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談生態工程專業人才培養問題及發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生態環境問題的日漸嚴重給我國高校環境生態工程專業人才方面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幾年來的教學實踐,各高校的環境生態工程專業人才培養上都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優勢。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缺乏專業背景以及辦學基礎條件比較差的高校。本文主要對我國當前環境生態工程專業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詳細分析,然后對此進行相關探討,希望能夠為環境生態工程專業的持續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關鍵詞】環境生態工程專業;人才培養;問題;發展方向
引言
隨著我國不斷的發展,環境污染問題逐漸凸顯出來,社會對于環境污染治理和保護的要求也在不斷的提升。尤其是在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這一戰略提出之后,社會對于環境生態工程方面的人才需求更加的大,特別是工程應用型方面的人才十分的缺乏。為了更好的適應當前環境生態工程專業飛速發展的各方面要求,各個高校也是增設了環境生態工程這一專業,其主要的目的就是為社會輸送更多的生態學以及環境學基礎知識、基礎理論以及基礎技能的人才,進而更好的應對我國當前日益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
1.環境生態工程專業人才培養中主要存在的問題
1.1課程開設和人才培養的定位不符我國當前很多高校的環境生態專業課程基本都是圍繞著生態學以及環境學這兩方面來開展的。例如根據目錄建議開設生態工程學、環境生態學以及生態毒理學等相關課程。而這些課程大都是以理論知識教學為主,與我國當前所提倡的“大工程觀”教育理念以及環境生態工程專業所授予的學位嚴重不符。同時在人才培養定位上,環境生態工程專業所培養的是能夠在企業或者是事業單位中從事環境保護相關工作的人才[1]。
1.2硬件條件以及師資力量較差很多高校設立環境生態工程專業都是為了更好地適應教育部對本科專業的調整,進而在原有的生態學以及環境工程學等專業的基礎之上設置成為現在的環境生態工程專業。這些高校能夠分為兩種類型,第一種是之前就是生態學和環境工程專業的高校,他們在原有基礎之上形成環境生態工程這一專業;第二種類型就是之前沒有設立過生態學專業,然后只在環境工程專業的基礎之上形成新的環境生態工程專業,所以其在剛開始設立的時候,難免會遇見各方面的問題,例如硬件設置不完善以及師資力量差等。
1.3課程設置和教學實踐水平差異較大通過幾年來的教學實踐,各個高校的環境生態工程專業人才培養上都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優勢[2]。例如青海大學、貴州民族大學等等,他們在環境生態工程專業的課程設置上都是以生態學、環境科學以及環境工程等課程為主,基本包含了我國當前環境生態工程專業中設置的各種專業課程類型,不過這些高校在具體的課程安排上又有著一定的差異,例如青海大學所采用的是“高原生物學菁英班”的培養計劃,其主要就是將環境生態工程當作是一種專業選修,這樣不僅能夠很好的保證學生專業基礎課程學習的廣度,同時還在很大程度上展示出了這一專業方面的深度,培養特色十分鮮明,但是不同學校的教學實踐水平的差異還是很大,嚴重影響到環境生態工程專業的順利開展。
2.環境生態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發展方向分析
2.1培養個性化的復合型人才當前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是多樣化的,而環境生態專業是理、工等多個學科交叉組成的,所以要求環境生態專業所培養出來的人才必須得具備個性,不能所有的學生都會一樣的技能和一樣的知識結構[3]。除此之外,因為學時有限,所以人才的個性化需要運用多個角度以及多個方向的選修課來完成。環境生態工程專業的學生需要通過必修課來掌握最為基本的理論知識和相關技能,然后根據自己的職業規劃和興趣愛好來選擇內容豐富的選修課,以此來更好地構建自己獨特的知識體系,這樣也使得學生在學習上有著更多的選擇,進而更好地促進學生個性化的發展。
2.2優化教學資源配置對于一些缺乏專業背景以及辦學基礎條件比較差的高校,應該積極的優化教學資源配置,通過人才的引進以及專業基礎建設來更好的與環境生態工程專業的發展需求相契合,盡可能的提升該專業的人才培養水平以及相關能力。例如貴州民族大學在剛剛設立環境生態工程專業的時候,因為缺乏這方面的專業人才,所以使得學生的培養以及日常教學上都受到了影響。但是學校通過合理的組建生態與化學環境工程學院,將環境生態工程當作是學院的重點建設對象,并且還合理的引進了相關專業背景的人才,以此來充實本校的教師隊伍,使得本校的環境生態工程專業在短短的時間內就具備比較好的人才培養能力,更好的滿足了環境生態工程專業對于人才培養方面的需求。
2.3不斷提升和完善教學管理的質量和水平環境生態工程專業教師必須得清楚的認識到,只有積極的進行日常教學管理制度的完善,不斷地提升教育管理水平,才能夠更好的促進環境生態工程的發展,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重視優勢特色建設,積極的進行教學內容以及課程體系的改革。在現有的基礎之上建立起具備時代特色并且影響力較大的環境生態工程專業。而這首先就得合理的進行應用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化,在夯實生態學、環境工程以及環境科學等相關專業的基礎之上,盡可能的拓展這一專業領域,使其能夠和我國現有的需求體系相匹配,針對性地進行相關專業人才的培養,例如生態系統健康評價、水污染防治生態工程等等,同時還應該及時的調整教學計劃,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使其能夠具備相應的工程經驗以及實踐技能。(2)創建開放式的教學模式,增設師生互動環節。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環節生態工程專業教師應該適時的改變傳統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積極進行教學方法的創新,要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勇敢地提出自己的質疑和見解,重視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除此之外,還應該合理運用網絡資源以及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例如運用多媒體課件、視頻短片等,以此來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最后就是需要將環境生態工程專業課程的教學模式設置的更加開放,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以此來提升專業教學的趣味性,使其變得更加的活潑生動。
2.4加強實踐能力培養,提升就業能力針對社會導向不明確和缺乏工程實踐環節等問題,各個高校應該適當的增設實踐課程學分,并且加強和企業之間的合作,以此來進一步的強化學生實訓以及實習鍛煉的機會,同時還可以定期開展實踐技能大賽等相關活動。通過教師承接的工程項目和科研項目來實現校內實踐這一目標,然后就是積極的和企業共同創建實習基地,搭建校企之間的合作平臺,以此來充分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他們吃苦耐勞以及愛崗敬業的精神,使得學生能夠提前感受工作的環境以及工作內容,進而在畢業之后能夠更快的適應。然后就是可以借助于“挑戰杯”等各種國家級的競賽平臺或者是省級、市級等比賽來打磨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以及專業技能,為環境生態工程專業的學生提供多的就業渠道,提升他們的創新能力。
結語
綜上所述,自環境生態工程專業設立以來,該專業的教學實踐問題以及目標定位等問題仍在不斷的探索和深化中。不過我國當前的生態環境依舊面臨著非常大的壓力,急需大量具備實踐能力以及專業知識的環境生態工程方面的人才,這就對高校的人才培養提供了更為嚴峻的考驗以及更高的要求,只有積極的進行教學改革,不斷地優化教育資源配置等,才能夠有效地提升環境生態工程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王銘,曾廣能,朱四喜,等.高校環境生態工程本科專業的發展現狀與辦學思考[J].生態科學,2018(1):99-100.
[2]周震峰,史衍璽,王凱榮.高等農業院校環境生態工程專業課程體系的建設[J].高等農業教育,2013(7):66-68.
[3]周震峰,史衍璽,王凱榮.基于核心技能分析的環境生態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優化[J].教育教學論壇,2016(4):127-128.
作者:王婷婷 單位:江蘇省懷仁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