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生命周期理論的企業價值評估方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推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不斷加強,我國經濟迅猛發展,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企業間并購、重組越來越成為企業發展和產業升級的重要手段。并購重組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評估的準確性,企業價值評估越來越受到重視。本文從生命周期不同階段的角度探討企業價值評估方法的選擇。
關鍵詞:生命周期;企業價值評估;方法
一個企業的價值,不僅取決于它的盈利能力,同時也取決于它的財務風險,重要的是取決于它的成長性。不同的企業、不同的行業,處在不同的生命期,這是不一樣的。隨著我國經濟迅猛發展,企業價值的評估隨之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企業之間的收購、重組、合資、合并等經濟活動越來越多,都需要評估企業的價值。企業價值評估的合理性、準確性將決定著一個企業的成敗。
一、生命周期各階段的特點
產品的發展階段以產品銷售額增長曲線的拐點為標志,分為引入階段、成長階段、成熟階段和衰退階段(如圖1)。產品的生命周期理論不僅適用于單個產品本身,對相關的組產品(業務單位)也同樣適用。范圍擴大到企業,產品的生命周期理論也是同樣適用。
(一)引入期引入期是產品生命周期的第一個階段,其特點是市場占有率低,但是其市場增長率很高,經營風險也很高。面臨的主要經營風險是研制的產品是否能成功,研制成功的產品是否能被顧客接受,生產的產品是否能取得市場份額等。產品的引入期與企業的初創期類似。
(二)成長期產品生命周期的第二個階段是成長期,其標志是產品的銷售量節節增長,客戶群已經擴大。由于供不應求,此時產品的價格最高,產品的單位凈利潤也最高。成長期的特點是市場占有率和市場增長率都很高。產品本身的不確定性在下降,意味著經營風險有所降低,但是由于競爭變得激烈,經營風險依然維持在較高水平。產品的成長期與企業的高速發展期類似。
(三)成熟期產品生命周期的第三個階段是成熟期,成熟期的產品差異變得不明顯,逐漸標準化,技術和質量已相對成熟,改進速度變慢。供需達到平衡,并開始向供大于需轉變,產品價格是影響銷量的關鍵因素,開始呈現下滑趨勢,毛利率有所下降,利潤空間適中。成熟期最大的特點是市場占有率高,市場增長率低,同時經營風險降低到中等水平。由于在成熟期產品的市場份額和銷售額、盈利水平都比較穩定,不確定性變低,未來現金流量變得比較容易易預測。產品成熟期與企業的穩定發展期相似。(四)衰退期產品生命周期的第四個階段是衰退期,衰退期的產品差異較小,使得顧客更注重價格,產能出現過剩,供大于求,只有能大批量生產產品,成本低且有自己銷售渠道的企業才具備競爭力。這時產品的價格、毛利空間都很低。
二、企業價值評估的方法及各方法的適用性和局限性
(一)市場法市場法是將被評估企業與參考企業、在市場上已有交易案例的企業、股東權益、證券等權益性資產進行比較以確定評估對象的價值。以交易頻繁活躍的同類企業的股價和財務數據為依據,選擇計算合適的價值比率作為乘數,然后用被評估企業相同指標乘以同類企業的指標乘數計算得到被評估企業價值的方法就是典型的市場法。市場法代表性方法有市盈率法、市凈率模型等市場法的基本公式為:被評估企業價值/被評估企業指標可比企業市場價值/可比企業指標
(二)成本法成本法是評估方法中理論最為成熟、使用最為廣泛的一種方法,但是一般不能作為唯一使用用的評估方法。成本法評估思路是評估對象的價值等于被評估企業資產的價值減去負債的價值,即在合理評估企業各項資產價值和負債的價值的基礎上確定評估對象的價值。成本法能有效規避其他評估模型中人為預測相關參數的主觀判斷影響,在非完全市場機制制經濟環境下,成本法在實際應用上更加方便操作且有效。成本法也有它的局限性。成本法是一種靜態評估法,僅考慮了資產的價值,而沒有考慮資產的未來盈利能力。沒有重視企業中的無形資產,不符合對目標企業資產進行全面評估的原則。而且2005年頒布的《企業價值評估指導意見(試行)》中指出:“以持續經營為前提對企業進行評估時,成本法一般不應當作為唯一使用的評估方法”。(三)實物期權法實物期權法是金融期權在實物資產投資領域的擴展,在企業價值評估中較少使用,但是對于高新技術企業或者高速發“”展、有很大經營靈活性的企業,期權方法能更合理的評估企業的價值。企業在持續經營過程中,會持有在一段時間內是否投資新項目的選擇擇權。(四)收益法收益法是指通過預測被評估企業未來收益,考慮貨幣時間價值,選擇合適的折現率計算出企業未來收益的現值以確定被評估企業的價值。在評估對象是資產組合時,運用收益法評估企業價值,能體現資產的組合效應,同時反映資產的獲利能力。收益法的缺點是無法規避評估結果的人為影響因素,即評估者對被評估企業未來收益的預計和對折現率的的選擇對評估結果影響較大。能夠較準確預測未來收益且能夠合理估算與企業風險相對應的折現率的企業適合采用收益法。
三、生命周期各階段下的評估方法選擇
處于初創期的企業,往往盈利很少甚至虧損,同時企業經營信息少,缺乏充分的歷史數據,所以市場法和收益法使用起來非常困難。特別是處于初創期的高新技術企業,期權項目繁多,而未來的收益很難準確預測,這使得收益法很難運用,實物期權法能有效彌補這方面的不足。處于成長期的企業,其成長潛力和擴張機會仍然很大,這時企業擁有的期權項目已經不如初創期那么多,收益的前景也已基本明朗。此日時可以用實物期權法,也可以使用收益法。成熟期的企業的生產經營趨于穩定,經營風險可預測,預期未來收益不會有大的波動,增長率是基本固定。成熟期企業以上的特點正是收益法適用的條件。衰退期的企業瀕臨破產,或勉強維持經營,此時的企業收益甚微,甚至連年虧損。幾乎不能滿足持續經營的前提,此時成本法適用。市場法適用于企業生命周期的所有階段,如果市場上有相似或相同的企業存在,就可以使用市場法。不過當整個行業被高估時,此方法評估出來的價值也被高估。
參考文獻
[1]黃偉麟,鐘夏雨,冼健.高新技術制造企業生命周期劃分的實證研究——基于資本市場四大板塊的經驗數據[J].經濟問題.2014(02)
[2]李曉非,金春華.基于企業生命周期的高技術企業風險特征分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2(04)
作者:李瑞娟 單位:河南省通信工程局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