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民族聲樂演唱技巧和舞臺表演教學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聲樂不同于器樂,它是以人體自身的嗓音作為主要的表演樂器,通過人的聲音來展現音樂的魅力。而在所有的聲樂中,民族聲樂又是最不可替代的,它的積淀不僅僅只是單純的藝術積淀,而是其所誕生民族、國家文化發展的一種重要標志。從某種層面來講,民族聲樂體現民族的心理結構、社會的發展風尚,往往在音樂文化的發展中占據最為重要的地位。我國民族聲樂成為一門系統的藝術學科與其他國家相比較晚,雖然已經取得一定的發展,但仍存在較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尤其是在藝術形式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如何保持民族聲樂藝術的生命力并加強其音樂魅力的展現、如何建立并完善高層次的聲樂體系理論、如何進行更符合當今社會發展需求的民族聲樂人才的培育實踐、如何實現聲樂藝術與舞臺表演更完美的結合與交融等,這些問題一直都是民族聲樂及教學領域研究的焦點。針對這種情形,夏鴻雁和潘永華著作了《民族聲樂演唱與教學研究》一書,針對上述問題給出了他們的見解與思考。該書緊緊圍繞民族聲樂這一研究主題,從藝術基礎、歌唱技巧、舞臺實踐、教學指導等多角度、多層次地對其進行了全面的介紹和剖析,針對現有民族聲樂理論和舞臺表演實踐的不足給出了頗具針對性和實用性的改進建議和指導,對我國民族聲樂的不斷完善以及向著更高藝術殿堂不斷邁進提供了助力。
該書論述全面、解析深入、內容豐富,既有從基礎理論角度出發對民族聲樂的介紹和總論,又有從實踐需求出發對演唱技巧的分析,還有對其與舞臺表演相結合的方法以及注意要點的闡述。在內容安排上,該書從理論到實踐、從總述到分論、從全面到具體、層次明晰,共包括六個章節。依照內容側重和主題的不同,這六章又分為三大部分,現對各部分內容進行簡述和評析,以幫助讀者更好地把握全書脈絡,掌握書中精髓。
第一部分為第一章,主要是對相關基礎理論的介紹,總體上對民族聲樂學科進行了基本概況的分析和內涵的解讀,對其概念進行了界定,并以此為基礎,對它的各種體裁、形式及藝術特點等進行了分析和闡述,最后還對其發展的歷史簡要進行了介紹。第二部分為第二至第四章,是對民族聲樂中各項主要演唱技巧和訓練方法的具體介紹。第二章中作者先提出“呼吸”為歌唱的“動力之源”,接著對呼吸的技巧進行了介紹,并給出具體的訓練方法。第三章與第二章結構相似,主要介紹的是“發聲”技巧,并對歌唱實踐中容易出現的發聲錯誤進行了總結,針對性地給出相應的矯正建議。在第四章中,作者將視角放在民族聲樂中的語言層面上,指出聲樂藝術除了聲音之外,吐字歸韻同樣重要,因此應注重語言。作者從把握民族聲樂的語言藝術特征、找準風格定位、遵循發音規范等方面進行了具體介紹,并針對如何加強相關訓練進行了闡述。第三部分為第五章和第六章,是對歌唱者在舞臺表演方面的指導。第五章針對民族聲樂演唱在舞臺上的“形”(形體動作)和“神”(感情把握)等進行了介紹。第六章則結合具體作品進行介紹,針對中國民歌、藝術歌曲、歌劇、戲劇等不同體裁的作品特征,作者對歌唱者在舞臺表演實踐時應注意的要點和“形”“神”處理等方面進行介紹。此外,書中還針對相關的教學方法進行了分析。
同樣是聲樂藝術,不同民族、地域,聲樂之間又存在何種差別?其實,其最本質的區別來源于它們所根植的不同文化背景。聲樂正是在自己民族文化的土壤中得以生存、發展并保持自身的獨特性的。該書正是秉持著這種觀點,從民族文化形態和地理位置等角度對其具有的屬性進行了概述,對我國各種民族聲樂體裁進行了詳細介紹。如在第一章中就有對民歌、曲藝等體裁的歷史沿襲、發展現狀、藝術特點等方面的介紹。此外,該書尤其注重聲樂與舞臺表演的結合,聲樂雖然是以聲音作為主要的藝術載體,但這并不表明可以忽略身體動作、神情等表演,好的舞臺表演可以幫助歌者更好地進行聲樂作品的詮釋,引發觀眾共鳴,增強音樂美感。因此,作者在第五章中對兩者間的結合方法進行了大量論述,給出許多頗有建設性的見解,能夠幫助歌者在舞臺上進行更加自然的表演,值得我們借鑒。
總之,該書的論述充分體現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特點,為民族聲樂理論體系的全面發展和實現更加完美的表演實踐提供了支撐。
作者: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