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獼猴桃病害種類為害調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植物醫生雜志》2014年第六期
1病害種類
通過調查與鑒定,初步確定了修文縣獼猴桃生產上常見的16種病害。
2常見病害及為害狀
2.1真菌性病害
2.1.1褐斑病主要為害獼猴桃葉片,多自葉緣產生水浸狀近圓形或不規形病斑,后期葉片卷曲、破裂、干枯,易脫落,導致樹體生長衰弱,對產量影響大。據調查,褐斑病在修文縣零星發生,葉片發病率在4.5%~8.2%,發病嚴重的植株,病葉率在12%。
2.1.2灰霉病主要為害獼猴桃葉片、花、果實,在果園零星發生。發病初期,葉片邊緣葉尖出現輪紋狀褐色壞死斑,潮濕時上面著生大量的灰色霉層。花受害初期,呈水浸狀后變褐腐爛,表面形成大量的霉層,病葉率在2%~3%。
2.1.3黑斑病主要為害葉片、枝蔓、果實,零星發生;葉片受害初期為暗灰色或黑色霉斑,后期漸變為黃褐色或褐色圓形或不規則性壞死斑,病葉早落,病葉率2%~5%;枝蔓受害,病部出現水浸狀梭形或橢圓形病斑,其上著生黑點;果實發病,出現近圓形絨狀霉層,病部果肉變硬。
2.1.4根腐病初期根頸部皮層出現水浸狀黃褐色斑,逐漸變為黑色腐爛,條件適宜時迅速向主根、側根擴展,使整個根系腐爛,流出棕褐色汁液,有酒糟味。
2.1.5白粉病主要為害葉片,形成圓形或不規則褪綠斑,葉背出現淡黃色褪綠斑,其上生出白色粉狀物。隨著病情的加重,病斑變褐、壞死,病部著生黑褐色孢子。該病在修文縣零星發生。
2.1.6軟腐病在果實采收后熟過程中發生,受害果實,初期病斑稍凹陷,內部果肉淡黃色。果實后熟后,病部腐爛。腐爛病為零星發生。
2.2細菌性病害
2.2.1潰瘍病獼猴桃潰瘍病主要為害獼猴桃芽眼、葉片、莖干等部位。葉片感病,為中等偏輕發生,發病株率12%~30%,發病植株從芽眼、傷口等裂縫口流出菌膿,撕開表皮,呈橘紅色,菌膿7d后漸變成鐵銹紅色,病部用手擠壓發軟,撕開表皮,顏色發褐,發病嚴重時,枝條枯死。該病在修文縣零星發生。
2.2.2根癌病主要為害獼猴桃根頸和根系。根頸被害表面粗糙,形成大小不等、凹凸不平的木質化癌腫,為害嚴重的根系腐爛。據調查,該病在修文縣零星發生,株病率為0.5%~1.2%,嚴重的病株率達3%~4%。
2.2.3花腐病主要為害花蕾、花,其次為害幼果,引起大量落花、落果,還可造成小果和畸形果。據調查,花腐病為零星發生,花發病率在2%~3%,發病嚴重的植株,花發病率在7%~8%。
2.3病毒病
主要為害葉片,病葉生長緩慢,葉片變小、皺縮、畸形,發病嚴重的,大部分或全部葉片枯焦。該病在修文縣獼猴桃果園零星發生,病葉率在2%~4%。
2.4生理性病害
2.4.1缺硼在新葉上出現不規則黃色組織,葉脈兩側斑點逐漸擴大和相互連合形成黃色區域,葉片邊緣仍然保持綠色,成熟的葉片不增厚。
2.4.2缺氮葉片從深綠變為淺綠,缺氮嚴重時,葉片顏色變黃,葉脈保持綠色。老葉片缺氮,葉片邊緣呈燒焦狀,葉尖呈黃褐色,沿邊緣向葉柄擴展壞死。
2.4.3缺鉀葉片變小,顏色變為青白色,老葉片邊緣枯萎變黃向上卷起。嚴重時小葉脈之間的組織向上隆起,葉片邊緣產生的枯黃癥狀在葉脈間延伸至中脈,只剩下靠近主葉脈的組織和葉片基部為綠色。
2.4.4缺鎂一般從植株基部老葉片發病,初期葉脈間褪綠,后期葉脈間發展成黃化斑點,從葉緣開始發病,葉肉組織壞死,僅葉脈保持綠色,界線明顯。
2.5根結線蟲病
根結線蟲病主要為害根系,受害新根形成大小不等、圓形、單個或呈念珠狀的根瘤,染病根系色澤逐漸加深,最后腐爛。苗圃獼猴桃苗發病率為10%~15%,嚴重的發病率達到30%~40%。
3討論
對修文縣獼猴桃常見的病害種類及為害情況進行了初步調查,但對已發現的部分病害了解不多,對獼猴桃病害的防治方法、防治藥劑及推薦使用農藥、劑量等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修文縣獼猴桃病害種類較多,但各鄉鎮不同品種病害的發生為害程度不同,筆者在獼猴桃病害調查過程中發現,獼猴桃病害受獼猴桃不同生育期、品種抗性、氣象因子、土壤環境等因素的影響較大。一般在溫度適宜、雨水較多時,多數真菌性病害、細菌性病害發生較重。缺素病在土壤貧瘠、施肥水平低下的果園,發生重。獼猴桃根結線蟲、根腐病在苗期發生重。
作者:李添群黃亞欣單位:貴州省修文縣植保植檢站貴州省修文縣獼猴桃產業發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