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議歷史社會學的回望及前景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歷史社會學的特征
斯考契普認為,真正的歷史社會學研究具有如下特征:“1.它們明確基于時空維度來解釋社會結構與問題;2.強調歷史過程的重要性,并著重在瞬時的場景下解釋結果;3.大多數的歷史分析著重于行動的意義與結構背景的交叉作用,從而清晰地呈現個人生活于社會轉型中意圖和非意圖的結構;4.強調特殊類型的社會結構與變遷模式的獨特性和多樣性。”同其他學科相比,歷史社會學具有以下鮮明特點:1.跨學科的雙重屬性。許多歷史社會學者,在研究中傾向于把兩門學科融和而不明確區分。如世界體系的形成類型研究,既有歷史學色彩,又有社會學背景,卻又不能簡單化為彼此,只能把它歸于歷史社會學領域。在這個意義上,有學者認為,歷史社會學沒有公認的一致領域,而只是社會學和歷史學學科間的交叉部分而已。這個跨學科的特性,使這門交叉學科有著極大的發展潛力。2.偏重宏觀研究,對微觀選題也作宏觀處理。歷史社會學的研究題材大多是較為宏觀的,如社區研究、社會流動、社會行動、社會分層等。在充分考慮各種社會因素對微觀性選題的制約與影響的基礎上,將其放置于廣闊的歷史背景中,從而將宏觀性內涵賦予微觀性選題。3.注重比較歷史研究。吳忠明認為,比較歷史研究是指對兩個以上歷史事物的異同對比以解釋事物存在與發展的各種規律的研究方法。通過這種研究方法,人們可以更為深刻、透徹地理解歷史社會學的研究。4.開放性。歷史社會學有關歷史的理論主要來源于社會科學化的歷史學,而歷史社會學在社會學領域的思想基礎則是人文主義的社會學。從這一層意義來說,歷史社會學本就并不是孤立封閉的,跨學科的屬性同時也決定了它的開放性。5.強調“理論”普遍性的特點。馬克•布洛赫曾經指出史學認識論的基本信條,他講到:“通過過去來理解現在,通過現在來理解過去。”在筆者看來,這對于歷史社會學也是適用的。因為歷史社會學強調從歷史研究中得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結論,而這種結論可以適用于廣泛的時空范圍。6.強調“以今論古”。歷史社會學強調,要綜合歷史學、社會學的理論和方法,去分析和研究歷史資料,它的起始點和落腳點都是落在現代社會的,并且直接服務于現代社會,為社會的進步與發展而不斷探尋具體措施。因此,和一般意義的歷史學相比,歷史社會學更側重現實社會,面向時代的現實。正如古治所說的“我們只能以我們今天的心靈去思想過去;在這個意義上,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
(二)歷史社會學的研究內容
歷史社會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它自身的研究內容是較為獨特的。丹尼斯•史密斯在其《歷史社會學的興起》一書中明確指出,“歷史社會學是對過去進行研究,目的在于探尋社會是如何運作與變遷的”,一方面,“歷史社會學就其精髓而言,是理性的、批判的和富有想象力的。它追求社會自身得以變化與延續的機制,探求使一些人類抱負受阻,同時又使一些人類抱負得以實現的深層社會結構(不管我們是否意識到)”,這是它關注的一個焦點。另一方面,“探求人們試圖實現或阻礙自由、平等、公正等價值觀的活動的社會前提條件與社會后果。”是歷史社會學關注的另一個焦點。概而言之,當前歷史社會學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對于一些歷史現象———通常指十幾年前存在著的社會事實進行社會學的研究。2.根據社會學的方法與范疇,對于一些既定社會現象的追根溯源,并重點分析這些既定社會現象的形成原因以及它們的歷史演變線索。例如,沃勒斯坦有當代世界體系的分析,即可視為這方面的典型范例。3.描述與分析歷史資料并借助對歷史發展的社會學分析來揭示社會規律,制定社會學理論。4.利用歷史資料來檢驗社會學理論的正確性并制定相應的派生理論。5.研究現存歷史因素對于杜會結構和社會過程是如何發生作用的。6.探討歷史元素積淀的形式與規律,這是該學科研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三)歷史社會學的研究方法
歷史社會學主要揭示社會歷史結構的功能及內在聯系,按有關西方學者的觀點,它采取的研究方法有:應用普遍模式解釋歷史事件,運用概念豐富有意義的歷史解釋,分析歷史中的因果關系。大體說來,目前運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1.資料聚合分析法。這是歷史社會學的基礎研究法。該方法強調對大量資料數據的聚合分析,通過把歷史的和現代的同類資料連接起來進行比較分析。因此,歷史社會學的基礎研究就具有精細化、系統化和社會化等特點。2.歷史比較分析法。這是進行社會歷史分析的有效方法,主要用于探求現存歷史因素的根源、規律、存在形式和方式、作用等方面的內容,以及其與當代社會進步之間的互相關系。斯考克波爾對西方社會學家經常采用的歷史比較分析法進行了歸納,主要包括三種:普遍模式的比較,歷史概念的比較,因果規律的比較。3.繼承—揚棄法。布迪厄曾說,在現代人的生活和思維方式中,95%的成分來源于對過去的繼承。歷史因素本身具有延續性的特點,而現存的歷史因素既有積極的方面,也有消極的方面,只有采用繼承—揚棄的方法,才能對歷史因素的價值和癰疽下正確的判斷。從一個宏觀的角度來看,繼承—揚棄法不是具體的一種研究方法,而是一種對現存歷史元素的精神態度和以社會進步為取向的總則。
二、歷史社會學存在的問題
歷史社會學雖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它仍然存在著一些缺陷,妨礙了歷史社會學學科的繼續發展。
(一)學科屬性不明確
作為一門交叉學科,歷史社會學天然的具有雙重學科的優勢,但這也導致了一個學科歸屬的問題。有學者認為其應屬于歷史學的范疇,也有學者認為應歸于社會學的分支學科。學界頗具爭議,各執一詞,一直未能達成共識。而且在實際研究中,不少學者還將歷史社會學與社會歷史學混為一談。歷史社會學的學科屬性一直不明確。而要推進歷史社會學的發展,這是需要首要解決的問題。
(二)學科規范不成熟
嚴格說來,歷史社會學迄今都沒有建立完整的體系,學科規范性方面是遠遠不夠的。在當前的研究中,人們所使用的概念方法、理論體系紛繁錯落,缺乏統一和規范。就拿歷史社會學的概念來說,何謂“歷史社會學”,在國內外學術界就有著多種界定。
三、對中國歷史社會學發展的展望
目前,國內在歷史社會學的理論與方法方面還缺少深入研究。但是,這門學科的重要現實意義已經逐漸顯現。它不僅有益于社會學和歷史學兩門學科的完善,而且對我國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也有著重大的指導意義。發展歷史社會學已具備了許多有利條件,如社會學學科發展很快,高校社會學專業及社會學雜志不斷發展,對外交流增多,培養了一批社會學人才;歷史學學科的發達,可以為歷史社會學的發展提供可供借鑒的成果和方法;對于各國文化的比較研究、綜合研究,為歷史社會學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而中國經濟的發展與國際地位的提升,以及與國際學界交流的需要,對歷史社會學基礎理論研究與應用研究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基礎理論研究前景
理論認識總是在總結前人學術成果的基礎上不斷進步。中國社會轉型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復雜問題,需要以歷史學、社會學和歷史社會學等多個學科角度去研究、解釋。提高歷史社會學理論研究水平,一方面要加強國際間的學術交流,借鑒國外相關研究成果。另一方面要緊密聯系中國實際情況,將歷史社會學的學術研究與中國社會的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回歸歷史社會學服務于社會的學科根本,借此實現歷史社會學的中國化。
(二)應用研究前景
一個學科的生命力與影響,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該學科對社會的貢獻。歷史社會學的起始點和落腳點都是落在現代社會的,強調“以今論古”,為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服務,本身就是歷史社會學的學科特點和優勢。隨著歷史社會學應用性研究的深入,其對中國社會各方面生活的影響將與日俱增。對于歷史社會學這門學科的性質,特別是應用研究功能方面,應該得到進一步加強。在學科建設上,歷史社會學的應用研究與理論研究應更加緊密結合,促進學科的健康發展。同時,在歷史社會學理論方面,人文傾向更應進一步增強。
在結合當前社會發展實際的基礎上,博集古今中外思想理論諸家之長,已成為當前理論工作者的關注熱點。對于我們來說,要學習和掌握歷史社會學的學科知識,服務于國家和民族發展,把來源于西方文化背景下的歷史社會學理論、概念與本民族、本區域的社會現實相結合。從更廣泛的意義上說,歷史社會學的發展,同時也面臨著把具有普遍性的一般概念、范疇與世界各民族、各地區的多元文化背景的比較研究相結合的重要課題,亦即當前受到普遍關注的學術“本土化”問題。
丹尼斯•史密斯在《歷史社會學的興起》中引用了尼古拉斯•菲利普森對大衛•休謨《英國史》的評價:“……是寫給那些想了解過去,想反思那些聽來有關失落的世界故事的人們,他為那些想嚴肅討論過去的人提供了議題;他提供資料,并且說明了重大事件的背景和聯系;他提供了值得有才智的人使用的知識工具;而且讓讀者在他們自己的時代,以他們自己的方式對這些事件的重要性作出自己的判斷。”這個評價,可以看作是對歷史社會學自身“過去與未來”的偉大展望。
作者:薛琪薪韋益金單位:上海應用技術學院計算機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廣西師范大學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