科研土壤,建議與這些“科研國家隊”簽署合作協議,重點在如下方面做好協同創新。第一,做好農作物育種、農田生態環保、植物保護與生物技術,土壤肥料肥效等方面的協同科學創新。第二,共建農業科研創新平臺,圍繞大宗農作物、經濟果樹、蔬菜等共建示范園,做好標準化農技技術推廣。第三,提高農技科研服務質量,積極溝通省農科院多爭取與縣、村等產學研推廣活動。第四,加快高科技服務人才培養。選派高素質農技人才,對接農科院做好進修、學習,以提高基層農技推廣人員綜合素質,提升服務意識。
2.2聯合兄弟單位開拓新科研成果
根據農業科研需求,加快與兄弟單位的合作,以彌補缺點,創新成果。就此,應積極與其他地區農科院等簽署合作協議,重點在這些方面做好農業協同科研創新。第一,加快農作物、經濟作物、藥用植物、良種禽畜、特色動物、優質牧草種子等的無償交換、相互支援,以開發利用創造利用新品種。第二,做好玉米、大豆、小麥、水稻等大宗農作物的品質選育及推廣工作,以提高區域間育種質量。第三,做好牧草、飼草等品種選育,積極推進退化草地改良工作,加快草地資源的保護利用,注意改善草地生態系統。第四,聯合兄弟單位積極申報國家及省級課題,共建農業科研技術平臺,做好農業科研學術交流。
2.3依托高校搞好學術合作、加快人才培養
加強與地方農業院校、綜合性高校等的學術合作,利用好白山地區優質沃土,做好試驗田示范推廣。第一,積極申報國家級、省級農業科研項目,利用好基層產學研平臺,聯手做好課題攻關,實現科研資源共享。第二,重點學科領域,互派高級職稱科研人員客串教授,兼任研究員,傳授實踐經驗,共同承擔人才培養工作。第三,利用優質科研資源,加強與農業院校合作,探討“三農”服務切入點,積極組裝各方優質資源,聯手共建區域內規模最大的科研成果轉化實體。同時,利用各高校優質教育資源,加快培養農技創新性團隊,逐步在本地涉農隊伍中,形成門類齊全、知識結構合理、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或服務管理水平較高、具有自我人才培養的合作團隊。
3推動白山地區農業科學協同創新的政策意見
3.1加快農業科學協同創新聯盟運營建設
針對當前農業科研主體不明、科研資源配置效率不高、協同創新機制不健全等問題,國家已經成立農業科技創新聯盟,用于優化農業科學協同創新機制,凝聚全國各省市優質農業科研力量,加快產學研上下級銜接,解決國內事關農業戰略需求的重大科技問題,以形成具有重大科技引領、優質科研資源凝聚的農業科研組織。今后,這一戰略聯盟應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打造成先進農業科研技術平臺,在國家農業科研計劃中承擔重要作用,對地方農業科學研究工作起重要指導作用。
3.2加強科學協同創新的統籌規劃與管理實施
統籌規劃整體調度是農業科學協同創新的關鍵,因此,建議國家科研計劃單位做好農業科學問題的戰略調整,就組織形式著手重點解決科研封閉、低效、分散等問題,本著系統性、科學性原則從不同角度、層面進行梳理凝聚,制定明確而聚焦的科研攻關目標。計劃任務實施階段,選好執行團隊,明確具體的階段目標,健全任務目標詳控機制,牽頭發揮主導作用,協同執行各階段目標,發揮好參建單位的技術、科研、團隊等平臺優勢,以實現科研攻關的協作創新。
3.3開放重大科技平臺發揮好協同支撐作用
在農業科學協同創新服務模式構建中,重大科技平臺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根據農業科研發展需要,應推進與種質資源、農業信息資源等公共技術平臺的全面共享,探索高效、多面、全方位的資源共享模式,更好發揮科技平臺的支持輻射帶動作用。尤其注意與省級農業科技平臺的合作,發揮其高層次學術水平科研帶動的引領作用,綜合調度將更多的科研平臺建成協同創新平臺。另外,還要利用好各級農業科技報告平臺,實現農業科學成果的戰略共享,以不斷擴大科學創新協同范圍。
3.4健全完善科學協同創新評價新機制
健全科學協同創新評價機制,將評價結果作為績效考核的參考依據,掛靠到本單位效益分配。因此,應注意評價的科學合理性,努力將創新質量、協作貢獻度作為最終評價的核心導向。注意評價的剛柔并濟,重結果的同時兼顧過程,實現剛性評價和柔性評價相結合,以調動各方在協同創新方面的積極性、參與度和貢獻度。注意不要忽視協作方的貢獻值評價,評估好各方在產出成果中的貢獻比例,以充分調度協作方人才、資源、信息等優勢,實現協作的縱深切入。注意與利益分配機制的相契合,組織合作主體利益的多元訴求,將利益訴求合理分配到協同創新貢獻值上,合理分配知識產權收益,激發參與科學協同創新的積極性。
4結語
就當前發展形勢來看,加快白山地區農業科學協同創新發展,是推進科技創新組織模式發展、解決農業重大科技問題等的必然要求,是提升現代農業科技發展質量的內在需要。今后,本地要認識到農業科學協同創新發展的滯后性,意識到重大農業科學問題協同創新發展后勁不足的現實,力求在尋求“科研國家隊”幫扶上下功夫,依托吉林這些年聯建聯辦的科研土壤,重點在農業科學協同創新方面做出突破。同時,加快與兄弟單位、地方農業院校、綜合性高校等的學術合作,利用好白山地區優質沃土,做好試驗田示范推廣。另外,注意加快農業科學協同創新聯盟運營建設,更好發揮科技平臺的支持輻射帶動作用,健全科學協同創新評價機制,合理分配知識產權收益,激發參與科學協同創新的積極性,為健全完善白山地區農業科學協同創新服務模式、提升本地農業科學協同創新質量保駕護航。
作者:劉貞珍 趙峰 王意峰 單位:白山市科技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