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農村建設中村屯綠化工作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新農村建設的發展步伐也在不斷加快,而村屯綠化工作作為新農村建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農村造林綠化工作的重點內容,加大村屯綠化工作,不僅可以改善農民的生活環境,同時在農村經濟與生態環境的友好和諧發展中具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诖?,本文通過對新農村建設中村屯綠化工作的原則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探究,并相應的提出解決問題的有效對策。
關鍵詞:
新農村建設;村屯綠化工作;問題及對策;分析探究
引言
隨著新農村發展步伐的不斷加塊,村屯綠化工作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高度重視。但是,在村屯綠化的實際工作中依然存在著很多問題,影響著農村綠化建設的整體效果,例如,百姓參與意識不強、綠化規劃不科學、管理機制不到位、缺乏有力的資金支持、綠化樹種類型單一等問題,嚴重影響著村屯綠化工作的質量和效果。因此,在新農村建設中,應該不斷加強村屯綠化工作,正確認識以上問題,及時采取有效對策加以解決,提高村屯綠化工作的整體效率,有效改善農村生態環境,促進農村經濟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一、村屯綠化原則
(一)整體性原則
當前,村屯綠化工作已經被納入到了新農村建設發展的總體規劃中,加強對村屯綠化的整體統籌規劃,實現各項資源的優化配置,防止重建現象的發生[1]。加強村屯綠化工作,不僅要美化農村景觀,穩定農村生態系統,同時還要促進農村經濟與生態系統的協調發展,促進生態效益的實現。
(二)人本性原則
在村屯綠化工作中,要充分考慮人們對健康生活環境的基本需求。在植物的配置過程中,應該選擇相關的保健植物,提升植物綠化環境、涵養水源、改善空氣的作用。同時在創建景觀時,還要結合人們的需求構建精神環境,從而更好的展現農村精神風貌。
(三)多樣性原則
在村屯綠化工作中,應該有效突出自然環境的基本特征,通過對空間結構的合理調整和安排,促進生態多樣性,防止出現樹種單一的現象以及結構錯亂的狀況。此外,村屯綠化工作還要充分考慮當地的地域特征和歷史文化特色,構建富有歷史文化內涵的農村生態景觀。
(四)適宜性原則
村屯綠化工作應該根據當地的地形、土壤以及氣候條件等,因地制宜、適時適當的進行綠化工作,同時還要在經濟合理性和技術可行性的基礎上,合理選擇速生樹種、鄉土樹種,有效提升樹種的存活率[2]。
二、新農村建設中村屯綠化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百姓參與意識不強
在村屯綠化工作中,有很多村民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認為綠化造林主要就是為了獲取更多的木材,由于當前對木材的需求較低,基本上都較安于現狀,所以對自身生活環境的改善和建設不是很關心[3]。同時,大部分的村民缺乏對綠化工作的正確認識,有時會誤解為搞村屯綠化工作主要是給當地領導貼金,認為與自己沒有關系,參與的熱情和積極性極為低下。
(二)綠化規劃不科學
當前,農村地區除了一些綠化示范村屯外,大部分的村屯的綠化工作都不是很到位,普遍存在著綠化水平低、綠化覆蓋面積少、樹種選擇不合理等問題,大多都是“一條路、兩排樹”的規劃格局[4]。而且一些經濟水平較高的村屯,為了體現自身的經濟發展能力,經常栽種一些觀賞性較強的高大樹種,嚴重背離了適地適樹的建設原則,很難保證樹種的存活率,從而造成綠化建設資金的嚴重浪費。
(三)管理機制不到位
在村屯綠化工作完工之后,缺乏對綠化成果的管理和維護,管理機制不到位,從而導致綠地、樹木被損壞,并且經常出現家畜啃咬、人性踐踏等現象,無法充分發揮綠化的生態作用。同時,各個村屯地區還沒有形成一個專業的管理隊伍,普遍存在著樹木修剪不當、病蟲害防治不及時等問題,使得樹木的存活率較為低下,影響著村屯的整體綠化效果。
(四)村屯綠化缺乏資金
當前,政府雖然加大了對村屯綠化工作的資金投入,但是隨著勞動費用和苗木價格的不斷提升,使得村屯綠化工作的資金仍然較為緊缺。大部分地區都將村屯作為重點建設項目,并且提供較為充足的資金補貼,但是對于那些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村屯卻投入較少,使得各個村屯之間的綠化建設效果不一,其發展出現了失衡現象[5]。
(五)綠化樹種類型單一
當前在村屯綠化工作中,很少有較為完善的綠化成果,不管是綠色通道還是農田林網,基本上都是以秋楓、桉樹為主,綠化樹種類型極為單一,使得景觀效果較差,很容易引發大面積的病蟲害,增加綠化的危險系數,不利于樹種的健康發展和生態系統的平衡。
三、解決新農村建設中村屯綠化工作問題的對策
(一)加大對村屯綠化的宣傳力度
采用人們喜歡的方法和手段進行經常性的教育和宣傳,讓村民充分了解和認識村屯綠化工作的真正意義,真切的感受到村屯綠化工作為自身帶來的好處,正確認識到村屯綠化是為子孫后代造福的大事,提升村民的生態意識和綠化意識,充分調動村民參與綠化工作的熱情和積極性,逐漸形成植樹、護綠、愛綠的農村風尚,讓廣大村民自覺地進行植樹造林活動。
(二)科學規劃村屯綠化方案
在村屯綠化工作中,應該結合當地農村發展的具體情況,從實際出發,科學合理的規劃村屯綠化方案,在綠化建設中,應該將新區與老區結合、立面綠化與平面綠化結合、公路綠化與街道綠化結合、灌木樹種與喬木樹種結合、傳統樹種與引進樹種結合,進而建設規模大、質量優、標準高的村屯綠化項目。特別是在樹種的選擇和搭配上,堅持適地適樹的基本原則,選擇與當地土壤、地形、氣候條件相符的樹種[6]。例如,在距離居住區域的主干道上應該選擇一些遮陰效果好、干高冠大的喬木樹種;在民宅門前的人行路上選擇一些灌木和花草進行栽種,將果樹作為庭院綠化的主要樹種;次干道上應該選擇一些亞喬木,使得道路交通視線通暢。
(三)構建村屯綠化管護機制
各個村屯應該組建一支專業的綠化管理隊伍,構建完善的村屯綠化管護機制,維護綠化成果。一方面,合理制定村規民約和護林公約。村屯綠化管護工作單單依賴政府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廣大村民的參與,提升村民的保護意識,將政府管護和個體管護相結合,構建專業護林與民眾參與護林的良好發展局面。另一方面,有效落實獎罰機制和護林責任,制定相關的規章制度提升村屯綠化管護工作的質量和水平。例如,對荒山造林、道路綠化應該由專業的養護人員進行專門管護;對街道綠化應該由個人負責進行門前管護;而對于村民門前屋后的樹木栽種工作,應該制定“誰栽種、誰擁有、誰養護、誰受益”的相關政策,充分調動民眾綠化建設和管護的熱情和積極性,將綠化管護工作落實到位。
(四)加大對村屯綠化的資金投入
村屯綠化工作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各級政府應該不斷加大綠化資金的投入,制定以獎代補的獎勵機制,充分調動社會各方參與綠化建設的熱情和積極性,加大對村屯綠化的資金投入。在實施以獎代補的獎勵機制過程中,應該將村屯綠化工作成果作為重要的依據,在年終選出綠化效果較好的村屯給予相應的獎金支持[7]。此外,在村屯綠化工作的具體實施中,應該以村屯自籌為主,社會資金支持和各級政府扶持為輔的資金投入機制,出動社會各界的力量來加強村屯綠化建設,保證村屯綠化工作的順利有效進行。
(五)合理選擇樹種突出地方特色
針對綠化樹種類型單一的情況,在往后的村屯綠化工作中,應該堅持適地適樹的基本原則,選擇合適的花草和樹木,適當栽種芒果、枇杷、山黃皮等鄉土性經濟樹種,以及扁桃、桂花樹等適應能力強的綠化樹種,保證綠化樹種的多樣化,逐漸降低秋楓的種植比例。同時,加強對立體化概念的宣傳,充分運用村屯土地空間,營造出更廣闊的綠化面積,增強森林的綠化功能,保證鄉村生態環境的平衡。此外,在村屯綠化實施過程中,應該做到灌木、花草、喬木合理搭配,落葉樹和常綠樹有機結合,鄉土樹種和優良樹種的結合,有效凸顯景觀特色,建造更加優質的鄉村園林,進而改善農民的生活環境,完善農村生態系統,提升村屯綠化工作的整體質量和水平,促進新農村建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四、結論
總而言之,村屯綠化工作作為新農村建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建設效果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高度重視。因此,應該加大對村屯綠化建設的重視力度,正確認識村屯綠化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加大對村屯綠化的宣傳力度,提高農民參與的熱情和積極性;科學規劃村屯綠化方案;構建村屯綠化管護機制;加大對村屯綠化的資金投入;合理選擇樹種突出地方特色,從整體上提高村屯綠化工作的效果和質量,促進新農村建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肖麗莉.淺析方正縣村屯綠化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農民致富之友,2015,11:184.
[2]丁元通,王吉順.村屯綠化調查設計實用技術[J].中國林副特產,2015,03:54-55.
[3]潘劍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下的村屯綠化淺談[J].南方農業,2016,15:90+92.
[4]許詠梅.新農村建設中有關綠化方面的建議與思考[J].農民致富之友,2012,13:100.
[5]歐陽明.新農村綠化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J].農民致富之友,2012,20:10-11.
[6]姜媛媛.遼南山地新農村建設規劃模式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8.
[7]汪社高,楊濤.新農村建設中搞好村灣綠化工作的對策探討[J].湖北林業科技,2009,03:52-54+57.
作者:陸衛東 單位:廣西那坡縣林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