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檔案資源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強調指出“檔案是原始性的第一手資料,客觀性和真實性較高。”可見,檔案資源具有重要的歷史學和歷史教學價值,特別是對于培養學生的史料實證素養更是價值重大。通過教學案例就檔案作為一種重要的史料資源,在培養學生史料實證素養方面的運用問題進行了詳細探討:提出了在歷史教學中運用檔案資源“服務教學目標”的主要原則和“準確理解檔案資源,注重使用可信檔案資源,審慎使用失信檔案資源”等幾個注意問題,并總結了探究檔案資源的三個策略:“需要力求全面,應該批判性看和貴在求真務實”。
關鍵詞:中學歷史教學;檔案資源;史料實證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在談到檔案時指出:“檔案是原始性的第一手資料,客觀性和真實性較高”,并且列舉了著名學者茅海建詳細查閱清朝軍機處《隨手檔》、《早事檔》、《上諭檔》、《電報檔》、《洋務檔》、《收電》、《交發檔》、《宮中電報電旨》等檔案,以揭示“康有為組織的十八行省公車聯名上書,并非都察院不收,而是康有為根本沒有去送”的事實[1](P60-61),充分證明了檔案的價值。可喜的是,當前社會中的檔案越來越豐富,也越來越開放。如中國國家檔案局在其官網提供了可以查閱的檔案;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官網定期公布檔案史料;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官網開放檔案查詢系統等。又如,《清宮甲午戰爭檔案匯編》、《庚子事變清宮檔案匯編》、《世界記憶名錄——南京大屠殺檔案》、《蘇聯歷史檔案選編》、《美國對華情報解密檔案:1948-1976》、《俄羅斯解密檔案選編:中蘇關系(1-12卷)》等都已出版,并在史學界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可以說,在歷史研究領域,檔案資源受到了格外的重視。但在中學歷史教學中,作為重要史料的檔案資源,其教學價值并沒有被充分重視,高質量利用檔案資源的教學案例并不多見。[2]為此,筆者擬在閱讀有關文獻的基礎上,簡要介紹檔案的概念、分類及其在歷史教學研究方面的價值,以提高對檔案的史學認識,并通過對教學案例的分析來探討檔案資源在歷史教學中對培養學生史料實證素養的重要作用。
一、檔案及其歷史學、歷史教學價值
唯有了解并重視檔案的內涵特質與史學價值,才能夠讓檔案在歷史教學中發揮出積極的作用。
(一)檔案的概念和分類1.檔案概念學術界對檔案概念的認識并不統一。但對中學歷史教師而言,有必要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對檔案概念的界定,即“過去和現在的國家機構、社會組織以及個人從事政治、軍事、經濟、科學、技術、文化、宗教等活動直接形成的對國家和社會有保存價值的各種文字、圖表、聲像等不同形式的歷史記錄。”[3](P5-6)2.檔案分類按時序原則劃分檔案,常用的方法是按歷史時期劃分檔案。如我國的檔案可分為古代檔案、近代檔案和現代檔案。還有我國自古以來,就有用來源原則思想整理史料和編撰史籍的。從唐朝的《大唐會典》到清朝的《欽定大清會典》等會典體史籍,便是以國家機關為綱,以機關職能為目,來整理一代典章制度的材料。到了近代,故宮博物院文獻館曾用來源原則思想來整理明清檔案。當時把館藏的清代檔案按行政系統或藏處,分為內閣檔案、軍機處檔案、西中檔案、內務府檔案、宗人府檔案等不同的系統。它奠定了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現今館藏檔案按全宗分類的基礎。[4]
(二)檔案的歷史研究價值歷史研究越來越重視檔案資源的價值,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例如:歷史學家茅海建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深入研讀清宮檔案的基礎上,撰寫了震驚海內外的《天朝的崩潰:鴉片戰爭再研究》;歷史學家沈志華在充分利用中外歷史檔案,特別是蘇聯檔案的基礎上,撰寫了《、斯大林與朝鮮戰爭》等系列專著。這些專著已成為中學歷史教師講授中國近現代史不可缺少的權威性的學術讀物。可以說,隨著檔案的不斷解密公開,歷史上許多疑案問題也將會漸漸水落石出。如桑兵教授曾舉例,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秘密協定,蘇聯對外否認,但只有《蘇聯歷史檔案選編》公布后,該秘密協定才最終確定。再如:社會上曾流傳康熙帝臨死之前寫下遺詔“傳位十四子”,后被雍正帝篡改為“傳位于四子”。但是從保存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的康熙傳位遺詔上可以看到,遺詔是用漢滿兩種文字書寫的,關于傳位寫有“雍親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5](P88)由于傳位詔書中的滿文,“于”和“十”是不同的字,可見康熙帝的遺詔沒有被篡改。這份檔案,足可證明雍正帝的清白。不過不可忽視的是,雖然檔案大多是原始性的一手資料,客觀性和真實性較高,但卻不可全信。桑兵教授指出:“檔案所藏資料,未必可以全當信史。姑且不論檔案當中各類資料雜陳,即使是嚴格意義的檔案文件,也未必能夠直接證明歷史的本相。以檔案為信史,太過簡單。歷史至為錯綜復雜,檔案與其他記載抵牾而檔案未必正確的情形所在多有。”[6](P108-109);馮爾康教授亦指出:“檔案史料的真實性也需要鑒別。檔案是第一手史料中的第一手材料,一般是反映歷史真實的,但一些檔案是有意歪曲事實的,切勿相信所有檔案資料都是真實可靠的,因而需要做史料真實性的鑒別。”[7]
(三)檔案的歷史教學價值高中歷史“新課標”明確提出了培養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包括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和家國情懷等內容。作為一種極其重要的史料資源,在歷史教學實踐中,檔案資源如果運用得當,可以引導學生努力走進歷史真實,養成注重證據的態度與方法;也可以引導學生依據其他可信資料審視存在瑕疵和缺陷的檔案資源,避免學生形成對檔案資源的盲信;還可引導學生對不同的檔案資源進行比較與辨析,去偽存真,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史料實證素養的目的。此外,在時間和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赴檔案館開展實地參觀活動,特別是和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一些專題檔案陳列展活動,引導學生了解檔案資源的種類以及檔案資源的接收、征集、保管、查閱等知識,增進學生對檔案資源重要性的認識。
二、檔案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探討
檔案在歷史教學中確實具有重要的價值,但是對其應用卻是需要遵循必要的原則,并要極力避免可能出現的問題,否則,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是適得其反。
(一)運用檔案資源的主要原則和注意問題1.堅持服務教學目標的主要原則運用檔案資源要圍繞歷史教學核心內容,充分利用好檔案資源,圍繞創設歷史情境、設計關鍵問題,指導學生開展史料研習活動,著力培養學生的史料實證素養,同時在培養學生唯物史觀、時空觀念、歷史解釋、家國情懷等素養方面要發揮重要作用。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提高檔案資源運用的效益,克服檔案資源運用的隨意性。為此,歷史教師需要特別認真研讀高中歷史“新課標”關于史料實證素養的四個學業水平劃分,要據此合理設計教學目標中關于史料實證素養的目標設計,創設好歷史情境、設計好關鍵問題,努力做到教——學——評的一致性。2.應注意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準確理解檔案資源。準確理解檔案資源是運用好檔案資源的基礎和前提,考慮到檔案資源的復雜性,建議中學歷史教師在閱讀研究論著中深入把握專業研究人員對檔案資源的剖析,了解哪些檔案資源是可信的、哪些檔案資源是存在瑕疵和缺陷的,在此基礎上準確理解檔案資源的思想、立場和觀點,而不是孤立地、脫離歷史語境地理解和運用檔案資源。二是注重使用可信的檔案資源。要引導學生閱讀分析可信的檔案資源,從中提取有效信息,培養學生論從史出的思維能力。三是審慎使用失信的檔案資源。對中學生而言,對失信檔案資源的批判性分析缺乏專業判斷能力,這就特別需要歷史教師在指導學生分析失信的檔案資源時,要具有深厚的史學素養,要有駕馭失信檔案資源的能力水平,盡可能地向學生提供除失信檔案資源以外的多元視角的史料,以提高學生史料辨析能力。
(二)運用檔案資源的策略和方法1.引用可信檔案在歷史講授過程中,教師要運用可信的檔案資源來增進學生對歷史的理解。例如:現行歷史教材在提到新中國成立初期打擊不法投機資本、穩定物價勝利時,會引用對此的高度評價,說它的意義“不下于淮海戰役”。[8](P9-10)為何對上海的“米棉之戰”評價如此之高?教師在講授時,有必要從解放軍進上海前說起:上海解放是1949年5月27日,而最新出版的《俄羅斯解密檔案選編:中蘇關系》清楚地記錄道:在上海解放前夕,跟民主人士座談時,民主人士表示:“你們共產黨有政治、軍事中心,這是你們力量的所在,但是你們沒有經濟中心,這是你們的弱點。”說:“我們了解自己的弱點,我們也感覺得到,不僅我們領導人沒有領導經濟的經驗,我們整個黨都沒有。”[9](P51)檔案中關于類似的說法還有“(中國共產黨)不知道,該怎樣反對投機、怎樣穩定價格。”“(中國共產黨)還需要時間對上海和南京地區的經濟管理進行準備。”[10](P368,395)這段講授,可以讓學生認識到,當時愛國民主人士對時局的看法并非空穴來風,而也坦陳了當時中國共產黨的弱項,絕不是各種無根據地認為說這是上海資本家和國民黨特務對中國共產黨的污蔑。由此學生不難理解這一結論:當1950年得知“米棉之戰”大獲全勝時,即認為這場經濟領域斗爭勝利的意義不亞于淮海戰役。再如,1947年年底,認為可以斷言解放戰爭勝利已在望。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召開的大會上,他在所作的《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報告時開頭便說:“中國人民的革命戰爭,現在已經達到了一個轉折點。……中國人民解放軍已經在中國這一塊土地上扭轉了美國帝國主義及其走狗匪幫的反革命車輪,使之走向覆滅的道路,推進了自己的革命車輪,使之走向勝利的道路。……這是的二十年反革命統治由發展到消滅的轉折點。”[11](P1243-1244)的思想很明確,1947年是解放戰爭的轉折點,教師如果能提供中共以外視角的史料資源,則有助于學生更立體、全面地理解的判斷,教學效果會更好。這里教師可展示此歷史時期美國政界關于此問題的檔案資料。據中國臺灣“國史館”藏蔣中正檔案顯示,早在1947年夏天,美國公眾輿論就提醒政府:“必須考慮中國現政府行將崩潰及在位已久之蔣主席即將失其領袖地位之可能性”,因為“國民政府著手改革,及國軍征服共軍”[12](P672),希望渺茫。同時,美國總統特使魏德邁將軍來華考察,也開始懷疑的領導威望。他在回國前發表的聲明中指出:中國國內形勢好轉的重要條件之一,還“須有有感召力的領導。”[13](P770)曾來華調停國共內戰的美國國務卿馬歇爾,更是直截了當:“蔣主席在政二十年,思想陳舊,性復固執,且極易受人之包圍,不能發揮有效之力量。故中國政局不能改善之最大責任,實應由蔣主席負之。”他認為:中國的問題要想有所解決,蔣最好“退讓賢路”。
可見隨著國民黨政府軍事、政治、經濟和社會狀況一步步惡化,國外的輿論尤其是美國也開始懷疑及其領導下的國民政府能不能繼續維持自己的統治了。2.善于探究檔案正如高中歷史“新課標”所強調的,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絕不能單單取決于對歷史結論的記憶,而是要在解決學習問題的過程中來理解歷史,并在表達自己對學習問題的看法中來解釋歷史。為此,在歷史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善于綜合運用檔案資源和其他種類的史料資源,創設歷史情境,設計有價值的歷史問題,組織學生開展史料研習活動,著力培養學生史料實證素養。(1)檔案資源需要力求全面教師要積極運用較為豐富的可信的檔案資源引導學生走進歷史真相,培養學生史料實證素養。例如:在“二戰史”教學時,可以組織學生圍繞二戰期間發生的一起人類慘案——卡廷慘案,利用可信的檔案資源開展史料研習活動。(2)檔案資源應該批判性看教師要善于圍繞失信檔案資源引導學生開展史料研習活動,破除對檔案的盲信心理。沈志華教授指出,檔案一解密許多歷史真相就會大白于天下,這無疑是一個極大的誤會,因為還需要將檔案資源與其他資源進行對照,進行縝密考證,才能還原歷史真相。[14]以反映玄武門之變的《唐太宗實錄》為例。起居注是我國古代記錄帝王的言行錄,實錄則是在起居注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兩者都是中國古代官方檔案。其實,實錄并非如實記錄。“玄武門之變”真相雖世人皆知,但在當時,為了政治需要,實錄者卻不敢秉筆直書,必要時還會歪曲事實。(3)檔案資源貴在求真務實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開展檔案資源比較活動,培養學生樹立探尋歷史真相的科學態度。檔案本身存在多歧性,還原真相不能全憑檔案。要提醒學生認識到檔案與其他史料是否有矛盾之處,檔案是否存在疏漏、錯誤、偏見,因此在運用檔案時需要秉持大膽懷疑、多源互證等原則。如以記載馬戛爾尼跪謁乾隆帝時“三跪九叩頭禮”的檔案為例。關于英使節馬戛爾尼有沒有跪謁乾隆帝一事,清檔案予以肯定。英使覲見的禮儀單及主持這一禮儀的軍機大臣和珅的奏折:“向上行三跪九叩首禮”、“該貢使等向上行三跪九叩頭禮畢”[22](P48),記載了馬戛爾尼覲見乾隆帝時行三跪九叩禮。但是,馬戛爾尼在其出使日記里清楚地寫道:“吾等曲一膝以為禮,華官則行其本國禮節。”[23](P102)隨行的斯當東也提到馬戛爾尼的行為是:“單腿下跪,簡單致辭。”[24](P367)教師在組織學生對此問題進行探究的過程中,還要向學生提供有關英國和清政府差別懸殊的政治文化傳統以及覲見細節等材料,指導學生恰當運用材料來合理構建自己的論述。可引導學生思考,在這一問題上,清廷檔案和馬戛爾尼日記,究竟誰的符合事實?并說明理由。在馬戛爾尼是否向清帝行三跪九叩之禮這一問題上,學術界并沒有形成定論,仍在爭議中。在教學中,應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見解,只要符合一定邏輯即可。例如,如學生認同清廷檔案,可持理由如下:三跪九叩之禮涉及清帝自認為的大國尊嚴,在此問題上,馬戛爾尼只能屈服;但行三跪九叩之禮確實有損英國強調的國與國之間的平等規則,所以就在日記中描寫成單腿下跪。如學生認同馬戛爾尼日記記載,可持理由如下:馬戛爾尼堅持英國與清政府具有對等關系的政治理念,拒絕三跪九叩之禮,否定清帝對英國具有更高的國際地位。教師除了要對學生的分析予以合理評價外,還要特別強調并使學生認識到,檔案和日記記載存在巨大爭議,莫衷一是,還需要更多證據以探尋歷史真相。從史料實證素養的培育上看,這一教學案例體現了史料實證素養水平4所強調的“能夠比較、分析不同來源、不同觀點的史料”的學業水平要求。[21](P71)
三、小結
綜上所述,越來越多的檔案資源或已經對外開放查閱,或公開出版,這為我們歷史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查閱選擇適合的檔案資源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為此,歷史教師要在日常教學中,多閱讀運用歷史檔案進行史學研究的論著,整理與教學有關的重要檔案資源,提高檔案資源的認識水平,增強對檔案資源的應用意識,切實發揮檔案資源在培養學生史料實證素養方面的作用。此外,雖然高中歷史“新課標”強調指出“檔案是原始性的第一手資料,客觀性和真實性較高”,但也要認識到,檔案資源不可盲從全信,要敢于質疑,批判性地使用。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隋鑫,王念祖.檔案支持中學歷史教學探析[J].蘭臺世界,2016(17).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檔案局.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實施辦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4]秦國經.論中國檔案的分類[J].檔案學通訊,1990(5).
作者:何成剛;李志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