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流域角度下商業生態系統研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符合自然生態系統中的物質與能量交換的特點。如圖2電子商務生態系統的“流域模型”
1上游部分電子商務生態系統的上游部分,其種群主要是“制造型種群”與“供應商種群”。正如自然界中的河流流域的上游,其主要作用是整個生態系統的起源地,是整個生態系統的發起者所在地。根據這樣的原理,在電子商務生態系統中,其上游部分是整個信息,資金與物質流的起始端。一般而言上游部分種群的決策與方針發生改變,會對下游部分的種群所面臨的情況發生“蝴蝶效應”和“牛鞭效應”。上游部分作為電子商務生態系統的初始端,是整個價值鏈條的發起部分,意義非常重要,如果在電子商務生態系統中的上游部分發生不適應因素就會對整個系統造成不和諧地影響。所以,在電子商務生態系統中,需要對上游部分的種群活動進行規范,使之符合要求。
2中游部分電子商務生態系統的中游部分類比與“河流流域”而言,屬于將上游部分的產品與物質等進行向下游傳導的部分,能夠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處于上游部分與下游部分中間的位置,從系統的角度而言,這里的參與種群主要是以分銷商種群為主。分銷商從市場營銷學的定義上講是指從事將商品從生產者向消費者轉移的人或者機構。從電子商務生態系統而言,處于中游部分的分銷商種群一般是以分銷企業組成的群體,但是在電子商務生態系統中,分銷商的特點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分銷商特點。在電子商務生態系統中分銷商主要是由提供電子商務功能的服務商構成的,比如阿里巴巴集團,淘寶網和當當網等。他們為消費者群體提供網上交易平臺的服務,同時廠商的產品可以在其平臺上進行銷售,這就不是傳統的分銷的方式。符合電子商務生態系統的分銷模式。
3下游部分在下游部分的主要種群組成是由“消費者種群”與“零售商種群”構成的,在這個部分中,可謂基數最為龐大,參與數量最多的一個流域。較以往的電子商務生態系統不同的是,在下游部分中,“消費者種群”通過相關電子商務平臺,合理規范地進行電子商務活動。“零售商種群”與“消費者種群”之間的差異往往比較小,通常“消費者種群”也能能夠扮演“零售商種群”的角色。在下游體系中情況較前面兩個流域的情況更為復雜。
“流域模型”下的電子商務生態系統特點
基于“流域模型”電子商務生態系統具有以下特點。
1全程性電子商務生態系統的表現形式往往是以鏈條的形式出現,既電子商務價值鏈。在這個鏈條上,體現電子商務全程性。通常對于價值鏈的解釋是,企業創造價值是通過一系列活動進行的,而這些活動最終分類為基本活動與輔助活動,并將生產,市場,銷售和服務等業務作為企業的基本活動;技術開發,人力資源,企業基礎硬件建設則劃分為輔助活動。而全程電子商務則是指從電子商務活動的起始到結束的所有活動組成的鏈條。
2整體性電子商務生態系統中,各種參與種群的活動是平衡的,區別于傳統的電子商務生態系統的某一種群獨大的情況。電子商務生態系統能夠在運作中平衡所有的參與種群的活動,能夠將核心種群與衍生種群的功能類比地對應劃分至基本活動與輔助活動之中,整合各種參與種群的優勢,將整個電子商務生態系統的運行達到的狀態。通過電子商務生態系統的整體性可以發現整個生態系統需要在均衡的狀態下進行運行。如在核心種群進行基本活動時,具體如從產品的生產到銷售及最終的售后服務,都需要輔助活動如人力資源活動,財務管理活動,采購活動及技術開發活動的協調支持。只有將各個種群之間的活動整體平衡協調,最終整個電子商務生態系統才能達到和諧狀態。
3滲透性在電子商務生態系統中,無論是內部的參與種群,還是與其他外部商業生態系統的對接過程中,都會有“特性交流”,在這種過程中,不同生態系統之間和種群之間相互具有滲透性,如圖3滲透模式所示。通過圖3可知,滲透性主要通過三個方面進行,即信息滲透,人員滲透和技術滲透。
在信息滲透的層面上,是種群之間的信息交流,在電子商務生態系統內種群之間有充分的交流平臺與機會,能夠在互信的基礎上進行信息的互換,并使之用于各種群之間的相互滲透,例如當A種群與B種群在電子商務生態系統中同時出現時,A種群的信息將自然地被B種群利用,同時A種群所具有的信息特點也會潛移默化地對B種群發生影響。
在人員滲透的層面上,在電子商務生態系統中,人員的流動是建立在自由與自愿的基礎上的,歸屬于相關種群的人員,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志愿加以流動,在自愿流動的基礎上,滲透于其他種群之中,在人員滲透的同時,可以增強信息方面的滲透于流動,帶動技術的滲透。
在技術滲透的層面上,技術本身就是有一種無形資產,技術在電子商務生態系統中有重要的作用,而在傳統的電子商務生態系統中,技術的流動往往會受到種種限制。而在電子商務生態系統中,技術的流動則是通過滲透性特點來完成,技術在種群以及和其他商業生態模式對接過程當中自然地就滲透入其中。比如在電子商務生態系統中,新技術能夠在短時間內得到迅速的普及就是滲透性特點所產生的作用。
作者:蔣樺單位:重慶財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