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城鄉居民消費差距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地域研究與開發雜志》2016年第4期
摘要:
基于1997—2013年中國內地31個省份的省級面板數據,將收入、消費的基尼系數納入研究框架,從城鄉居民消費差距水平和結構兩個層面考察城鄉居民收入不平等對城鄉居民消費差距的影響。研究發現:各地區城鄉收入不平等狀況惡化均顯著擴大了城鄉居民消費水平差距;非線性檢驗結果表明,全國和東部地區城鄉居民消費差距呈倒“U”型,并處于其下行區域,即城鄉收入不平等對城鄉居民邊際消費差距的作用是遞減的;中、西部地區城鄉居民消費差距處于“U”型曲線的上行區,即城鄉收入差距的上升造成城鄉居民消費差距越來越大;從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差距的角度看,現階段的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對不同類別的城鄉居民消費支出差距的影響是不確定的,而且消費差距存在顯著的棘輪效應。
關鍵詞:
城鄉收入不平等;城鄉居民消費差距;基尼系數;消費基尼系數
0引言
目前,收入不平等和內需低迷是我國經濟運行中的突出問題,收入不平等程度加劇是否會影響我國消費水平的提升和國內需求的擴大,理論上尚存爭議。凱恩斯的古典消費理論認為,低收入群體的邊際消費傾向高于高收入群體的邊際消費傾向。因此,城鄉收入不平等程度越大,消費差距也越大。但是,其他一些消費理論對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提出挑戰,如標準的LCH理論認為邊際消費傾向與收入分配是不相關的,廣義的LCH理論則把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看成是不確定的。根據該觀點,由于低收入者并不比高收入者相對消費得更多,因此,伴隨著收入差距的擴大,城鄉居民消費差距也可能有所降低。特別是隨著交通、醫療、教育等日益“大眾化”服務消費的普及,農村居民對其需求也在不斷擴大,其消費增速甚至超過城鎮居民。樊綱等[1]通過建立一個消費條件模型來考察影響我國人均消費水平變化的各種因素,發現以基尼系數表示的收入差距對人均消費水平變化可能具有負影響。城鄉居民收入不平等是拉大還是降低了城鄉居民消費差距,需要從經驗研究上加以檢驗。本研究以中國省級面板數據為樣本,基于基尼系數視角,將收入、消費的基尼系數納入研究框架,從城鄉居民消費差距的水平和結構兩個方面進一步探討城鄉居民收入不平等對城鄉居民消費差距的影響。
1文獻述評及研究思路
關于城鄉居民收入不平等對城鄉居民消費差距的影響,認識存在很大分歧。一種觀點認為公共服務支出在義務教育、基本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支出上存在著明顯的城鄉差別,城鄉居民在消費水平、消費傾向以及消費結構方面存在顯著差異[2];而且受到收入增長的行業制約、設施建設投入的城鄉分離、消費觀念轉變的養老制度的約束[3],以城鄉收入差距為主要特征的社會不公平明顯抑制了農村消費水平的提高[4],其結果是城鄉收入不平等程度加劇,導致更大的城鄉居民消費差距。另一種觀點認為,社會中存在的諸如教育、衛生、醫療等服務對人們生活的重要程度非常高,其社會需求特別大,即使在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情況下并不會導致居民的消費減少得很多,結果反而是城鄉間居民消費差距有所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對消費差距具有負向作用[5-6]。由于多數研究建立在統計描述或線性回歸基礎上,缺乏計量工具的細化分析,其結論與現實的契合性有待于進一步檢驗。通過梳理相關文獻發現,以下方面仍需要進一步探討:
(1)現有的研究更多地使用平均消費傾向、邊際消費傾向以及城鄉居民收入比、消費比或恩格爾系數來衡量城鄉收入差距、消費差距[4,7-8],實際上忽略了城鄉人口結構因素的影響。由于城鎮化水平的快速提高使得城鄉人口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低收入群體特別是農村居民人口比重變小,城鎮居民人口比重增大,因而使用變異系數、收入或消費比指數對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消費差距的估計會偏離實際值,其結論的可靠性也需要重新檢驗。盡管有些研究也使用了基尼系數[5,9],但由于各研究者考察的問題差異及側重點不同,尚未發現將基尼系數引入到城鄉居民消費差距的研究中。本研究將城鄉居民收入、城鄉居民消費的基尼系數同時納入研究框架,采用修正的基尼系數作為考察城鄉居民收入不平等和城鄉居民消費差距的指標,該指數因考慮了城鄉人口因素,從而更全面反映城鄉收入差距、消費差距的實際情況。
(2)考慮非線性關系問題。劉玉振等[10]對河南省農村公共產品消費傾向的研究表明,在農民收入比較低時,其消費傾向優先滿足于基本生活消費;隨著收入的提高,公共產品消費傾向明顯提高。但現有研究未對城鄉居民消費差距與收入差距之間可能存在的非線性問題展開深入分析。本研究在模型中加入了城鄉收入差距基尼系數的平方項以考察城鄉收入差距的擴大如何影響居民邊際消費需求這一非線性問題。
(3)個體消費偏好的不同、物品自身特質的差異最終在消費結構上得到反映,收入對不同類別消費的影響也存在差異,因此,還需要考察城鄉收入差距對不同類別的城鄉消費支出的影響。
(4)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存在很大差距,各地區城鄉收入與消費狀況有著很大的不同,現有研究多以時間序列數據從全國層面進行考察。本研究以省級單位為單元,分區域考察,進一步揭示城鄉收入不平等對城鄉居民消費差距的異質性作用。
2城鄉收入不平等與消費差距的測度
2.1收入、消費的基尼系數
基尼系數是衡量居民收入分配狀況的重要指標,借鑒陳建東[11]的研究,構建修正加權的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和城鄉居民消費差距的基尼系數:Gy=PuPrYu-Y()rPuYu+PrYr;Gc=PuPrCu-C()rPuCu+PrCr。式中:Yu,Yr分別為城鎮、農村居民人均收入;Cu,Cr分別為城鎮、農村居民的人均消費;Pu,Pr分別為城鎮、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Gy,Gc分別為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數和城鄉居民消費差距的基尼系數。
2.2理論分析
模型為度量城鄉收入差距對城鄉居民消費差距的影響,假定消費是由收入水平及其他影響消費的一組控制變量共同決定,借鑒K.J.Forbes[12]構造的不平等模型,沿用G.Clarke等[13]的思路,并加入城鄉收入基尼系數的平方項,建立回歸模型為:lnGc,it=β0+β1lnGy,it+β2lnGy,()it2+β3lnOit+β4lnCit+β5lnSit+β6lnUit+μit。式中:O為老人撫養比,根據凱恩斯的絕對收入理論假說,人們對貨幣持有存在預防性動機,為應對養老、意外事故而進行儲蓄,老人撫養比越大,則將會增加儲蓄而減少消費;C為兒童撫養比,撫育兒童對消費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撫養兒童的成本和儲蓄方面;S為家庭規模,一般地,家庭規模越大,消費總量就越大,人均消費量就越低;U為失業率,失業率也是影響消費的因素,由于我國缺少農村地區失業率的統計,該變量用城鎮登記失業率表示;μ是隨機擾動項;i,t分別表示第i個省份第t年份;加入lnGy的平方項的目的是考察城鄉收入差距對城鄉居民消費差距的邊際作用。
2.3數據處理
由于統計年鑒中多個省份多個年份的城鎮人口和農村人口比重數據缺失,為統一口徑,城鎮化率用非農業人口比重代替;原始數據來自1997—2013年中國內地31個省份的統計年鑒。按照國家統計局的劃分辦法,將31個省份分為東部、中部、西部3個地區。2.4估計方法對于面板數據中可能存在的異方差和序列自相關等內生性問題,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估計的結果是有偏的且不一致。為減少內生性影響,使用廣義最小二乘法(FGLS),該法利用橫截面模型殘差的協方差進行估計,能自動修正橫截面中出現的異方差和短期自相關。
3實證結果分析及討論
3.1收入不平等對城鄉居民消費差異的影響
對1997—2013年全國及分區域樣本城鄉收入差距對城鄉居民消費差距影響進行FGLS估計(表1),并在控制了老人撫養比、兒童撫養比、家庭規模、城鎮登記失業率等因素后,使用個體固定效應模型進行估計。線性檢驗結果表明,全國樣本、東、中、西部地區樣本lnGy的系數均顯著為正,即城鄉收入不平等的擴大拉大了城鄉居民消費差距。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國家對農村、農民、農業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農村勞動力得到自由流動,農村居民收入實現穩定增長,消費狀況也得到改善,消費水平逐步提高。但與城鎮相比,農村居民收入基數偏小,增長的幅度較慢;農村居民消費信心不強,消費能力不足,消費水平偏低,消費質量不高[14];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998—2013年間我國農民收入增長速度持續落后于城鎮居民。在巨大的城鄉收入差距沖擊下,農村居民在多項消費指標上均落后于城鎮居民,城鄉居民消費水平的相對差距拉大。非線性檢驗結果表明,城鄉收入差距引起的居民消費差距存在區域性差異。具體來說,全國樣本和東部地區樣本lnGy的系數均同時為正,而(lnGy)2的系數均顯著為負,即城鄉居民消費差距呈倒“U”型特征;處于其下行區域,城鄉收入差距產生的邊際消費差距是遞減的。對于中部、西部地區樣本,lnGy和(lnGy)2的系數同時顯著為正,即城鄉居民消費差距呈“U”型特征,且處于其上行區。這表明隨著城鄉間收入差距的上升,中西部地區城鄉居民消費差距越來越大。地區間城鄉收入不平等的程度差異是上述情況產生的最重要因素。受經濟發展程度的制約,在經濟成分構成單一、社會保障與福利制度不完善的背景下,收入水平在消費中發揮更為突出的作用。農村居民收入持續增長難度大,消費面臨多重不確定性、消費觀念落后、消費環境差,中西部地區城鄉收入不平等的嚴重程度大于東部地區,中西部地區越大的城鄉收入差距導致更大的消費差距。而東部地區較小的城鄉收入差距,在有利的經濟、社會環境下,城鄉居民消費差距要大大小于中西部地區。檢驗結果還證實,老人撫養比對各地區城鄉居民消費差距有顯著降低作用。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受生命周期消費規律的約束,老年人口的總體消費水平將提高,鑒于城鎮老年人口比重和平均壽命均高于農村老年人口,因此,在城鎮化過程中,老人撫養比的提高會縮小城鄉居民消費差距。從兒童撫養比指標看,兒童撫養成本會使城鄉居民消費差距惡化,其中,中西部地區兒童撫養比的系數比東部及其城鎮地區要高出許多,而新生兒童純粹是一個消費群體,在醫療、飲食、受教育等撫養方面的支出非常大,而中西部農村地區收入水平嚴重落后于城鎮地區,結果必然將導致城鄉居民消費差距的擴大。除中部樣本外,其余地區家庭規模的系數在統計上顯著為正,說明家庭規模也是影響各地區城鄉居民消費差距的重要因素。20世紀90年代以來,受計劃生育政策的顯著影響,我國家庭規模呈現逐步降低趨勢,但是農村地區平均家庭規模仍舊高于城鎮,加上受收入水平的制約和對儲蓄的偏好,結果使得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水平與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水平的差距越來越大。各地區城鎮登記失業率的均為負,這說明城鎮失業率的上升客觀上降低了城鄉居民消費差距。
3.2收入差距對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差距的影響
根據國家統計局2013年的劃分辦法,居民消費支出結構包括食品煙酒、衣著、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務、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娛樂、醫療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務。近年來,我國居民消費模式發生了顯著變化,食品、衣著和家用設備等缺乏彈性的商品消費有所下降,醫療保健、交通和通信、居住等領域的需求不斷上升。由于城鄉居民的收入、消費傾向和消費環境不同,其消費重點也存在明顯差別[15]。鑒于城鎮居民的食品消費純粹是商品經濟,而農村居民的食品消費中含有自給自足的部分,因此,在計量中將食品支出剔除。此外,考慮到地區數據的可得性及研究結論的可靠性,選取居民居住、醫療保健、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娛樂服務四類服務性消費考察城鄉收入差距對不同消費支出的影響差異。為考察城鄉收入差距對不同類型的消費支出差距的影響,建立如下面板數據模型:Gc,it=γ0+γ1Gy,it+γ2Gy,it(-1)+γ3Gc,it(-1)+μit。式中:被解釋變量Gc分別表示城鄉間居民居住、醫療保健、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娛樂服務四類服務性消費差距的基尼系數;同時引入滯后一期的城鄉收入、消費的基尼系數作為解釋變量。對全國31個省級樣本進行固定效應(FE)和隨機效應(RE)模型檢驗(表2)。F檢驗和H檢驗結果表明應選擇固定效應模型。結果表明,當期城鄉收入不平等會顯著拉大居民居住、醫療保健、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消費差距,而滯后一期的城鄉收入差距降低了各類消費支出差距。綜合作用的結果是城鄉收入差距對消費支出結構差距的影響是不確定的。主要原因在于消費服務支出的特性,像醫療、住房等消費具有典型的間斷性、不確定性和不均衡性,在消費的基期,支出往往非常大,如買房的首付或首期房貸、住院的醫療費用,而未來時期的消費支出往往不會過分擴大,加上這種消費支出的非持續性,消費支出的波動程度要大于收入的浮動性。經過無限個體的累積、時序上的差異,總體上城鄉收入不平等對消費差距的影響可能存在基期和現期上的不一致。從現實情況來看,由于醫療、住房、教育等成本增高,農民用于在這些消費上支出大幅增加,容易對消費預期產生不利的影響,而且農民面臨多重不確定性,如健康、收入等方面的不確定性,加之醫療、住房等社會保障等制度改革還不到位,持續擴大消費有限,但這些消費又不可避免。因此,其消費支出在時間上的間斷性就非常明顯,由此可能導致城鄉間的消費差距并不總是與城鄉收入不平等程度同向變化。此外,滯后一期的城鄉居民消費差距的基尼的系數顯著為正,說明現階段我國城鄉居民消費差距具有受前期消費差距的制約明顯,城鄉居民消費的差距存在棘輪效應。
4結論與建議
4.1結論
將收入、消費的基尼系數納入研究框架,考察城鄉收入不平等對居民消費差距的影響。首先,從城鄉居民消費水平差距的角度看,全國及東、中、西部地區的檢驗結果均證實了城鄉收入不平等擴大顯著擴大城鄉居民消費差距。非線性檢驗結果表明,全國和東部地區城鄉居民消費差距呈倒“U”型特征,而且城鄉收入差距產生的邊際消費差距是遞減的。中、西部地區城鄉居民消費差距呈“U”型特征,并處于其上行區,中、西部地區隨著城鄉間收入差距的上升,其結果是城鄉居民消費差距越來越大。其次,從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差距的角度看,現階段城鄉收入差距對不同類別的消費支出差距的影響是不確定的。像居住、醫療、通信、教育等消費本質上是正常物品。相比城鎮居民,農村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較低,因而在這方面的消費相對較少,但這些服務性消費的彈性小且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愈加重要,城鄉居民消費差距甚至會很接近。此外,過去的消費差距也是影響當前城鄉居民消費差距的重要因素。
4.2建議
目前,城鄉收入差距是影響我國居民消費差距的重要因素。因此,提高城鄉居民消費水平、縮小消費差距仍需要從縮小收入差距方面入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要堅持加強收入分配調節、注重社會公平的工作思想不動搖,千方百計提高農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最大限度地扭轉城鄉和社會成員之間收入差距的擴大趨勢;鑒于東部地區城鄉收入差距對居民消費差距的正向影響遞減,而中西部地區城鄉收入差距對居民消費差距的正向影響還處于遞增階段,因此,解決內需不足問題的關鍵是加大對中西部地區收入分配的調節力度,縮小這些地區的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農村居民消費水平低下直接導致其生活質量落后于城鎮居民,鑒于醫療、教育等公共品在現代國民經濟中的作用越來越大,國家政策應切實向農村傾斜,有效保障農村地區的公共服務供應,以彌補因城鄉收入差距造成的農村居民享有的公共資源缺失,從而實現全體居民的社會福利水平的增加。
參考文獻:
[1]樊綱,王小魯.消費條件模型和各地區消費條件指數[J].經濟研究,2004,39(5):13-21.
[2]李穎.我國城鄉居民消費差距的成因及對策研究———基于財政基本公共服務支出視角[J].經濟問題探索,2010,31(6):19-24.
[3]張軍.我國城鄉家庭消費差距問題研究———基于1998—2007年數據的實證分析[J].農村經濟,2010,28(7):62-65.
[4]呂煒,孫永軍,范輝.社會公平、財政支農與農村消費需求[J].財經科學,2010,35(1):99-106.
[5]婁峰,李雪松.中國城鎮居民消費需求的動態實證分析[J].中國社會科學,2009,30(3):109-125.
[6]儲德銀,經庭如.我國城鄉居民消費影響因素的比較分析[J].中國軟科學,2010,25(4):99-105.
[7]王子敏.基于空間溢出視角的城鄉消費差距問題研究[J].農業技術經濟,2012,31(2):88-98.
[8]余官勝.城鄉收入差距、經濟發展水平和居民消費需求———基于省際面板協整的實證研究[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35(1):42-47.
[9]吳曉明,吳棟.我國城鎮居民平均消費傾向與收入分配狀況關系的實證研究[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7,24(5):22-32.
[10]劉玉振,楊永芳.河南農村公共產品消費傾向分析[J].地域研究與開發,2011,30(4):42-45.
[11]陳建東.按城鄉分解我國居民收入基尼系數的研究[J].中國經濟問題,2010,44(4):33-41.
[14]陳文玲,郭立仕.城鄉消費差距逐漸擴大農村消費制約因素亟待突破[EB/OL].(2008-01-20)[2014-06-25].
[15]肖周燕.我國城鄉居民消費差異對CO2的影響分析[J].地域研究與開發,2012,31(4):138-141.
作者:李小克 李小平 單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