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院線電影網絡同步發行的趨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互聯網時代的中國電影業發展出院線電影網絡同步發行的電影發行新模式。它的出現得益于國內視頻網站的業務拓展與內容競賽,同時也是制片方的利益需求與觀眾消費訴求的作用結果。它對影片院線票房的分流為制片方的整體收益帶來風險,但同時也為其提供新的市場增量與盈利空間。
關鍵詞:電影發行;視頻網站;網絡發行;院線電影
網絡視頻行業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異軍突起,引領了中國電影行業在制片、發行與放映三大傳統業務上的全面革新。繼國內各大視頻網站紛紛建立付費觀影制度、爭相孵化網絡大電影的商業盛景之后,視頻網站同步發行院線電影的電影發行新業態又初露端倪。2018年8月底,國產電影《天下第一鏢局》在愛奇藝視頻網站同步于全國各大院線發行。貓眼電影(專業版)數據顯示,該片在愛奇藝網站上線一周累計分賬610萬元,遠超其院線分賬票房46萬元。這一現象表示,國內視頻網站當下已具備強大的電影發行能力,院線、網絡同步發行的電影發行新模式漸成行業趨勢。
一、院線電影網絡同步發行的趨勢
觀察院線電影指的是以實體院線為首要發行渠道的電影。但是,實體院線并不是院線電影唯一的發行渠道,網絡發行亦是院線電影的發行方式之一。具體來說,電影版權方將電影在約定期限的網絡播放權售賣給網絡平臺,用于網絡平臺播映并獲取收入的發行方式即是電影的網絡發行。[1]2006年前后,隨著風行網、普樂網、夸克電影網等一批專營正版電影網絡發行業務的互聯網公司陸續成立,網絡平臺漸漸成為國產電影在影院、DVD、電視臺之外的第四大發行渠道。通常來說,電影制片或發行方為了保證影片在院線上映、音像出版等環節獲得充分收益,往往會等到影片在院線下映后2至3個月才將其投入網絡發行渠道。普樂網CEO邵以丁曾在2008年的訪談中坦言,國產電影的網絡發行時間通常晚于院線、DVD發行時間,是因為當時各類網絡平臺并未形成成熟的電影發行模式。[2]不過,隨著我國網絡視頻行業的業務升級與版圖擴張,近幾年內,國產電影在院線上映與網絡平臺播映之間的“窗口期”不斷縮短,國內各大視頻網站就同步發行院線電影這一目標先后進行了多次試水。比如,2015年3月,愛奇藝影業宣布和導演王晶合作拍攝6部電影,計劃實現影片在院線和網絡的同步上映;2015年11月,樂視網宣布率先嘗試電影《消失的兇手》的網絡提前點映與網絡、影院同步上映;2018年1月,電影《S4俠降魔記》在上映第3天就登錄優酷視頻網站。但是,由于實體院線強烈抵制等原因,以上幾項行動均未能實現國產院線電影的網絡同步發行。直至2018年5月,愛奇藝與全國各大院線同步上映電影《香港大營救》,這一行業謀劃已久的“雙發行”模式才得以被真正實踐。由此,國產院線電影的網絡發行業務邁入一個全新階段。
二、院線電影網絡同步發行模式的成因探析
(一)網絡視頻行業激烈競爭優質“內容”推動實現院線電影網絡同步發行是網絡視頻行業在“內容”競賽下的戰略目標。對于經營電影網絡發行業務的一眾視頻網站而言,平臺上缺少近期在院線上映的新電影是網站難以吸引更多付費用戶的關鍵所在。當下,優酷、愛奇藝、騰訊視頻等視頻網站對付費用戶的爭奪戰愈演愈烈,“內容為王”開始成為網絡視頻行業不言自明的商業信條。某個視頻網站獲得同步發行院線電影的機會,相當于獲得了網絡視頻行業最為寶貴的獨家優質內容。
(二)實體院線壓制觀眾多樣觀影需求院線電影網絡同步發行是網絡時代的電影觀眾在商業化電影環境下的消費訴求。導演陳可辛曾指出,網絡會使電影有更大的生存空間。[3]他所說的是,年輕的電影觀眾成長于網絡時代,已經培養起在電腦、手機上看電影的網絡觀影習慣。同時,實體院線在市場利益的裹挾下正在不斷壓縮各類非商業電影的生存空間,“網絡院線”作為實體院線的補充能夠滿足更多電影觀眾的正常觀影需求。比如,金馬獎獲獎影片《不成問題的問題》僅在內地院線上映6天,上映首日的全國排片率僅為4.4%,而同月上映的好萊塢科幻大片《雷神3:諸神黃昏》的首日排片率卻高達42.19%。這種極度商業化的電影供應模式讓許多電影觀眾只能轉向網絡平臺滿足觀影需求。但如果一部電影能夠實現院線、網絡同步發行,那么電影觀眾就將獲得不受院線排片限制的極大觀影自由。
(三)電影制片方積極開拓市場生存空間院線、網絡同步發行模式是電影制片方在營收壓力下的突圍路徑。在國內視頻網站不斷推進院線電影同步進行網絡發行的過程中,絕大多數迅速投入網絡發行渠道的國產電影都是院線觀眾規模較小的影片。比如動畫電影《魔比斯環》、主旋律電影《香港大營救》,還有文藝片《路邊野餐》《八月》等。這些電影由于題材、形式的特殊性,本身的市場生存空間就較為狹小。而當它們進入容量有限的實體院線,遭遇以商業利益為絕對導向的排片模式時,便難以擺脫排片量少進而票房慘淡的厄運。因此,網絡發行往往成為這類電影爭取最大程度商業回報的突圍路徑,它“為青年電影人、小成本、細分題材等作品增加變現渠道和面向觀眾的機會”。[4]電影《天下第一鏢局》便是在遭遇實體院線首日僅0.6%的超低排片率后,才調轉方向大膽嘗試院線、網絡同步發行模式的。據愛奇藝會員業務事業部副總經理葛旭峰稱,該片在愛奇藝的影片質量評估中被評定為內容優質的A類影片。按照愛奇藝網絡大電影合作分成模式規定,它將享受1次有效付費點播量分賬2.5元的內容分成單價。得益于此,《天下第一鏢局》在愛奇藝上線5天便獲得了超500萬元的分賬收益。
三、院線電影網絡同步發行的風險評估
網絡發行分成正在成為許多國產電影在院線票房分賬之外的另一主要收益來源。但正如許多電影發行方忌憚的,當片方在電影上映期間便將影片投入網絡發行渠道,影片在實體院線的票房很有可能會大打折扣,制片方的整體收益仍存在一定風險。況且線下觀影人次大量減少,通常會導致影院減少排片甚至提前下映電影,影片的院線票房將因此更加慘淡。如果影片在實體院線與網絡平臺上同步上映,院線票房的銳減程度更將達到峰值。這不僅帶來整體收益上的風險,更有可能影響片方與實體院線的后續合作。可以說,這正是大部分院線電影選擇在下映一段時間后再登錄視頻網站的最主要原因。但另一方面,網絡同步發行為院線電影帶來的整體收益風險,正因視頻網站與日俱增的付費用戶數量和日益成熟的商業合作模式而不斷縮減。現階段,國內各大視頻網站已經擁有了極大規模的付費用戶群體。比如,愛奇藝付費會員數已突破6710萬(截至2018年8月1日),騰訊視頻付費會員數已達7400萬(截至2018年8月15日)。在如此巨大的潛在受眾基數上,內容質量普遍較高的院線電影往往能在以上平臺中收獲非常可觀的點播量。比如,院線、網絡同映的電影《香港大營救》在愛奇藝上線僅3天點播量便突破1000萬,這個數額使該片的網絡分賬收入超過其院線票房分賬收入。正如愛奇藝高級副總裁楊向華所說的:“網絡院線基于智能運營和巨大用戶體量,無排片限制,可有效發揮長尾效應,充足的口碑發酵時間等特點,也為影片發行提供了新的盈利空間和市場增量。”[4]并且,在愛奇藝等視頻網站上,一部新電影不僅能在6個月的付費觀影周期內得到基本的內容分成收入,還能在付費期結束后通過相關網頁廣告分成得到額外收益。在這種成熟的“網絡院線”商業模式下,院線電影制片方將影片投入視頻網站同步發行的商業風險顯然有所降低。
四、結語
隨著國內各大視頻網站的業務升級與版圖擴張,在電影制片方的利益需求與觀眾的消費訴求之下,一些原本計劃主要在實體院線上映的院線電影開始嘗試院線、網絡同步發行的全新發行模式。它們以良好的數據成績宣示了國內視頻網站業已成熟的電影發行能力。不論是從平臺、片方,還是觀眾角度來看,院線電影的網絡同步發行都可謂是大勢所趨。但是,由于這種模式會對實體院線的利益產生較大沖擊,目前它暫未得到推廣與普及。不過,正如眾多業內人士所認為的,一部電影在院線與網絡中各有其觀眾群體,院線電影的網絡同步發行,不應被視為一種對實體院線利益的絕對侵犯。對于整個電影行業而言,它代表著更為成熟的多元盈利模式,以及更加充足的內容生產動力。
作者:梁暉 單位:湖南大學新聞傳播與影視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