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在當代的實踐意義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在當今世界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時代背景下,我國傳媒業的傳統格局正在被打破。作為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根本指針,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對當下的新聞實踐具有了新的指導意義。本文從分析當前的國際國內形勢及傳媒業現狀入手,闡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內涵及理論價值,在此基礎上嘗試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在當代中國的實踐意義作出論述。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當代中國;實踐意義
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我國傳媒行業的生態環境正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隨著傳媒行業改革進程的不斷深化,原有的傳統媒體行業布局正在被顛覆,逐漸形成多媒體融合的嶄新的媒體格局。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根本指針,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也被賦予了更豐富的時代內涵,對于我們的新聞媒體實踐具有新的指導意義。
一、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內涵及重要地位
1.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內涵所謂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是指立足于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針對新聞傳播活動和新聞現象所形成的總括性看法,它從本質上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核心是馬克思主義當中涉及無產階級及其政黨新聞事業的一系列基本觀點,這些觀點包括工作原則、工作性質以及工作規律等。它實際上是為人們提供了一種方法論,幫助人們學會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的方法與觀點來看待和評價新聞現象,來回答新聞傳播實踐活動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在長期的發展過程當中,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逐漸形成了一個開放的科學體系。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是馬克思主義在新聞事業領域的具體體現,為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事業提供了根本方向和指引。
2.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重要地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對于理論研究的主要價值在于,首先,它對構建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聞學理論奠定了堅實的研究基礎;其次,它對于我國新聞學學科領域的其他研究范疇是基礎的方法論指引。中國共產黨是我們國家的執政黨,馬克思主義是我們黨的指導思想。在新聞理論研究和實踐領域,只有堅定不移地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根本指引,才能確保我們的社會主義新聞事業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在此基礎上,我們還應該繼續深化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理解、宣傳和把握,不斷發掘時代賦予它的新的內涵和歷史使命,切實發揮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對于新時期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指導作用,為我們新聞事業的有序、健康、持續向前發展提供堅實的理論支持和思想指引。
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在當下的實踐意義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源于新聞實踐,又在與實踐的互動當中不斷豐富、完善和發展,因而永葆其青春活力。新聞輿論工作是身處意識形態領域前沿的重點工作,其發展與趨向會對公眾的思想意識與精神生活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我們的新聞事業更加迫切地需要運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來進行科學分析、理性判斷與理論引導。
1.堅持正確輿論導向:黨性原則的要求和具體體現在黨領導的新聞事業當中,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是起統領作用的,而黨性原則正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首要和根本原則,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精髓與核心所在。具體到新聞實踐當中,在思想上要將馬克思主義視為新聞工作的根本指針,大力夯實黨的思想體系和理論基礎;在政治上要持續不斷地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和綱領路線,并促使其演化成為廣大民眾的自覺行為;在組織上要自覺主動地接受黨的領導,嚴格遵守黨的新聞宣傳紀律和組織工作原則。當前,我國處于社會經濟的轉型期,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階段當中,主流輿論理應真實反映在社會發展變革進程中客觀存在的,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社會發展進步息息相關的各種問題。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根本原則,最首要的任務是要確保政治方向堅定、正確。要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即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陣地意識,要在重大原則問題面前明辨是非,要在關鍵的時間節點上經受住時代和人民的檢驗。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要旗幟鮮明地弘揚主旋律,更加積極、自覺、主動地貫徹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事業大局服務的理念。
2.抵制虛假新聞:新聞真實性原則的要求和體現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強調真實性原則,然而現實中,新聞失實現象一直是新聞界的“頑疾”。新聞報道從微觀層面來說,要確保單一事實的準確性和真實性,從宏觀層面來說還要把握事件本身的發展規律和趨勢,最大程度還原事實的本來面目。一言以蔽之,只有在新聞報道的內容上堅持新聞的真實性原則,才能真正實現和保障社會公眾的知情權,才能真正夯實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工作基礎。具體到新聞實踐的操作環節,筆者認為,要嚴格新聞工作的制度約束,不斷加強新聞職業培訓。在新聞作品的寫作過程當中,媒體工作者不僅要做“事實判斷”,更要做“價值判斷”,要非常注意對于“度”的把握。對于“度”的把握,一方面要注意力度和分寸,另一方面要注意時機和火候。要能夠做到與時謀勢,在了解大局的前提下,做到因地制宜,服務大局。
3.傳播過程體現“共情”:群眾性原則的生動實踐群眾性原則是中國共產黨歷來堅持的一項基本原則,我國新聞事業的最高目標與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在當下的時代背景中,探討和研究群眾性原則的實踐問題,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針對性。筆者認為,以社會進步的共同理想與遠大目標來強化以網民群體為主體的廣大民眾的政治認同,已然成為我國發展社會政治民主、構建良好文化氛圍需要完成的一項重要使命和任務。但在新媒體的語義框架下,社會公眾對于政治價值理念的解構與表達,大多是立足于公眾自身對于宏觀社會環境所形塑的整體印象,因此負面事件更容易在虛擬場域中傳播。在此背景下,以傳統主流媒體為代表的大眾傳媒,就必須首先代表黨和政府的立場和原則,同時要把握恰當時機、審時度勢地提出對策和建議,唯其如此,方能實現與廣大社會公眾的有效對話和必要引導。遵循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就要以馬克思主義認識論來指導我們的學習與踐行,堅持把學習與實踐結合起來,不斷提升學術研究人員和媒介從業人員運用這一科學理論來指導學術研究和媒介實踐的技能,實現實踐—認識—再實踐的良性循環。
作者:劉渤 單位:黑龍江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