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做好氣象災害防御工作的設想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年第3期
[摘要]氣象災害防御工程設施建設項目的核心內容是氣象災害防御規劃,其關系著城鄉規劃項目建設的正常進程,同時有效的氣象災害防御工作規劃還可以為整個社會防災減災工作提供依據,從而為社會居民的人身財產安全提供保障,因此本文根據常見氣象災害,就氣象災害防御工作規劃提出了一些建議,以便為整體生活的穩定運行提供保障。
[關鍵詞]氣象災害防御;設想
現階段高溫、暴風、暴雨、暴雪、干旱、大霧等氣象災害是主要的自然災害,其對當地居民的生命財產造成了極大的安全威脅,各地政府通過對當地氣象災害發生情況進行綜合分析,采取適當的氣象災害防御措施,如暴雨洪澇、雷電、高溫等氣象災害防御措施,可以有效避免氣象災害對當地經濟生活發展的不利影響,因此氣象災害防御工作非常重要。
1常見氣象災害防御工作規劃
氣象災害防御工作主要為大風防御、干旱防御、雷電防御、高溫防御、雪災防御、冰凍防御及暴雨洪澇防御等。其中冰雹防御主要是加設氣象雷達裝置,對冰雹災害進行實時監測,同時針對相關強對流天氣進行深入分析,可采取火箭發射法、催化劑防冰雹等人工防冰雹技術,保證冰雹災害預先報道的準確性;而暴雨洪澇防御則是在強化暴雨洪澇預警的同時對防洪工程進行進一步核查,及時發現防洪工程安全漏洞及時優化,盡可能降低暴雨洪澇的危害程度;大風防御工作主要是結合大風檢測預警及大風防御指引兩個方面的工作,如禁止露天集體活動、高空戶外作業、加固棚架等措施;干旱防御主要是加強土壤墑情監測及時發現干旱風險,并依據定期的土壤墑情監測數據建立土壤墑情資料庫,便于干旱災害的預先報道的及時準確,同時可根據干旱災害的發展程度采取人工降雨措施,全面改善土壤環境;雷電災害對社會生產生活造成了極大的危害,在進行雷電防御工作規劃時需要制定嚴格的雷電安全風險管理機制,并組織專業人員對雷電高發區進行定期檢測,進一步細化雷電風險等級,完善雷電檢測網建設,促使雷電檢測信息覆蓋面積不斷擴大;高溫防御主要是根據及時的高溫氣象預測加強防暑措施,保證藥品、電水的正常供應;大霧防御主要是根據各地情況的區別制定大霧應急方案,并對交通情況進行適當調整,降低大霧災害對經濟財產造成的不利影響。
2氣象災害防御工作強化措施
2.1提高氣象災害預報的準確性
氣象災害預報工作的準確率是氣象災害防御工作順利開展的基礎,因此相關部門工作人員應將氣象災害預報的準確性作為自身服務體系的重要建設依據,加大氣象災害高發期的自動氣象監測網絡設施建設,細化當地天氣災害預警監測系統建設,加強對重大氣象災害事故的研究、分析,提高氣象災害監測預警能力。在氣象災害預報信息的方面,可促使各機構資源進行有效整合,推動信息終端建設完善,如預警大喇叭等。此外可增加社會力量的參與力度,加強與電視臺、新聞媒體等機構的溝通交流,保證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的有效傳遞,加強氣象信息的傳播效率,進一步拓寬氣象災害信息的傳播面積,徹底解決氣象預警信息“最后一公里”問題,促使氣象災害防御工作可以有效落實。
2.2預先制定氣象災害防御措施
氣象災害的發生具有明顯的地域差別,因此各地氣象災害防御工作人員應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及氣象災害特點進行綜合分析,然后依據氣象災害預報信息對氣象災害進行詳細的安全隱患評測,以氣象災害風險信息為依據建立完整的氣象災害防御方案。并對公共氣象的覆蓋面積進行適當優化,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詳細劃分,明確各部門工作人員的職責,保證氣象災害防御措施發揮最大的效用,防止氣象災害對當地人員、經濟發展造成的不利影響。氣象災害防御措施的有效開展需要當地政府機構的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工作人員應正確認識氣象災害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影響,然后將氣象災害防御措施作為政府公共服務建設的重要工作,保證氣象災害防御工作可以有效地開展,并督促天氣預報工作人員對氣象災害預報的正確及時性。同時可以利用農業網站、手機公眾平臺等工具對當地居民及相關管理人員進行有效的氣象災害信息管理,為社會居民及時獲取氣象災害信息提供更加便捷的通道,從而保證氣象災害預報措施的順利執行。
2.3完善氣象災害監測預警體系
氣象災害監測預警體系的建立健全可以為氣象災害的防御工作提供良好的借鑒。在建立氣象災害監測預警體系之前,可增加科學技術在氣象災害預警工作中的應用,采取分級預警機制促使預警信息的制作環節更加規范、有序,明確災害預警標志及預警信息制造時間,保證氣象災害預警信息防御提示、等級、地域、時間等方面信息的一致性。然后進行氣象災害監測預警體系的建立完善,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可綜合考慮當地對氣象災害防御的需求及氣象災害的發生、蔓延程度,提高重大災害監測預警工作的準確性,并逐步將氣象災害監測預警工作進行進一步細化,如根據不同氣象災害的特點進行相應的氣象災害防御提示等,為氣象災害問題的有效解決提供依據。
[參考文獻]
[1]王若東.關于做好公共氣象服務與氣象災害防御工作的探討[J].農業與技術,2013(06).
[2]農國傲,林雪香,李婷.加強貴港市氣象災害防御工作的對策建議[J].氣象研究與應用,2015(s1).
作者:李海鋒;楊超 單位:保定市氣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