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概念派生模型及其在人文科學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人文論譚》2017年第0期
摘要:根據外延較廣但內涵較淺的概念總對外延較窄但內涵較深的鄰近概念具有包含關系的原理,提出了基本概念A在限制條件G的約束下派生出新的概念族C的概念派生模型.用事物時空存在概念,人的分類,人生境界層次和漢語語法中關于詞的分類和句子的類型等實例,論述了概念派生模型的應用.
關鍵詞:概念;內涵;外延;派生模型
0引言
概念(concept)是反映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概念中的對象的本質屬性的總和,稱為概念的內涵;反映合適于該概念的一切個別對象,稱為概念的外延[1].概念思維在科學思維中十分重要.所謂概念思維,就是通過形成新概念以及改變舊概念來進行認識活動的方式.概念是思維的一種結構,用以在光怪陸離的現象中去把握本質.本質可以說是“變化中的不變”,這種不變的東西可以是事物現象后面的模式或秩序.科學就是在用概念揭示和把握對象的無限發展中不斷進步的[2].愛因斯坦說,研究人員和藝術家在創造過程中同樣是在建設著被我們創造的、充滿了概念和形象的世界.一切科學的使命都是要盡力理解整個世界的和諧,透過事物和感受的五光十色的外殼發現它們之間的簡單關系,透過漫無頭緒的各種事件去尋求其中的規律[3].科學發現和藝術創作都是人類思維的結晶成果,而概念是思維的一種結構表明,文學家的文學作品和為創作奠定基礎的科學文化基礎知識,也是某類概念的集合,它們有著共同的概念派生模型.本文是筆者關于人文領域概念派生模型的研究.
1概念派生模型
1.1模型及模型方法在創新思維中的意義模型及模型方法是科學發現的重要手段和邏輯工具.模型及模型方法具有較確定的理智和邏輯要素,它是人類創造性思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份,與其他的科學發現的邏輯方法如類比、歸納、演繹、分析等具有密切的聯系.模型和模型方法是人類所特有的想象能力的創造性運用,與直覺的洞察力相輔相成,成為創造性思維過程中最活躍的因素[4].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逞現一種反比關系;概念的內涵越深,其外延越窄,反之亦然.任何概念總包含著處延較窄但內涵較深的相鄰概念,而它自身又被相鄰的外延較廣的概念所包含.例如,中國人⊃廣西人⊃南寧人;境界⊃國界⊃省(區)界⊃縣(市)界⊃鄉(鎮)界等.這是包括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領域的任何概念間的關系和規律.科學思維總是按既定的形式去把握命題間的關系.一切知識只是任何憑借其形式而成為知識,知識通過它的形式來陳述所知的實況[5].當形式不止定性地還定量地把握關系時,形式就是數學的.數學形式是定量化了的邏輯形式.
1.2概念的屬性及概念派生模型科學概念都有其確定的內涵,并有其適用范圍,即概念的外延.概念內涵的多樣性可用n元謂詞表示.
2概念派生模型和事物存在的時態特征
主體和客體是一對重要的認識論范疇.無論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領域,從事認識活動的主體總是物質的、具有思維能力、創造能力的人.客體是進入主體活動領域并和主體發生聯系的客觀事物,是主體實踐活動和認識活動所指向的對象.客體有自然客體(自然界的事物和現象)社會客體(指社會存在以及由社會存在決定的社會意識)以及以物質形式為載體或外殼的精神客體(有精神活動,如思維、意識、心理等現象,有精神活動的物化,表現為精神產品,如科學著作,文藝作品等)[7].主體和客體都是客觀存在物.空間和時間是物質存在的固有形式,空間、時間和物質運動的不可分離性已被狹義相對論證實.閔可夫斯基稱之為“世界”的“空間G時間連續體”是用x、y、z、t四個坐標描述的,他把某一事件點稱之為“世界點”,按照物理學的說法,三維空間的“事件”,就成為四維“世界”的存在.時間是天體及其物體運動的自然屬性,是一種實實在在的運動形式,必然不可能為虛.由于天體運動是不可逆的,因此也不可能為負,僅有過去,現在和將來[8].
3概念派生模型在社會科學中的應用
3.1認識主體人的相關概念人是能動的認識主體,若對其給定不同的限制條件,則可獲得不同的分類概念.
3.2人生境界按照中國的哲學傳統,哲學的任務不是增加關于實際的知識,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而覺解,即了解與自覺則是關聯著人的精神境界的條件.在(5)式中,令A=精神境界,G=覺解,則C為:C⊃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10].我們現在提倡的雷鋒精神、道德模范標兵等,都是普及和提高人們精神境界的舉措.
3.3思維的相關概念思維是人類認識的高級形式,是人類反映客觀世界的一種重要能力.思維(thinking)是內在的心理認知歷程,在此歷程中,個體將心理上所認知的事件,經過操作過程予以抽象化,以便在心理上運作處理,對事件的性質予以推理判斷,從而獲得新的知識(Colnan,2007)[11].令A=思維,G=發展水平及憑借物,則C為:C⊃直觀動作思維、具體形象思維、抽象邏輯思維.科學和藝術的創新,都離不開創新思維.所謂創新思維,即改組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從而產生新穎的,具有社會價值的成果的思維.在概念派生模型中,令A=創新思維,G=特點,則C為:C⊃新穎性與獨特性,思維與想象的有機統一,發散思維與聚合思維相結合,邏輯性思維與非邏輯性思維的統一[12].羅巴切夫斯基(NikolaslvanovichLobachevsky,1792-1856)將歐幾里得幾何中在邏輯依據上不涉及平行公理的部分,同一個與歐幾里得平行公理(或其等價命題)相反的命題(叫做“反第五公設”)放在一起作為基礎,進行嚴格的邏輯推理,創建了一個與歐幾里得幾何定理差異極大的非歐幾何體系[13].吳承恩的«西游記»,曹雪芹的«紅樓夢»,魯迅的«阿Q正傳»,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等中外名著,都是具有社會和文化價值的創新思維成果.
3.4語法的相關概念人類思維與言語、語言有不可分割的聯系,人的認識活動、人的思維只有在語言材料基礎上才有可能,可見思維有其社會性.馬克思說,語言是思想的直接現實.
3.5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若令A=中國圖書,G=涉及的范圍和題材內容的特點,則C為:C⊃馬列主義、思想,哲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綜合性圖書.若令A=哲學,G=內容的特點或地域,則C為:C⊃哲學理論,世界哲學,中國哲學,亞洲哲學,非洲哲學,歐洲哲學,大洋洲哲學,美洲哲學,思維科學,宗教[14].
4結語
人的思維意識是腦的一種特性,是腦活動的產物.概念是思維的一種結構,它能把握事物的本質.根據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領域,外延廣的概念總是包含著其鄰接的外延較窄,內涵較深的概念的關系和規律,提出了基于基本概念A和限制條件G而派生概念C的概念派生模型.由于主體和客體是一對重要的認識論范疇并客觀存在,根據空間和時間與物質存在的不可分離性原理,應用概念派生模型,論述了事物存在的充要條件和時態特征;論述了人依不同限制條件的分類;對人生境界、思維的相關概念及詞和句子的類型等,闡釋了概念派生模型的應用.由于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所有領域都有概念派生問題,因此,本文提出的概念派生模型,對其他領域也具有理論和實用價值.
參考文獻:
[1]谷超豪.數學詞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
[2]周昌忠.科學思維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3]蘇霍金.藝術與科學[M].王仲宣等譯,北京:生活,讀者,知識三聯書店,1986.
[4]章士嶸.科學發現的邏輯[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5]洪謙.邏輯經驗主義(上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
[6]童新華,韋杰文,鐘業勛,等.概念派生邏輯及其在測繪學中的應用[J].桂林理工大學學報,2013,33(1):86G87.
[7]齊振海.認識論新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8]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相對論[M].易洪波,李智謀,譯.重慶:重慶出版集團,重慶出版社,2009.
[9]鐘業勛.數理地圖學[M].北京:測繪出版社,2007.
[10]馮有蘭.人生的境界[A].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必修)語文(第五冊)[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11]張春興.現代心理學-現代人研究自身問題的科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12]劉金銘,等.心理學[M].北京:中國三峽出版社,1999.
作者:吳麗芳1,胡佳瑩1,2,鐘業勛1,3單位:1.廣西師范學院,a.北部灣環境演變與資源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b.廣西地表過程與智能模擬重點實驗室,2.中國版畫博物館,3.海軍工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