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災后做好水產養殖生產方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由于受2011年第17號強臺風“納沙”的影響,從2011年9月30日至10月3日,賓陽縣黎塘鎮遭受罕見的洪澇災害,全鎮受災魚塘1643.6畝,沖走塘魚418.72噸,沖走魚苗18萬條,被洪水沖走及淹死家禽21230只,直接經濟損失206.19萬元。災情發生后,鎮黨委、政府立即發動廣大干部群眾積極投入抗洪救災,鎮水產畜牧獸醫站作為技術部門,積極為受災養殖戶提供技術指導,編寫《災后養殖業恢復生產技術措施》等宣傳資料1000多份,發放到災情比較嚴重的養殖戶手中,幫助養殖戶盡快恢復生產。
1檢查修復魚塘養殖設施
水災過后,養殖戶應立即檢查池塘、網箱、圍欄網等設施是否受到損壞。對被毀的魚塘和圍欄網的潰口及時封堵,防止剩余魚、蝦、蟹的繼續逃逸。洪水退卻后修復被毀壞的增氧機、投餌機、漁船、網具等漁業生產設施,將網箱置于安全的水域,及時補放魚種,恢復生產。對退水后的池塘塘埂加固,加強檢查,防止復潰。搶修好養殖區內道路、電力設施,確保道路暢通和正常供電。
2對災后魚塘進行徹底消毒
具體方法:一是對沒有魚的1米水深的池塘,每畝用生石灰120千克至150千克,或生石灰45千克和茶麩35千克,或15千克漂白粉全池潑灑。二是有魚的1米水深的池塘每畝用生石灰20千克至25千克進行全池潑灑。對水體進行全面殺菌消毒。
3及時補放魚種
補放草魚、鯉魚、鯽魚、鰱魚、鳙魚、三角魴等魚種,放養數量視不同條件而定。池塘養殖魚類若逃逸比例低于50%,則適當補充投放魚種;比例超過50%的,將兩口塘的養殖魚類并入其中的一口塘養殖,另一口塘重新投放“四大家魚”等魚種進行養殖。魚種規格選擇8厘米~10厘米,畝投放量控制在1000條~1500條。對于完全沖毀的養殖水體,應重新安排生產。放養數量不宜過大,應盡早投放,加強投喂,適時養成上市。
4及時調節水質
暴雨后,山區池塘的池水一般pH偏低,應對養殖水體定期施用生石灰,每20天用一次,每畝用量20千克~30千克,現浸泡現潑灑,既可調節水質,又可殺滅隨雨水帶入的一些病菌。每畝池塘施200千克~300千克人畜禽糞有機肥,培育浮游生物,培肥水質。如缺少有機肥,可畝用尿素5千克、磷肥2.5千克化水溶解后全塘潑灑,用以培肥水質,為重新補放的魚種培養豐富的生物餌料。魚塘放養時透明度最好保持在30厘米左右。適當延長開增氧機的時間,一般要求下午1點~3點和凌晨左右開動增氧機,尤其在下陣雨無風、無光照的情況下要延長增氧機的開機時間。適時使用EM菌、活水寶、底改凈等有益微生物制劑和底質改良劑來改善水質及底質。
5謹防魚池缺氧泛塘
水災后大量的地表有機物及其它雜質被雨水帶入養殖水體,再加上天氣悶熱,魚類基本集中在水體中下層,因此水體中下層魚類密集,耗氧增多。同時,魚塘淤泥較深,浮游生物過度繁殖,引起水質惡化,極易導致養殖水體魚類浮頭“泛塘”。為了防止泛塘,應堅持早晚巡塘、值班。天氣多變季節,密切注意觀察魚類的攝食情況及行為。一旦發現缺氧預兆(魚輕微浮頭)應及時注入新水和開啟增氧機。
6抓好秋繁和秋苗的培育工作
由于池塘養殖區受災嚴重,需要補充大量魚種,各地要抓住災后的晴好天氣,搞好親魚培育,實施秋繁秋苗稀養速成,彌補損失,并解決明春苗種缺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