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研討土地資源的生態環境現狀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我國土地資源破壞現象
工業化進程的加快,人口的壓力以及各地財政的差異都讓國內的房產業以及相關產業進入了一個非良性循環,這也進一步加大了我國的環境污染和破壞。
1.1荒漠化土地面積在不斷擴大
土壤之所以能夠生長作物給人類供給是因為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機物質,這些物質是動植物代謝所產生的。如果土壤失去了這些物質以及水分,那么大部分的植物就無法在上面生長,這也就是沙化。土地是否沙化是跟土壤水分和有機物含量相關的,這兩種物質越少,植物就越難生存,那么這類土壤的保水性就會很差,漸漸的就會完全沙化。我國因為各種原因所導致的沙化土地面積有8.7%。我國各類荒漠化土地最近發展的趨勢如下:
1.1.1我國最近幾年的降水量有所下降,所以全國總的來說因水土流失而減少的土壤面積有所減少。這也意味著“石漠化”問題得到了一定的緩解。但是一些地區的水土流失現象仍然存在,那么還是需要引起我們關注的,像是廣西、貴州這類石灰巖地區水土流失比較嚴重,需要預防這類地區的“石漠化”。
1.1.2風蝕引起的荒漠化,即沙漠化。生態環境被人類肆意的破壞,一些草場因為過度放牧使得草原變成了荒漠,加上這些地區本來就有沙漠的情況,讓荒漠化更加嚴重;西部水資源利用不當,導致河流下游地區生態失衡引起的荒漠化仍嚴重發展。
1.1.3土壤鹽漬化荒漠化。因為節水灌溉的舉措讓一些干旱地區的鹽漬化情況得到了控制,這是從全局來看的,但是部分地區仍然會有鹽漬化面積增大的情況。
1.2耕地的水土流失現象普遍
水土流失是困擾我國的最大環境問題,而且縱觀世界范圍,我國也是水土流失比較嚴重的國家,水土流失的形成也有集中形式,但是大多是都是因為水力或風力的侵蝕。我國在最近幾年加大了城市建設力度,水土流失也隨之加劇。自然和人為都是產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地域特征、地形、地貌、環境和土壤成分等等都歸結為自然因素;人為因素則是人類在對大自然進行開采利用的時候,對陡坡進行開荒,濫砍濫伐,草原被過度的放牧,城市擴張以及礦藏的開采等都行為。水土流失會產生一系列的環境問題。通常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都是一些容易發生旱災的地區。這類地區植被覆蓋率低,降雨不多,而且分布還不均勻,多為暴雨。我國現在存在的森林和濕地正在一步步減少;被雨水沖刷下來的泥土堆積于下游江河湖庫,這讓洪澇災害進一步加劇。黃土高原地區由于水土流失嚴重,大量泥沙淤積在下游河床,形成著名的“地上懸河”。1998年我國長江發生全流域性的特大洪水,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中上游地區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惡化。水利工程因為泥沙的堆積,減少了其防洪的能力;影響水土資源的綜合開發和有效利用。水土流失讓這些本是可以耕作的土壤日益稀薄、貧瘠,可耕作用地面積減少,田地無法涵養水分,容易出現旱災;水土流失還會形成泥石流、滑坡等等自然災害,讓人類無法安全居住。長江上游是中國滑坡、泥石流災害集中分布地區;除了上述情況,水土流失還會危及工礦企業交通等基礎設施和城市現代化建設。
1.3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綠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進行光合作用釋放出氧氣,凈化空氣,讓我們得以生存,但是隨著森林的消失、綠地的破壞,這些能夠凈化空氣的植被都消失了,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又會進一步的加劇溫室效應,改變氣候,這對于人類的生存是非常不利的。森林樹木具有固土的能力,通過我們的過度砍伐,其失去了涵養水分的能力,無法抓住土壤,這樣等到大雨的沖刷就會產生水土流失,在森林中生存的生物也會受到影響,而森林系統雖然能夠自我修復,但是時間長久,跟不上人類的開采和破壞速度,這樣就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現在城市的擴容都是向周邊開拓,那么不斷的擴大城市面積和規模,就會有更多的未開墾地被開墾出來,也就是說更多的原始植被受到破壞,現在城市之間的綠林過渡地帶越來越少,生態防護作用越來越低。我們現在雖然開始重視農用地對于人類生存的重要性,但是卻是在開墾原始森林,這樣無疑是繼續著另一個錯誤,退耕還林是現在迫切需要的,我們的土地資源形態不應該是單一的除了城市就是耕地,森林、濕地等等原始的生態環境仍然是需要存在的,他們對于我們的氣候調節以及生態調節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們能夠抵擋風沙侵蝕,涵養土壤水分,讓我們能可持續的發展。
2結論
我國目前的生態環境不容我們樂觀的去面對,所以應該要用法律來對土地資源進行保護,除了注重耕地的數量還要提高其質量,森林、濕地等等自然生態面貌都要好好的去保護。在加大城市建設、農村建設的同時也不能將環境保護拋諸腦后,我們的發展是建立在可持續的基礎上的,我們的發展應該是和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過度的開發利用生態資源,其實是殺雞取卵的做法,最終我們將會失去環境的保護,變得脆弱。
作者:鄒秀梅單位:鶴崗市國土資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