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談機動車駕駛人員的基本素養理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新時期下,隨著我國經濟與社會的蓬勃發展,車輛數量快速增加,駕車出行成為了人們交通出行的重要方式,但與此同時,交通安全事故數量也持續增加。在和諧社會理念的指導下,機動車駕駛人員的基本素養是降低交通安全事故、消除駕駛安全隱患的重要基礎和保障,是國民整體素質的重要體現。本文主要針對新時期機動車駕駛人員的基本素養理論進行研究和分析,希望給予我國相關部門以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機動車駕駛人員;基本素養理論;研究
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持續深入,我國經濟發展進入到新常態,汽車數量呈現上升趨勢,車輛價格不斷下降,當前,汽車已經不再是稀有物品,私家車成為了常見現象,其為公眾生活和工作提供了巨大的出行便利。雖然機動車普及提升了國民的生活質量,但是其也帶來了交通死傷、大氣污染以及道路擁堵等問題,尤其是交通安全事故和環境污染,成為了公眾和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在和諧社會的倡導下,如何提升駕駛人員的基本素養,是社會各界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
一、駕駛人員素質缺失的幾點表現
(一)基本技能缺失當前,我國駕校在培訓駕駛員中強調速成,基本在三個月之內駕駛人員就可以獲得駕駛證,而在這么短的時間內,駕校主要以通過考試為目的設置培訓內容,駕駛員所掌握的都是最為粗淺和基本的技能,缺乏實際上路的經驗和處理應急事件的經驗。一些新手在拿到駕照后,即駕車上路,以城市公共道路為練車場,為交通安全埋下了隱患。同時,一些駕駛員不僅缺失駕駛經驗,對車輛的性能和部件功能缺乏掌握,在駕駛中存在信心不足的情況,當遭遇突發事件后,容易由于缺少應對經驗或者操作不當而發生交通事故。
(二)生活習慣不正確當前,我國私家車數量快速增加,駕駛員群體呈現低齡化以及年輕化的發展趨勢,但是由于年輕人對個人生活缺乏控制,容易因為生活習慣不正確而導致交通事故。首先,年輕人員應酬較多、夜生活頻繁、生活不規律,經常在駕駛中存在睡眠不足的情況,容易引發注意力下降、精神不佳以及力不從心的情況,容易引發交通事故;其次,一些駕駛員應酬較多或者喜好喝酒,對個人生活缺少控制,加之安全意識較差,報以僥幸心理酒后駕車,為安全埋下隱患。
(三)駕駛習慣不正確駕駛行為不正確是導致交通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其具體體現在:第一,一些年輕駕駛員經常單手操作方向盤,如果遭遇突發情況難以及時反應;第二,在家駕駛中玩手機,導致注意力沒有集中在路況上,進而誘發安全事故。
(四)安全意識薄弱駕駛中沒有遵守交通安全規則,肆意插道、右側超車以及強行并道等,一些年輕駕駛員脾氣暴躁、血氣方剛,在駕駛中存在負面情緒,經常做出攻擊性駕駛行為,或者憑借車輛優勢和技術優勢而產生霸道心理,路霸癥和路怒癥已經成為十分嚴重的社會性問題。
二、駕駛人員需要具備的基本素養
在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下,車輛數量持續增加,安全駕駛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其不僅關乎到社會穩定,更是關乎千萬家庭的美滿幸福,有效降低安全事故,保證駕駛人員和行人的人身安全,已經成為社會公眾的共同意愿。
(一)熟練的操作技能駕駛人員需要具備熟練的操作技能,其中包括停車技術、轉彎技術、起步技術以及行駛技術等,其是一名合格駕駛人員的必備技能。尤其針對尚處于新手期的新駕駛人員而言,需要在日常的駕車行駛中,不斷提升和錘煉個人的駕駛技能。首先,處于新手期的駕駛人員不能著急上路,要在朋友或者專業教練的幫助下,在較為空曠的道路中自主訓練,積累駕駛經驗和臨時事件處理經驗,保證上路駕駛的安全性;其次,駕駛人員還要廣泛涉及特殊天氣以及特殊路段的駕駛技巧,例如雨天駕駛輪胎容易出現打滑,影響其制動性能,如果車距離較小容易出現追尾事故,因此,駕駛員需要在雨天放慢行駛速度,切勿自大自信;最后,駕駛人員還要掌握潤滑油、磨合期以及節油原理等知識,規范自身的駕駛行為,在降低油耗、減少污染的同時,保證自身和他人的人身安全。
(二)熟悉車輛性能一名合格的駕駛人員需要充分認知和掌握車輛性能,首先,要對車輛的功能部件、所處位置以及整體性能進行了解,例如如果車重較輕,需要在行駛中放慢車速,防止出現安全事故;其次,駕駛員在購買新車后,要掌握車內功能鍵的作用和位置,避免出現不知如何除霧的尷尬情況;最后,在每次駕車出行之前,特別是長途出行,駕駛人員需要對車輛安全性能進行整體檢查,例如在啟動車輛后,對空調、剎車燈、轉向燈、胎壓以及汽車制動進行檢查,在保證車輛狀態良好后再駕車出行。
(三)初步判斷車輛故障對于一名機動車駕駛人員而言,具備初步判斷車輛故障的能力,是衡量其駕駛技能的重要標準和關鍵依據。通常情況下,汽車發生故障并非突然,基本都帶有一定的征兆,一些駕駛人員對征兆忽視大意或者缺乏判斷能力,進而導致汽車出現故障,因此,駕駛人員需要具備初步判斷車輛故障的能力。首先,在日常行車駕駛中,要對車輛的偶然性故障和異常響動保持高度警惕,不能抱有忽視和僥幸心理,要及時到專業維修場所進行檢查處理;其次,要平時駕駛中需要對車輛工作原理和結構進行針對性學習,如果在行駛中發生異常響動可以進行初步判斷,消除汽車的潛在安全隱患。(四)正確的生活習慣車輛駕駛是一項消耗體力和精力的行為,駕駛人員需要形成正確的生活習慣,保證精力充沛,這是消除安全隱患和保證交通安全的基礎。首先,在駕車行駛前,駕駛人員需要保證睡眠充足,尤其對于長途司機以及職業司機而言,要保證每天有充足的睡眠時間,防止在行駛中出現疲勞駕駛的情況;其次,醉駕以及酒駕是影響他人和自身安全的重要殺手,我國也出臺了有關醉駕和酒駕的法律條文,駕駛人員需要規范自身的生活行為,做到“喝酒不開車”,不能存在任何僥幸心理,為他人和自己的安全負責;最后,駕駛人員要在平時的生活中注重體育鍛煉,應對長期駕駛而導致的心理問題和生理問題。
(五)正確的駕駛習慣正確的駕駛習慣是一名合格駕駛員的基本素質,首先,駕駛人員需要具備時間觀念,不能將車輛作為節約時間的出行工具,要遵守交通規定合理控制車速,防止出現安全事故,對出行時間進行科學安排;其次,在駕駛過程中要保持精力集中,不能出現三心二意的情況,如果精力分散容易導致安全事故,例如在正常行駛中,不能隨意與副駕駛人員聊天或者接聽電話,在駕駛中要穿著輕便而合腳的軟鞋,尤其對于女性駕駛人員而言,不能穿高跟鞋駕駛;最后,駕車聽音樂已經成為當代駕駛員的主要習慣,適當的音樂可以有效緩解駕駛疲勞,但是如果音樂過于舒緩輕柔,會起到一定的催眠作用,同時,音樂聲音不宜過大,會影響駕駛人員的注意力。
(六)具有良好的心態良好的心態是一名合格駕駛員成熟的標準,通過相關調查統計顯示,駕駛員的心態與安全具有密切關系,駕駛員需要具有較強的情緒控制力、毅力、反應能力,膽大心細以及性格溫和,在面對突發事件中可以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緒,進而防范交通安全。首先,駕駛員需要具有寬容心態和大局意識,在出行中不能只關心個人便利,在遵守交通規則的同時,盡到個人安全義務,嚴禁出現強行逆行、違規超車以及肆意飆道的路霸行為。其次,隨著城市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很多駕駛員都患有“路怒癥”,雖然這一現象的出現存在可以諒解和理解的客觀原因,例如道路攻擊、行人隨意過馬路等,但是一名成熟的駕駛員需要樹立正確的行駛意識,以正確的心態對待其他人的行為,不能為了搶一個黃燈而快速駕駛,避免出現安全事故;最后,駕駛員還要注意及時化解和轉移負面情緒,由于上路行駛存在很多突發因素,要避免與行人和其他駕駛員發生沖突,以心平氣和的方式處理好與他人關系,在行駛中注意通過各種方式化解負面情緒,例如收聽廣播或者向同車人傾訴等,以愉悅的心情對待駕駛。
三、結語
總而言之,提升駕駛員基本素養是杜絕交通安全事故、維護社會穩定和諧的重要因素,社會各界需要給予其高度重視,讓事故遠離每個人!
【參考文獻】
[1]嚴琳熹.善治視域下福州市機動車駕駛員培訓行業管理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7.
[2]王鴻城.加強行政機關車輛安全管理的對策研究[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6(23):270.
[3]王曉華.芻議新時期機動車駕駛人員的基本素養[J].改革與開放,2016(15):58-60.
[4]梁維兵.簡析新形勢下攻擊性駕駛行為危害與預防[J].時代汽車,2016(04):74-75.
[5]李曉峰.駕駛人員再教育質量提高的思考與實踐——以滿12分駕駛人員為例[J].職業,2013(18):172-173.
[6]郭聯師.關于交通安全駕駛教育培訓工作的幾點思考[J].經濟師,2012(05):292-293.
[7]王明起,李明,劉柳.淺析駕駛員職業培訓中交通安全意識的培養[J].科技創新導報,2009(03):185.
作者:胡芳錚 單位: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