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歌曲中愛情的概念隱喻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安徽文學雜志》2015年第五期
一、唐詩中關于愛情的概念隱喻
(一)“愛情是流水”流水是流動的,流不盡的,代表情緒的綿延不可斷,愛情里的思念、恨意、愛意都可以像流水般無法停息,且流水有深淺之分,愛情也是,唐詩里就有很多這樣的隱喻表達,如: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郎愁。(劉禹錫《竹枝詞》)憶君心似西江水,日夜東流無歇時。(魚玄機《江陵愁望有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元稹《離思》)思悠悠,恨悠悠。(白居易《長相思》)盡管這些隱喻的表達都不盡相同,他們卻都源自于“愛情是流水”這一概念隱喻。元稹在《離思》中說“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詩人把自己經歷過的愛情隱喻成海水,海水當然比一般的河水江水更深,曾經歷過無比深廣的滄海,就不會被其他的水所吸引,曾經歷過刻骨銘心的愛情,就不會隨便移情別戀。
(二)“愛情是動物”在唐詩中,也有大量作品以“動物”作為“愛情”的源域,或表達艷羨,或表達忠貞,抑或是表達愁緒。雙宿雙飛的動物代表著讓人羨慕的、得以相守的愛情,形單影只的動物代表愛情的孤獨。動物的辛勤勞作、至死方休,象征愛情的忠貞。如下面的詩句:雙燕復雙燕,雙飛令人羨。玉樓珠閣不獨棲,金窗繡戶長相見。(李白《雙燕離》)黃云城邊烏欲棲,歸飛啞啞枝上啼。(李白《烏夜啼》)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李商隱《無題》)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無題》)在《烏夜啼》中,李白把愛情隱喻成烏鴉,烏鴉的叫聲往往能夠勾起人的愁緒,尤其是對一位深閨盼夫歸的女子,夕曛暗淡,返照城?,這時成群的烏鴉在天際盤旋著,啞啞地啼叫,更映襯了思婦孤獨,悲愁難解。
(三)“愛情是植物”在唐詩中,愛情也可以是植物,美麗的植物就像迷人的愛戀對象,某些植物種子堅硬的特征也可代表愛情的忠貞,比如:魯女東窗下,海榴世所稀。珊瑚映綠水,未足比光輝。清香隨風發,落日好鳥歸。愿為東南枝,低舉拂羅衣。(李白《詠鄰女東窗海石榴》)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元稹《離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王維《相思》)在王維的《相思》中,紅豆被用來指代愛情。因為紅豆邊緣內側有一條心型紋路,如“心心相印”,其種子堅硬,經久不腐爛,意為忠貞,且生于南國的紅豆帶有黑點,被稱為是“情人的眼淚”,意指相思之苦。在唐朝,寫詩是文人們抒發心志,表達情感最常用的一種手法,故詩作多產,大量的隱喻可在詩作中找到,而到了現代,除了寫作,流行歌曲以其旋律的朗朗上口深受年輕人的喜愛,成為現代人表達情感的重要手段。
流行歌曲中的許多歌詞來源于生活,貼近人們的心理感受,生動形象,富有想象力,蘊含了豐富的隱喻現象,其中愛情是歌詞作者最常描寫的對象。但由于其抽象性,也經常被隱喻化,主要分為:
(一)“愛情是旅程”一段旅程有起點,有轉折點,有終點,旅行可以是一個人,也可以是兩個人,旅行的這些特點都可以映射到“愛情”這一目標域上。愛情的開始是兩個人相逢,愛情的結果可以是幸福也可以是結束,若是結束就是旅程的分岔口,而愛情持續時間就是路的長短。以旅程作為愛情的源域的歌詞有很多,比如:有生之年狹路相逢終不能幸免。(王菲《流年》)每次當愛從心痛啟程,我明白等待背后是傷痕。(張韶涵《愛情旅程》)愛情就是一次長途,要去的地方名字叫做幸福。(龐龍《愛情旅途》)愛情不停站,想開往地老天荒需要多勇敢。(陳奕迅《愛情轉移》)曾一起走卻走失那路口。(梁靜茹《可惜不是你》)在梁靜茹《可惜不是你》的歌詞“曾一起走卻走失那路口”這句歌詞中,就愛情被隱喻成旅程,兩個人相戀就是一起走過一段旅途,分手就是走失在分叉口。
(二)“愛情是自然現象”自然現象包括太陽、月亮、風、雨、雷、電、雪、云、火等在自然中形成的現象。自然現象與愛情之間存在許多共性,風代表愛情無法抗拒的力量,令人深陷其中,無法自拔。愛情也像火,讓戀愛中的人熱血沸騰,火也具有一定的危險性,人不小心會被灼燒,愛情有時也會讓人受傷。而云里都是雨,就像戀愛的人心里心心念念全是愛戀的對象。愛情的緣分有時也像雪一樣短暫,只要春天一到來就會消失,但盡管短暫還是會癡癡等待。有很多的歌詞都有這樣的表達,比如:愛情來得太快就像龍卷風。(周杰倫《龍卷風》)太陽見了我也會躲著我,它也會怕我這把愛情的火。(庾澄慶《熱情的沙漠》)云的心里全都是雨,滴滴全都是你。(孟庭葦《風中有朵雨做的云》)雪,一片,一片,一片,一片,拼出你我的緣分。(范曉萱《雪人》)你是風兒我是沙,纏纏綿綿繞天涯。(周杰,林心如《你是風兒我是沙》)在《你是風兒我是沙》中,風和沙指戀人雙方,沙塵會隨著風飛舞,戀人之間也會有著微妙的吸引力,不管一方去哪,另一方也會追隨。
(三)“愛情是食物”概念隱喻食物有酸甜苦辣各種滋味,愛情帶給人的感受,就像食物的味道,食物的甜代表愛情的美好,苦咸酸代表愛情的痛楚。愛情會變化,就像食物會變質,愛情與食物之間有很大的關聯,在很多歌詞中都有類似的表達,如:感動像綜合巧克力般多變,但怎么選擇都是快樂滋味。(張韶涵《喜歡你沒道理》)好好一份愛,怎么會變壞。(劉德華《冰雨》)愛情是苦澀,是最甜蜜的負荷。(韓雪《一個人的抒情歌》)面向海風,咸咸的愛,嘗不出還有未來。(周杰倫,梁心頤《珊瑚海》)你的愛就像酸酸的在心田。(魏晨《酸酸甜甜》)在“愛情是苦澀,是最甜蜜的負荷”這句歌詞中,將食物映射為愛情,食物的味道既有苦澀又有甜蜜,代表了愛情中的美好與痛苦。
(四)“愛情是植物”概念隱喻植物的成長需要時間,需要呵護,等它生長到最好之后,也會慢慢枯萎,就像愛情的發展過程。植物也像人,作詞人特別喜歡把愛戀的姑娘比做花,嬌艷美麗,當然美人也會有等不到愛人傷心哭泣的時候。所以植物這一意象既可映射為愛情本身,也可映射為處于愛情中的人。這樣的歌詞也有很多,如:床單上鋪滿花瓣,擁抱讓它成長,太擁擠就開到了別的土壤。(陳奕迅《愛情轉移》)我是花瓶中,哭泣的百合花。(孫悅《哭泣的百合花》)驚鴻一般短暫,如夏花一樣絢爛。(樸樹《生如夏花》)還沒為你把紅豆,熬成纏綿的傷口。(王菲《紅豆》)花開在太陽下,等著情人呀,努力盛開卻等不到它。(王心凌《花的嫁紗》)在“床單上鋪滿花瓣,擁抱讓它成長,太擁擠就開到了別的土壤”這句歌詞中,作詞者就是用花瓣映射愛情,“擁抱”代表對愛情的呵護,對愛情呵護得好就會讓感情成長,而“開到別的土壤”指的是移情別戀。流行歌曲不受文體限制,對長短的要求也不嚴格,這就使得流行歌曲在現代大量涌現,加之生活的日益豐富,映射愛情的源域也呈現出極大的多樣性。
三、唐詩和當代流行歌曲中關于愛情的概念隱喻比較分析
通過對比唐詩和當代流行歌曲中的愛情概念隱喻,可以發現兩者的異同:詩人和作詞者都喜歡言物托志,所以在唐詩和流行歌曲中都有大量的“愛情是植物”的概念隱喻,以植物來代表愛情、代表愛人。但總的來說流行歌曲中的愛情意象更加豐富,更加突出愛的過程、愛的魔幻性、愛的脆弱性,更加直白地表達在愛情中的感受。唐朝的愛情作品多描寫離別仇恨、曠女怨夫,古代的文人要趕考、求官,加之交通不便,筆下的愛情重在表達相愛雙方相思之苦,有纏綿悱惻之美。而現代通訊相當發達,相愛雙方的相思之苦較少,多是求愛不得,或愛情結束的不甘心。唐詩中的愛情是陰柔的,現代的愛情是熱烈的、火一般的,那是源于古代的男女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被動的,自然沒有現代可以自由愛情男女那般的化學反應,而且現代人愿意去直白地表達,無論是愛情中的喜悅,還是愁緒,都愿意以各種方式表達出來,古人則偏向于隱晦。
四、結語
愛情這一抽象的人類情感經歷可以通過概念隱喻變得更加生動、形象。本文從唐詩和當代流行歌曲中總結了大量的愛情隱喻范例,反映了隱喻的廣泛性。通過比較這兩個不同時代的愛情概念隱喻,也發現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觀念的改變,愛情概念隱喻也會得到相應的發展。
作者:劉彩虹 韓戈玲 單位:上海理工大學外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