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第三系儲層發育及地質特征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柴達木盆地是我國西部的一個重要的中新生界含油氣盆地。本文以儲層沉積學、巖相古地理學、石油地質學等多學科為理論指導,對柴達木盆地西緣的儲層發育特征,即從儲層巖石學特征、儲層沉積構造發育特征、巖石組合和儲層物性特征等方面進行了研究,認為柴達木盆地西部第三系巖性主要為碎屑巖,含有少量的碳酸鹽巖和煤。碎屑巖包括礫巖、砂巖、粉砂巖和泥巖,分布于第三系的各個層位;柴西緣第三系碎屑巖儲層時期不同,其特點不同,主要烴源巖與儲集巖集中在下干柴溝組下段與下油砂山組。
關鍵詞:
柴達木盆地;第三系;碎屑巖;儲層特征
1.區域地質概況
柴達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被昆侖山、祁連山、阿爾金山這三大山系包圍,盆地內部東南低,西北高,處于東經90°~98°20',北緯35°55'~39°10'之間,面積12.1×104km2,盆地海拔2600m~3000m左右,外形近似菱形的山間盆地,是最大的高原盆地。
2.儲層特征
2.1儲層巖石學特征柴達木盆地第三系巖性主要為碎屑巖,各個層位由礫巖、砂巖、粉砂巖和泥巖構成,碳酸鹽巖和煤含量較少。碳酸鹽巖包括泥質灰巖、藻灰巖和顆粒灰巖(表1),主要分布于下干柴溝組和上干柴溝組。
2.2沉積構造特征柴達木盆地第三系根據成因及形態分類由準同生變形構造,物理成因的層理、層面,生物成因沉積構造,化學成因構造等沉積構造幾大類構成。沉積構造特征是沉積時水動力條件的直接反映,又較少受沉積后各種作用的影響,具有良好的指相性。綜合野外露頭和巖心觀察,發現柴達木盆地下第三系沉積構造非常的豐富。
2.3儲層分布特征本區儲層巖性主要是砂、礫巖,還有少部分是碳酸鹽巖。碎屑巖儲層主要沉積于洪積扇、辮狀河、扇三角洲、辮狀河三角洲、濱淺湖環境。縱向上,碎屑巖儲層在各個層位都發育;平面上,碎屑巖儲層主要分布于盆地邊緣部位,但不同層位碎屑巖儲層分布范圍不同。路樂河組(層序I和II)和下干柴溝組下段(層序III和IV),主要發育洪積扇和辮狀河相儲層,沿盆地北、南、東、西邊緣分布,分布帶寬20-50km。扇三角洲儲層主要發育于阿爾金山前,辮狀河三角洲儲層發育于阿拉爾、切克里克一帶。下干柴溝組上段(層序V和VI)到下油砂山組(層序IX和X),由于湖泊擴大,辮狀河三角洲儲層廣泛發育,環繞湖泊的北、西、南側分布,湖泊東側由于無河流注入,不發育三角洲。當然,洪積扇和辮狀河儲層仍沿盆地邊緣發育。該時期,碎屑巖相帶寬度也較大,為20-50km。上油砂山(層序XI)到獅子溝組(層序XII),盆地中碎屑巖儲層分布帶變窄,寬度在20km左右,并且以辮狀河儲層為主。
2.4儲層物性特征根據物性分析資料如表2,柴西緣第三系碎屑巖儲層孔隙度和滲透率隨深度增加而減小。物性與成巖作用、儲集空間類型有明顯的關系,碎屑巖粒度、泥質和方解石含量、礦物成熟度等對物性也有較大的影響。
3.結論
1.柴達木盆地第三系巖性主要為碎屑巖,含有少量的碳酸鹽巖和煤。碎屑巖包括礫巖、砂巖、粉砂巖和泥巖,分布于第三系的各個層位。2.柴西緣第三系碎屑巖儲層時期不同,其特點不同,主要烴源巖與儲集巖集中在下干柴溝組下段與下油砂山組。3.儲層的質量與其巖性、物性、沉積環境、沉積構造等有關。
參考文獻:
[1]顧家裕,寧從前,賈進華.塔里木盆地碎屑巖優質儲層特征及成因分析[J].地質論評,1998,14(1):83-89.
[2]門相勇,王智詒,吳豐成,彭紅雨.柴達木盆地中南部第三系石油地質條件與勘探前景[期刊論文]-石油勘探與開發2002(1).
[3]張曉寶,胡勇,馬立元等.柴達木盆地西部第三系鹽湖相天然氣碳同位素特征成因與分布,中國科學(D輯),2002,32(7):558~608.
[4]金強,查明,趙磊.柴達木盆地西部第三系鹽湖相有效生油巖的識別,沉積學報,2001,19(1):125~135.
[5]王明儒.柴達木盆地中新生代三大含油氣系統及其勘探焦點,西安石油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16(6):9~12.
[6]妥進才,邵宏舜,黃杏珍.湖相碳酸鹽生油巖及其有機地球化學特征—以柴達木盆地第三系為例,石油實驗地質,1995,17(3):273~276.
作者:韓富萍 單位:福建金東礦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