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面向能力需求的軍隊院校實驗教學改革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軍隊黨的生活》2014年第12期
摘要:當前國際戰略形勢和國家安全環境發生著深刻變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對軍隊院校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提出了一種能力-差距-對策分析的實驗教學改革思路,從指揮控制專業方向學生的崗位任職需求出發,建立了指揮能力需求體系,對比分析了現有實驗課程教學的差距,從指揮控制流程的特點設計了一體化的實驗流程,對實驗內容、實驗組織、實驗平臺和集成環境提出了建議,教學方式更加符合學生的崗位任職需要,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
關鍵詞:實驗教學;課程建設;教學改革;軍隊院校
實驗教學是高等院校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一般的課程教學不同,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目前在實驗教學改革方面,很多高校都進行了探索,張運楚等分析了高校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給出了以創新意識啟蒙為核心、實驗與理論教學一體化教學模式、穩定實驗教學隊伍和優化實驗資源配置等對策[1];羅頻捷等人以CDIO教育理論為基石,對高校實驗教學與管理體系進行了改革,構建了一體化實驗教學和管理體系,提高了實驗教學的效益[2];王革思針對電氣電路課程,探索了開放式實驗教學模式,給學生提供開放和自主的學習環境,實驗內容在課內與課外完成,學生以自己的方法去思考、拓展,完成實驗課程[3];梁向暉等探討了研究生化學實驗課程教學改革方法[4];賀鈞研究了實驗教學的規章制度、師資建設、實驗室管理等管理方法[5]。與一般院校不同,軍隊院校的核心任務是培養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實驗教學應緊貼軍事指揮人才培養需求,結合理論教學,形成滿足未來作戰需要的課程體系,著重培養學生將技術素養轉化為戰斗力的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目前我校指揮控制方向的學生,面向作戰指揮或作戰保障崗位,需要系統掌握電子、計算機和通信網絡、運籌管理等領域的基礎理論,具備從事指揮信息系統分析、設計、使用、維護等實際工作和科學研究的能力。目前的實驗教學主要根據所開設的課堂教學課程進行設置,存在著內容不新,條塊分割,不成體系,與崗位任職需求脫節等情況,迫切需要進行改革。從新形勢下人才培養要求出發,面向實戰化教學,建立軍事指揮能力需求體系,分析實驗課程教學與培養要求的差距,有針對性地進行規劃與設計,對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平臺等進行改革。
1軍事指揮能力需求
教學改革中,能力導向是一個重要的原則,美國學者戴爾蒙德提出了一個圍繞能力進行課程體系設計的思路,從培養目標出發,分析課程建設中需要培養的能力,建立課程與能力的關系,對所屬專業的課程體系進行規劃[6];鞏建閩等人基于該方法,對高校計算機專業的課程體系建設進行了研究,提出了職業核心能力、元認知能力、專業認知能力、交際能力和特殊能力等的能力體系,并根據能力體系來進行課程建設[7];宋鹍,楊天明等探索了實驗教學中能力主導的實施模式[8][9]。在軍事指揮人才需要的“六種能力”(即信息獲取能力、分析判斷能力、出謀劃策能力、組織協調能力、檢查指導能力和研究創新能力)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建立軍事指揮員的能力需求。
1.信息獲取能力
具備較強的洞察能力,善于發現和搜集有價值的信息,運用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對信息進行及時、準確的分析處理,包括信息獲取手段運用、信息檢索、數據挖掘、態勢標繪能力。要求指揮員必須熟練掌握運用信息獲取工具,快速、準確地獲取信息,從信息庫中找出用戶所需要的有關信息,通過對情報等數據的分析處理提取其他有價值的信息,對信息進行多維度的顯示輸出。
2.分析斷能力
對獲取的各類信息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篩選分析,最后得出正確結論,包括情報甄別、態勢分析、戰場環境分析能力。要求指揮員對情報的真實性、可靠性和可用性進行判斷篩選,對戰場空間內敵、我、友各方兵力部署、武器裝備和戰場環境等情況進行分析,對地形特點,部隊機動、偽裝、防護和工程構筑的條件,政治、經濟和社會狀況,氣象水文特點,電磁環境,可供利用的資源等情況進行分析。
3.出謀劃策能力
提出建議,協助上級定下決心的能力,包括作戰方案擬制、作戰輔助計算和臨機決策能力。要求指揮員能夠依據首長決心意圖,對作戰的目標、任務、行動等有關問題制定方案,對作戰雙方兵力、兵器、火力、保障等方面進行計算以輔助決策,并對突發情況作出及時的響應。
4.組織協調能力
依據上級決心意圖,科學制定各項計劃,周密組織部隊行動,協調軍事工作有序運行的本領,包括計劃能力、協調能力和控制能力。要求指揮員根據上級意圖,合理區分任務,科學地規定時間和空間,有效地組織人力、物力,按照要求完成任務。
5.檢查指導能力
發現工作中的矛盾和問題,提出解決辦法,正確指導部隊行動,實現上級決心的能力,包括情況掌握、問題查糾和指導建設能力。要求指揮員根據作戰和軍事建設的總體情況,進行深入細致的綜合分析,找出各種情況的內在聯系,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
6.研究創新能力
跟蹤世界軍事領域的發展,把握軍事工作的客觀規律,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的能力,包括訓法創新、戰法創新和管理理念創新能力。要求指揮員在工作中能夠自我完善、自我更新,研究提出作戰訓練、作戰指揮和部隊管理的創新方法。這些能力集中體現了軍事指揮員在未來工作崗位上的任職需求,其中檢查指導能力和研究創新能力更多需要到任職崗位上培養,在進行實驗課程設計時,主要關注信息獲取能力、分析判斷能力、出謀劃策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的培養。
2當前實驗課程的差距分析
根據軍事指揮能力需求,對當前的課程體系進行了對比分析,找出實驗教學內容與學生能力需求的差距。通過對我校指揮控制方向的實驗教學內容(包括多門實驗課程《指揮信息系統綜合演練》、《指揮信息系統綜合設計》等)進行了對比分析。通過實驗課程與能力的對比分析,可以看到實驗課程內容設計與崗位能力需求的差距,如數據挖掘與情報甄別能力的培養缺乏相應的實驗教學支持。實驗教學對學生的組織協調能力支持較弱,這是由于實驗教學中多采用個人或者分組實驗模式,個人與個人、組與組之間缺乏有效的協作與對抗,使得實驗教學缺乏對抗環節,對博弈能力支持教弱。實驗內容之間的關聯性和承接性不強,難以形成對作戰指揮的整體認識。因此實驗課程改革必須針對這些差距展開,彌補這些不足。在進行實驗課程改革時,主要基于以下一些考慮:
1.面向崗位能力
培養學生未來的崗位上應具備的能力,掌握崗位工作所需的方法與手段,實驗手段應該采用與部隊作戰指揮相同或者相似的裝備,實驗內容應結合部隊崗位工作的內容。2.夯實技術基礎實驗課程配合本專業方向的課堂教學,是對課堂教學內容的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實驗內容必須引入反映學科前沿的內容,如基于元模型的系統設計等,采用實驗軟件是主流的設計軟件。
3.聚焦問題研究
根據學生特點,實驗應該緊貼軍事斗爭前沿和武器裝備研制運用的核心問題,采用研討式、啟發式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地位,通過設置問題、自主探索、分析研討等綜合手段來開展實驗教學,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培養系統思維
作戰指揮涉及軍事、通信、電子等多個指揮要素,涉及偵察、判斷、決策、控制等多個環節,指揮員要站在全局優化的角度去分析與設計戰爭。實驗內容雖然隸屬于不同的課程,但應該按照作戰指揮特點進行有效的整合,以培養學生面向戰場的系統思維,理解現代戰爭制勝機理。
5.著眼實戰化訓練要求
目前國防和軍隊改革要求院校教育面向戰場、面向部隊,圍繞實戰搞教學,著眼打贏育人才,使培養的學生更加符合部隊需要。因此,實驗內容的設置要綜合考慮實裝操作、技能訓練、管理能力培養方面的要求。綜上所述,面向能力需求的實驗教學改革包括了實驗內容、組織形式、實驗手段、實驗環境等系列工作,下面主要介紹實驗流程和實驗手段。
3一體化的實驗流程
目前的實驗課程教學中,各部分內容相互獨立,銜接較差,使學生難以理解現代戰爭中聯合作戰指揮的理念,形成技術決定戰術的意識。因此實驗課程改革必須抓好頂層謀劃,體系融合。在軍事訓練領域,為了培訓軍官的指揮作業程序,世界各國軍校在相關課程教學中大多采用想定作業的方法,首先由教員部署想定背景,學員在受領任務,弄清總體情況之后,完成雙方態勢的分析判斷,再進行戰術標繪,繪制決心圖,形成計劃文書,最后依托沙盤或者仿真系統進行推演。使得學生掌握指揮程序和戰術運用[12][13]。本專業方向的實驗教學與單純的軍事教學不同,但可以借鑒這種方法。在實驗教學中,首先應讓學生了解作戰指揮的整體過程,其次掌握支持作戰指揮各環節的技術手段,最后掌握各類軟件的操作與應用。根據聯合作戰指揮流程,將分散的實驗內容按照該流程進行重新組織和整合,形成相互關聯,有機銜接的一體化的實驗流程,圍繞流程建設實驗教學體系。其中,聯合作戰指揮流程包括聯合情報計劃與態勢綜合、聯合作戰籌劃、聯合任務計劃和聯合執行與控制階段。聯合情報計劃與態勢綜合利用多類傳感器以及其他渠道獲取情報,經過處理后形成聯合態勢;聯合作戰籌劃通過任務分析和目標分析,確定作戰重心和打擊目標,明確作戰任務,制定作戰方案;聯合任務計劃制定聯合作戰計劃并向相應作戰單元;聯合執行與控制督促、指導部隊遂行聯合作戰任務,監視作戰過程中敵情、我情的變化并進行調整[14]。根據聯合作戰指揮流程,實驗流程包括實驗頂層設計、系統綜合設計、指揮所搭建、指揮作業和模擬演練等內容,各部分內容根據聯合作戰指揮流程的特點和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細化,圖2中描述了各部分實驗內容對聯合作戰指揮流程的支撐關系,各部分實驗內容的輸入輸出接口關系。其中,實驗頂層設計是實驗流程中的關鍵環節,主要采用問題導向模式,提出要研究的軍事背景,指揮體系,指揮決策,武器裝備運用等問題,形成作戰想定和實驗方案,是后續實驗教學的基礎;系統綜合設計基于作戰想定,對指揮信息系統進行需求分析、體系結構設計、方案設計等工作;指揮所搭建根據系統綜合設計成果建立指揮所席位,完成軟、硬件環境部署;指揮作業完成戰術標圖、態勢分析、作戰計算、文電配置等操作;模擬演練根據指揮作業的結果,建立仿真模型,依托仿真系統進行作戰推演,對結果進行分析和評估。實驗實施時,根據不同階段的實驗內容采用相應的組織形式,操作類的實驗可采用個人實施的方式,設計類的實驗可采用分組形式,讓學生針對研究問題展開分工協作,共同研究。演練類的實驗可采用紅藍雙方分組對抗的模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指揮對抗能力的培養。實驗考核時,根據崗位能力的要求采用過程性考核、功能性考核和結果性考核等多種考核方式,全方位對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進行評估。實驗手段建設時,以現有的科研成果為支撐,可以提高實驗課程建設效益。目前我校在指揮控制領域取得了很多科研成果,通過對這些成果進行梳理、整合和輕量化改造等手段形成實驗教學資源;此外,依托現有的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展實驗教學,也是改善實驗教學的重要手段。
4一體化的實驗集成環境
由于實驗課程教學中開設的實驗內容較多,需要使用各種自研或者標準軟件,為便于教員對學生實驗的管理,方便學生使用,面向不同課程實驗以及升級維護的需要,我們研制了基于構件的實驗集成環境,通過集成現有的軟件或者新研軟件,充分利用現有成果,減少實驗教學平臺建設的工作量。實驗集成環境的結構包括應用層、構件層、數據層和基礎環境層。其中基礎環境包括數據庫管理系統和硬件與系統軟件。數據層包括數據共享環境包括實驗數據庫、訪問權限管理模塊和數據庫配置模塊等。構件層分為通用構件和專用構件,其中構件指可以在不同實驗中可以重復使用的軟件或者軟件模塊。通用構件包括圖形編輯、文檔生成、數據接口、文檔管理和界面管理等,專用構件包括LINGO,MATLAB,CPNTOOLS等軟件。最高層為應用層,面向不同的課程實驗內容,通過構件的組合來形成具體的課程實驗環境。集成框架包括軟件集成、界面集成和數據集成框架。其作用是輔助用戶從特定的教學和實驗需求出發,根據需要選擇使用的通用構件和專用構件,對這些軟件進行組合形成問題的解決方案。主要分為三個層次,軟件集成、界面集成和數據集成。軟件集成提取構件,并進行初始配置;界面集成根據需求定制實驗環境的操作界面,并將相關信息加入到操作界面;數據集成管理數據庫中的存儲表和初始化數據。實驗集成環境的主要功能包括兩大類,通用功能和專用功能,其中通用功能包括:
1.軟件信息管理
對軟件名稱、版本、開發者、基本功能描述和運行環境等信息進行管理。
2.實驗信息管理
對實驗名稱、實驗目標、實驗人員和實驗結果等信息進行管理。
3.實驗方案管理
對實驗方案名稱、實驗步驟進行管理。
4.集成環境管理
對實驗進行調度和控制,例如學生必須按照實驗流程的步驟開展實驗,不允許跳過某些階段。專用功能包括面向不同實驗內容所使用的軟件功能。在實驗環境建設中,主要采用集成方式,采用技術成熟度較高的商業軟件或者自研軟件。由于軟件間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各自的數據定義、實現手段和數據存取方法存在一定的差異,必須建立信息交換標準,實現數據的有效共享和較高的集成程度。實驗環境采用數據庫交換方式,所有的實驗數據以及實驗信息存放在數據庫中,數據存儲通過數據庫管理系統和數據訪問界面來進行。實驗環境采用了較為靈活開放的集成框架,減少了實驗配置、管理和維護的工作量。
5結束語
新形勢下軍事指揮人才培養需求對軍隊院校教學提出了新要求,探索適合未來戰爭制勝機理,著眼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的實驗教學模式,是提高實驗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面向戰場,突出指揮能力培養,是軍隊院校實驗教學改革的趨勢。
參考文獻
[1]張運楚,姜愛民,徐紅東,等.高校實驗教學中創新教育現狀與對策[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6,36(2):224-228.
[2]羅頻捷,張輝.基于CDIO的一體化實驗教學和管理體系構建[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6,35(3):169-172.
[3]王革思.全面開放自主式網絡實驗教學探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6,35(8):159-162.
[4]梁向暉,鐘偉強,毛秋平.研究生化學實驗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7,15(1):120-123.
[5]賀鈞.關于實驗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現代教育技術,2009,19(13):293-294.
[8]宋鹍,楊璐,楊濤,等.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的力學實驗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J].科教導刊,2015,(2):86-87.
[9]楊天明,楊天舒,吳雅君.以能力培養為主線的實踐教學體系建構[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6(4):25-27.
[10]李獻,焦文敏.信息化條件下參謀六會六能[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9.
[11]劉會民,張金龍,于景江等.參謀“六會”新編[M].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10.
[12]李春立.信息化教學模式導論[M].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12.
[13]孫夕華.陸軍作戰信息化教學模式研究[M].北京:海潮出版社,2013.
[14]張維明等,一體化聯合作戰導論[M].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10
作者:張耀鴻;包衛東 單位:1.國防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