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民族地區電視臺主持人的發展路徑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少數民族地區電視臺的播音主持人作為大眾傳媒的代言人,對地區受眾接收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念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而少數民族聚居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尤其是州縣級地區多為偏遠基層,播音主持人隊伍建設弱,優秀人才匱乏。民族地區的主持人應遵循電視藝術的發展規律和民族受眾的審美需求,立足民族地區打造個人特色,還要緊扣欄目特點加強基本功練習,結合當下電視融媒體建設打造復合型電視人才。
關鍵詞:少數民族地區;播音主持人;新媒體;人才建設
播音員和主持人是廣電媒體工作重要的一環,是熒光燈下光鮮的職業,同時也肩負著傳播民族政策、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推廣普通話的職責。在西部少數民族地區,尤其是偏遠的少數民族州縣,經濟、文化發展水平較低,而瀕臨國界線面臨的宣傳任務復雜而繁重,廣播電視傳播顯得尤為重要。而偏遠的地理位置和薄弱的經濟發展,阻隔了優秀電視人才的“請進來”,反卻留不住精心培養的電視人才。電視人才梯隊建設投入少,機制不靈通,導致少數民族地區電視臺人才水平與內地同級單位存在一定的距離。以喀什電視臺為例,播音主持人團隊中鮮有播音主持科班生,基本上都是從記者編輯和其他單位選拔上來,在省電視臺或廣播電視大學經過短期培訓后上崗的。這些人員長期生活在由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塔吉克族、柯爾克孜族等民族語言匯聚交融的語言環境中,少數民族接近音與地方漢語方言味道濃厚,對他們的普通話矯正是一大挑戰。在日常加強業務學習中,除了勤翻字典和觀摩央視、省臺節目,把播音主持人送出去集中培訓是更為快捷和見效的學習方式。省級電視臺組織的研討學習、廣播電視大學召開的播音函授班級以及普通話推廣周組織的一系列活動都是夯實專業能力的極好機會。然而,在研討班和培訓班的認知上,地方投入經費少,也沒有長足的培訓管理機制,每年送出去學習的主持人少之又少。因而,地方電視臺主持人還是要以主動學習為主,在理解和借鑒的基礎上去提升自己。
1加強主體意識,把握節目主導權
少數民族地區電視臺主持人存在兩個突出問題,一是全面模仿知名主持人的主持風格,二是甘于受限于演播室內,做讀稿的“傳聲筒”“肉喇叭”。模仿和借鑒知名主持人的用語音調、動作習慣是學習資源匱乏環境下,比較奏效的一種成長方式。然而這種東施效顰的全面克隆要建立在對播音主持系統學習的認知上,建立在自主思考和獨立創作的基礎上,否則全面搬演只會迷失自我,適得其反。“傳聲筒”的現象緣于主持人的非科班出身,對播音、主持工作存在片面認知,認為播音主持人就是要讀稿子,別人怎么寫我就怎么讀,除非稿子里面有錯別字才會圈圈改改,播音效果僵化,主持風格被動。另外,觀念陳舊也是少數民族地區電視主持人存在的突出問題。不敢說、不敢講,播音能力要強于主持能力。熱情豪放的民族個性在大型晚會主持中沒能發揮出來,反而拘謹不自然。因此,主持人要進行觀念革新,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以“我”為主進行播音主持創作,不斷增強主體意識,積極介入欄目策劃,把自己和節目有機的串聯起來,爭取自己在節目中的主導權。
2掙脫演播室束縛,爭做采編播一體化
復合型人才播音員和主持人不是溫室里的鮮花,也不是黃金籠里的金絲雀,“演播室思維”要摒棄,要在一步一個腳印的新聞采寫中出真知,搞創作。主流電視臺對播音員、主持人的要求除了普通話達到一級甲等之外,有兩年以上的新聞記者從業經歷是基本要求。主持人是傳媒人也是新聞人,工作的舞臺不僅限于舞臺上、演播室和話筒前。走到新聞第一現場、走到田間地頭、走到廠房車間,貼近生活、貼近百姓,才能有所感悟,采寫出生動的新聞。爭做采編播一體化復合型人才,不僅是當下人才培養的大勢所趨,更是少數民族地方主持人的條件所限。地方臺的新聞節目生產分工不明確,主持人往往要身兼多職,以筆者為例,在澤普縣廣播電視臺一直從事廣播和電視節目以及專題節目以及電視匯報片的解說。參與主持喀什的大型文藝活動和春節晚會,擔任過記者、攝像、編輯以及制片人,經手節目有《喀什我最牛》《城鄉百姓創業致富》《萬家燈火》《職等你來》等欄目,可以說地方臺主持人是千變能手,做的了節目還要肩負起培養年輕播音主持人的工作。廣西電視臺主持人孫勇曾說過,主持人不能滿足于在播音室內做一個傳聲筒,而要“主動地深入生活中去,多做事件和人物的采訪。這是一個節目主持人進行創作和發展成熟的最重要的途徑之一”。孫勇以泥腳新聞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在廣西的沿海村落進行了數月的采訪,主持作品《海邊有片紅樹林》獲得第十三屆中國廣播電視優秀作品一等獎。多次獲得國家級“五個一工程”獎的青海電視臺主持人古城在參與制作《環湖系列報道》時堅持做“開放型主持人”的標準,參與策劃節目,并跟隨攝制組走遍青海湖周邊的大小牧場,曬出了高原紅。
3緊扣欄目特點,打造個性化主持風格
電視節目類型和欄目性質決定節目風格,主持人在一檔節目中會形成穩定的主持風格。少數民族地區電視主持人在打造個性化主持風格時,首先要將自己的特色與節目的特點相統一,有時政新聞的莊肅穩健、民生新聞的詼諧親近、早間新聞的活潑靈動等,然后才是結合自身優勢,明確特色定位。主持人的個性化元素來自兩方面。一方面是主持人對事件的思考力和判斷力,就是透過現象洞察事件本質的本領,緣自主持人長久的一線記者實戰經驗和新聞專業素養。敏銳的新聞嗅覺和洞察萬物的判斷力,讓主持人在新聞稿出來后一眼就能提綱挈領,盯緊新聞事件的要害,進行重點議題的設置,這是表現主持人主持能力的有機部分。另一方面是主持人對新聞事件的再現能力。主持人的聲音是跳動的、形象的,通過體態語言的輔助,能夠準確而生動的傳達新聞事件詳情,還原新聞發生情境,這是主持人在多年的主持生涯中培養的準確的表達能力。
4立足民族受眾,突出地域特色
民族地區主持人屢屢獲得全國性獎項,除了新聞作品的優良之外,具有地域特色的主持風格也為其增色不少。少數民族地區主持人立足民族首宗,突出地域特色可以從三方面展開。首先,主持人可以將自身的主觀感受與地區多民族和諧統一的客觀情況相統一。喀什地區的主持人多來自于新疆本土,作為土生土長的“新疆娃子”對南疆地區有著深厚的熱忱。主持人對家鄉的深刻體會對主持特色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其次,主持人將個人特色定位與民族地區相統一,主動為自己的主持特色打上深刻的地域烙印,爭做地區的形象代言人。例如,新疆電視臺的方睿所主持的《新疆文藝30分》就是以新疆文藝為題材而顯示其主持藝術的“西部味”,體現出新疆的地域風韻。最后,將個人的民族意識與所在民族地區相統一,形成獨特的民族性。民族地區的主持人來自多個民族,要發揮少數民族語言主持人的民族有事,為自己的主持藝術增添民族元素。比如新疆電視臺哈薩克主持人阿米娜、維吾爾族木尼熱•吾甫爾等都將本民族特點帶入到主持藝術中,有鮮明的民族韻味。
5擁抱新媒體,適應媒介融合新需求
“互聯網核心的思維是在一體化環境下,由傳統宣傳思維轉變為引導思維、對話思維、服務思維。”主持人要準確定位自身角色,在語言表達、形象氣質方面要適應不同的媒介平臺和類型節目,形成個性化主持風格,以適應互聯網受眾的消費需求。發力個性化主持風格源自兩方面,一方面是地方臺新聞主持人要想做出節目特色,就要抓住地方臺的本土優勢,創新節目設置和主持人風格的本土化。作為少數民族地區的主持人就要熟知少數民族的歷史文化和風俗習慣,根據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來設置新聞議題。另一方面,主持人要積極融入新媒體,在電視臺自建的新媒體端或者微博、微信、荔枝FM等第三方平臺自制節目。深圳電視臺的客戶端“壹深圳”的新媒體節目《熱點一壺茶》,不同于電視新聞的拘謹和嚴肅,三個人一壺茶,圍繞一個社會熱點,主持人、記者、編輯同臺上陣,侃侃而談,讓受眾看到了不一樣的新聞主持人。
參考文獻
[1]單梁.民族地區節目主持人的個性化探析[J].新媒體研究,2016(11):100-101,111.
[2]楊敏,攀登.對加強民族地區電視主持人科學管理的幾點思考[J].攀登,2014(3):147-150.
[3]周游.對少數民族地區播音員主持人隊伍建設的新思考[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6(12):66-68.
[4]孫會婷.媒體融合背景下少數民族地區播音員、主持人培養模式探析[J].新聞研究導刊,2015(7):1-2.
[5]王建平.論少數民族地區電視主持人的特色追求[J].電影評介,2008(19):75-76.
[6]安英全.媒體融合背景下少數民族地區播音員、主持人培養模式[J].視聽,2015(9):116-117.
作者:李國勇單位:喀什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