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流感病毒對畜牧業健康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流感病毒是一種分節段的、有囊膜包裹的負鏈RNA病毒,屬于正黏病毒科。根據其內部NP和M的不同,分為A、B、C三型[1]。到目前為止,禽流感(avianinfluenza,AI)只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B、C型流感病毒尚未在禽類體內發現。自然界中,A型流感病毒的宿主范圍相當廣泛,豬、馬、虎、水貂、狐貍、貓、鯨、禽類以及人體內都分離到A型流感病毒,是人畜共患的重要呼吸道疾病病原,具有特殊的重要性。A型流感病毒基因組由8個片段組成,從大到小依次為PB2、PB1、PA、HA、NP、NA、M、NS,共編碼11種病毒蛋白。HA、NA與NP、M1、M2、PB1、PB2、PA共同構成病毒的組成成分,根據HA的不同將A型流感病毒進一步分為18個亞型。其中,H1—H16都能在禽類中發現,而H17—H18目前只在蝙蝠體內發現。不同宿主中亞型分布存在差異,H1、H3在人群中廣泛傳播,H5、H7、H9在家禽體內流行廣泛,野生水禽則是AIV的主要自然宿主,可以分離到H1—H16亞型的病毒,病毒在水禽體內長期存在而不表現明顯臨床癥狀。NS1蛋白能夠直接調控病毒的復制過程,NS2介導病毒核糖核蛋白復合物的轉運過程。后發現的PB1-F2蛋白與流感病毒介導的細胞凋亡有關。
眾所周知,1918年的西班牙H1N1流感,造成了美國50萬人死亡,全球至少5000萬人死亡。近來利用反向遺傳技術救獲的來源于1918年流感基因的病毒相關研究表明,在動物模型中,1918年流感病毒HA基因對小鼠模型毒性增強起到了重要作用[5]。另外,1957年亞洲H2N2流感造成100萬人死亡,1968年香港H3N2流感估計造成200萬人死亡。2009年暴發的H1N1大流感,到2010年4月23日共引起超過17853人死亡,該毒株致死率不高,但新病毒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傳播,在大約8周內傳播到120個國家和地區,幾乎所有國家都有報道。流感病毒對人類健康、社會發展和經濟增長具有巨大影響及沖擊。禽流感是A型流感病毒感染各種禽類的總稱,對家禽養殖業危害非常嚴重。根據致病性不同,禽流感又劃分為高致病性禽流感(highpathogenicavianinfluenza,HPAI)和低致病性禽流感(lowpathogenicavianinfluenza,LPAI)。影響最大的是H5亞型HPAI,已在60多個國家的家禽和野鳥中檢測出該亞型病毒,而且,在一些國家,主要是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孟加拉國、埃及和越南,H5N1亞型禽流感已經發展成為危害養禽業健康發展的頭號重要病原。不僅僅是H5N1,與H5亞型組合的還有2008年臺灣爆發的H5N2亞型AI疫情,2014年初在日本和韓國爆發的H5N8亞型AI,今年美國也受到H5N8的嚴重影響,給養禽業造成重大損失。除H5亞型外,H7亞型HPAI也對家禽造成嚴重危害,2003年,荷蘭、比利時以及德國等國家出現H7N7亞型HPAI,短短幾周,荷蘭共有約900個農場內的1400萬只家禽被隔離,1800多萬只病雞被宰殺,引發H7N7禽流感蔓延歐洲。LPAI病毒通常不引起明顯臨床癥狀,但可引起雞群生產性能下降,伴有其他疾病混合感染,環境影響時可造成嚴重后果,目前家禽體內流行廣泛的LPAI以H9亞型為主。
該亞型1966年被報道引起威斯康星州火雞發病以來,已在多個國家被分離和報道,可以感染多種禽類,如雞、鴨、鵪鶉、野雞、鷓鴣、鴿、絲羽烏骨雞、歐石雞等。中國1994年首次分離到了H9N2亞型病毒,臨床表現為禽產蛋量下降,死亡率不高。禽流感除直接影響養禽業的發展外,還出現了直接感染人,引起嚴重的公共衛生的問題。1997年香港首次爆發了H5N1亞型HPAI跨越宿主屏障直接感染人并致死亡的事件,截止到2015年5月,全球共報告了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840例,其中死亡447例。病例分布于16個國家,其中,中國發現52例,死亡31例[10]。感染H5N1禽流感的多為年輕人和兒童。從1996—2012年間,在荷蘭、意大利、加拿大、美國、墨西哥和英國有報告人感染H7N2、H7N3和H7N7亞型流感病毒的事件,除荷蘭有1人死亡以外,其他感染者大多僅有結膜炎和輕微的上呼吸道癥狀。在2013年3月,中國首次出現了人感染H7N9亞型流感病例,患者臨床表現均類似于流感癥狀,早期主要為呼吸道癥狀,體溫升高、咳嗽等癥狀,很快變成嚴重肺炎并出現呼吸困難。這是第一次報告人感染該亞型病毒,對人類健康造成了嚴重危害,引起廣泛關注的事例。此外,還陸續發現了H9N2和H10N8等亞型AI感染人事件,控制其在家禽中流行以降低傳播給人類的潛在風險是十分必要的。
禽流感病毒不僅可以跨越種間障礙直接感染人,還為人的新型流感病毒提供供體基因。有證據表明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是由H1N1禽流感傳染給人類而引起的;1957年亞洲大流感是由人H1N1流感重組了禽H2N2流感PB1、HA和NA三個基因片段而引起的;1968年,人H3N2亞型流感是由禽源H3病毒提供PB1和HA基因,由1957年大流感提供其他內部基因而形成的重組毒株,重組后成為一個新的大流行毒株;2009年H1N1大流感是來源于北美豬群中流行的三源重組毒[11],其PB2和PA來源于禽類;2013年人感染的H7N9流感病毒,其內部基因來自于H9N2禽流感病毒[12]。人類歷史上出現的這幾次大流行的流感病毒都與禽流感密切相關。
本專題圍繞目前中國獸醫行業內流感研究工作新進展,集中報道了來自禽或豬體內流感病毒的生物信息學、致病機理和診斷技術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通過學術交流和討論,加大對流感的宣傳,促進公眾對流感的認知,有助于提高人類對流感的防范意識,盡可能降低流感對社會秩序、食品安全和人類自身健康造成的沖擊和負面影響。
作者:王秀榮 陳化蘭 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