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地質檔案管理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城市地質雜志》2016年第2期
摘要:
地質檔案是已完成地質工作的憑證,要求在檔案匯交的時候對完整性進行嚴格控制;地質檔案是開展新的地質工作的重要參考資料,存在利用率高的特點;地質檔案含有關系國土安全的涉密測繪數據,在管理中對安全保密有特殊要求。針對這些特點,本文為了提高地質檔案管理水平,針對基層地勘單位在地質檔案管理中遇到的涉密地質資料利用安全意識薄弱問題,以及檔案丟失和損耗率高的問題,提出通過不同涉密級別的檔案分類管理和完善借閱防抵賴機制,達到增強檔案使用者重視的目的來解決問題;針對地質檔案匯交完整性不高的問題,提出引入質量管理體系文件作為客觀證據,快速有效確定匯交范圍的方法來解決。通過地質檔案管理辦法創新,更好的為地質工作服務。
關鍵詞:
地質檔案;防抵賴;質量控制
0引言
地質檔案作為地質工作的成果載體,是地勘單位的知識積累,也是開展未來工作重要的信息資源。地質檔案中的國土資源信息涉及國家安全、社會和諧,也涉及民眾安全。隨著地質市場化的深入,地質檔案作為一種特殊商品,蘊涵商業機密,具有經濟價值。地質檔案由于行業特殊性,具有與普通檔案管理所不同的地方。作者在實際工作中,就地質檔案的特殊性,從管理現狀、資料匯交完整度、保密安全意識等環節采取措施,切實加強地質檔案管理工作。
1地質檔案管理的特殊性
地質檔案作為一類專業技術性較強的檔案,在管理方面有其特殊性,特點如下:
(1)涉密地質檔案信息安全與利用之間存在矛盾
地質檔案中,蘊含著關系國土安全的涉密資料,如絕對重力資料、海洋地質資料、部分比例尺的測繪類資料等。地質檔案資料管理具有政策性、機密性的要求,可分為秘密、機密、絕密三個保密等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2008)。在沒有嚴格的制度保證和科學的制約條件下,泄密機會增加。檔案管理員為了減少潛在的風險,在檔案利用上往往處于被動,不愿主動提高檔案的利用率。然而,檔案的價值包括兩方面,一是憑證作用,二是利用價值。其中,技術參考利用價值是科技檔案最根本的屬性。在開展新的地質工作時,利用已有的地質資料是地質行業廣泛實行的方法,不論是從經濟價值角度還是從工作效率角度,都不應該因噎廢食,拒絕對地質檔案的合理利用。如何在地質檔案安全管理與合理利用之間掌握平衡,是地質檔案工作者需要考慮的問題。影響涉密地質檔案信息安全的因素主要有幾方面:一方面,部分單位沒有有效建立防抵賴機制,整體保密意識淡薄。基層地質單位實際工作中,通常采用以項目為歸檔單位,涉密地質資料和非涉密地質資料混合編檔,在利用的過程中,區分涉密數據成為地質檔案管理的一大風險點,這造成檔案管理員在檔案的開放利用過程中為了防止風險,有意識的拔高整件資料的密級,造成一個怪圈。表面上安全要求提高了,所有資料都按涉密資料管理。但實際上,因為地質資料數量大使用頻繁,使用者反而在潛意識里整體降低重視程度,造成“件件都是密,件件不是密”的悖論。另一方面,地質檔案利用過程造成檔案載體的損壞、丟失。作為基層地勘單位,地質檔案借閱特點是頻率高,周期長,閱讀環境相對惡劣。地質技術人員由于工作原因,需要反復翻閱地質資料,造成地質資料損耗快,丟失率提高,尤其以圖件類地質資料表現更為明顯。此外,網絡環境不安全也是地質資料泄密的一個途徑。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普及,數字化的檔案信息安全保障問題更加突出,電子檔案的安全完全依賴于單位自身的網絡建設(陳劍,2005)。
(2)地質檔案種類繁多,匯交完整度低
地質學范圍廣泛,內容復雜,地質工作具有多專業、多工種、多手段、周期長的特點,這決定了所形成的地質檔案種類繁多,內容多樣,在收集、保存工作上難度較大。根據檔案的內容,地質檔案分原始資料、成果資料、實物資料三類。其中,原始資料的匯交完整性,是地質檔案管理工作中的難點。地質工作所形成的地質檔案中,比重最大的是從實際工作中取得第一手資料,即原始資料。以區域地質調查工作為例,區域地質調查需要進行野外踏勘,踏勘工作開展之前需要準備工作區地形圖、地質圖、遙感影像資料等;踏勘工作中形成的地質資料有野外記錄簿、野外記錄表、手圖、采集的各種巖石礦物標本;踏勘之后可能需要采用槽探、坑探、井探等手段,利用電法、磁法、放射性、重力法等物理探測方法進一步揭露地質情況,形成物化探野外觀測記錄、地質鉆孔原始編錄、槽探、坑探、井探原始編錄資料、水文地質長期觀測資料、土工試驗結果等。對于采集的巖石礦物標本、巖心、土樣等,還需按照實物資料的要求進行歸檔保存。大量的原始地質資料和成果地質資料經過整理歸類歸檔,成為內容復雜、綜合性強的地質檔案。檔案信息的完整、系統、準確是檔案資源開發利用的基礎。按照地質資料形成規律、形式特征和內在聯系,歸檔的地質資料要齊全成套,每件內容要素構成應完整并符合地質工作規范要求,責任簽署完備,應完整反映地質工作的全過程。然而,在實際工作中,因為種種原因,地質檔案的匯交不全問題時有發生。其原因有:一方面,項目實施人員普遍存在只重視項目評審,缺乏檔案匯交的意識,不會主動提供有哪些項目成果,常常發生有意或無意忽略項目成果和原始資料的現象。只憑項目人員的口述歸納地質檔案匯交范圍是不負責的行為。另一方面,實際工作中,地質檔案管理工作往往處于邊緣化地位,歸檔管理人員的專業背景知識不足,在歸檔中不能很好的控制歸檔文件的完整性,尤其是地質項目在實施過程中采取的輔助手段,如鉆探、化驗等所產生的技術文件,致使歸檔的科技文件不能反映地質項目的技術路線、進展過程,為后續地質工作利用埋下隱患。
2改進地質檔案管理辦法
(1)分類管理,加強涉密地質資料日常管理
為實現地質資料的有效管理,必須將涉密與非涉密地質資料的管理區分開來,達到凸現重要性的作用。涉密地質檔案管理制度化體現在兩方面:一、地質資料管理人員應制定細致完善的借閱、外借、復制、匯交制度;二、涉密地質檔案資料應單獨裝訂保存,嚴禁與非密級材料進行混卷裝訂,避免造成檔案在利用中出現涉密擴散問題。在滿足涉密地質資料安全管理的前提下,非涉密地質資料和密級較低的地質資料可采取較靈活簡便的方式進行管理,以達到方便技術人員利用的目的,同時,地質檔案管理員應定期作好電子數據檔案的備份,在歸還檔案時仔細檢查破損程度,需要時及時復制更新,增加檔案的利用率。
(2)完善防抵賴機制,提高閱檔人保密安全意識
隨著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的辦公自動化技術的普遍應用,單一依靠技術手段防止信息泄密是不現實的,單位應通過各種渠道定期地向員工宣傳保密工作的重要性,讓員工充分了解其應盡地義務和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才能從根本上杜絕泄密的可能性。因為大量的地質檔案是以電子檔案形式存貯的,所以我們把電子地質檔案列為工作重點。除了針對重點人群,經常開展安全教育和突擊檢查以提高防范意識外,還采取存放電子地質檔案數據的檔案柜及時上鎖和未經許可杜絕把數據帶離辦公區等措施,嚴防電子科技檔案的信息泄露。資料管理員在外借涉密文件時,應告知閱檔人數據的保密性或簽署保密協議,以確保閱檔人重視保密工作。其次,檔案管理員在出借涉密資料時,應采取有效的防抵賴機制,對閱檔人心里上起到震懾作用,在泄密事件發生后留下追查痕跡。最常見的防抵賴措施是數字水印技術。數字水印應滿足安全性、隱蔽性、魯棒性、可識別性四個原則。雖然由于目前市場上有效的水印添加軟件大多為收費軟件,由于辦公成本等原因未能普及,只在大型專業檔案館使用,如全國地質資料館等。然而,隨著政府辦公自動化程度的普及,未來基層地質單位也將使用上專業的水印添加軟件,使保密工作提升一層。
(3)利用質量管理體系文件提高資料匯交完整度
近10年來,為適應地質市場化的需要,地質類單位已陸續建立符合ISO9001標準的質量管理體系,其中,與項目有關的質量管理體系記錄文件是反映項目運行全貌的一個縮影。地質檔案管理員在驗收匯交資料時,可將其作為資料匯交完整性和技術符合性的一個標準。合同、任務書中,可得知成果文件匯交范圍;工作方案、設計書中,可得知所采用的技術手段、工作區范圍、工作精度;成果報告審查記錄和評審意見中,可得知所匯交的資料是否最終版本。通過利用質量管理記錄,資料匯交檢查人員不用參加冗長的工作討論會、項目評審會也可了解項目成果的匯交范圍,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金恒,2013)。
3結論
地質工作開展離不開地質檔案管理。雖然我們在地質資料安全保管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但隨著地質市場化的不斷深化,我們將面臨更多的新問題、新情況,必須努力探索地質檔案安全保管的新舉措、新途徑,切實把地質檔案安全保管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涉密地質資料管理細則》(國土資發200869號)[Z].2008.
[2]陳劍.電子檔案安全維護[J].現代情報,2005(9):143~144.
[3]金恒.論煤炭科技檔案在工程項目質量控制中的作用[J].辦公室業務,2013,(8):210~212.
作者:鐘智瓊 單位:北京市地質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