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社會主義價值體系的構建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社會科學戰線雜志》2014年第三期
一、全面構建社會主義價值體系: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
以國家為基本單位的現代社會,有著復雜的內在結構,而其深層結構就是社會的價值體系。價值體系對于社會猶如血脈對于人體一樣,它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社會的價值體系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結構系統,它本身又是由不同的體系構成的,如經濟價值體系、政治價值體系、文化價值體系、社會價值體系、生態價值體系等。而且,在所有這些不同層次、不同維度的價值體系之中,還有一個作為其中心或核心的體系,這即是我們所說的核心價值體系。一個社會的價值體系就是以其核心價值體系為核心的不同層次、不同維度的價值體系(它們可統稱為“子體系”)構成的龐大的復雜價值體系。一般地說,核心價值體系是價值體系的核心,也可以說是靈魂,而具體價值體系是它的具體化。如果說核心價值體系是心臟,那么具體價值體系及其要素就是血脈網絡。不言而喻,心血管系統不只是指心臟,也包括血管;社會價值體系同樣不只是指核心價值體系,也包括具體的價值體系。核心價值體系與具體的價值體系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否則就無所謂真正意義的核心價值體系。更重要的是,如果只有核心價值體系,而沒有具體價值體系,核心價值體系的價值追求和要求就不能傳達到現實的社會生活;這就猶如只有心臟而沒有血管系統,養分就不能輸送到身體的各個部分一樣。因此。我們不能始終孤立地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而要將它與其相關的具體價值體系一同構建。如果只是孤立地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而忽視相關具體價值體系的構建,其結果可能是:一方面,它根本不可能建立起來,因為它是孤立的,沒有與社會生活關聯起來,它缺乏必要的養分;另一方面,即使它建立起來了,也只是理論上的理想,而不可能變為現實,因為它沒有與現實對接的通道,沒有通過細化使它滲透到社會生活。
社會價值體系非常復雜,核心價值體系與具體價值體系以及具體價值體系之間難以齊步構建,可以有先有后。從西方近現代價值體系建設的歷史經驗來看,西方從17世紀甚至更早就開始了核心價值體系的構建,而資本主義價值體系的具體體系(特別是政治體系、法治體系)到18世紀才開始分別在各國構建。而且,西方資本主義價值體系的構建是自下而上的,從民間開始然后通過政治革命上升為主流意識形態并進而構建完整價值體系的。我國當前構建社會主義價值體系的情況與西方當時的情況有很大的不同。我國是在這樣的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價值體系的: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早已建立,并且經過了半個多世紀的社會主義建設,更重要的是,自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以來,黨中央已經確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及其建設的戰略部署。在這種條件下,我國必然要在繼續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構建的同時,提出構建使之具體化和現實化的具體價值體系,從而全面完成構建社會主義價值體系的任務。從一定意義上講,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為依據和指導,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構建社會主義價值體系的各個具體體系,全面構建社會主義價值體系,是擺在當代中國面前的主要任務或更突出的任務。只有完成了這項任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追求和要求才能真正落到實處,轉變為社會主義文化,轉化為人們的內心信念和行為準則。當我們完成了這項任務的時候,我國才真正形成國人引以為自豪的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中國價值觀,才會真正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當前,從黨政領導干部到普通百姓,普遍感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核心價值體系的社會公眾認同度不高,難以入耳入腦。這種情況不只是人們的感覺,也得到了社會調查的數據支持。新近的社會調查數據表明,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非常認同的只占調查對象的23.9%,有點認同的占44.9%,不認同的占12.2%,說不清的占18.5%。即使我們不考慮有點認同的,僅看不認同和說不清的,其比例就占30.5%,占被調查對象的近1/3,更何況還有近45%的被調查對象只是有點認同。2006年在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上就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概念和內容以及建設的要求,這么多年來,我們也采取了各種形式和措施進行宣傳、學習、貫徹、落實,但調查表明,它的社會認同度還不高。真正認同的僅占約24%,不到被調查對象的1/4。①導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認同度不高的原因是非常復雜的,但可以肯定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么多年來還較多地停留在理論的層面,停留在核心的層面,而沒有使之在理論上具體化為不同層次和不同維度的子系統,也因為如此,它也沒有辦法現實化為制度、法律、政策和社會生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認同度不高的現實情況表明,全面構建社會主義價值體系是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必由之路。在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同時構建使之具體化和現實化的社會主義各種具體價值體系,或者說,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價值體系,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十分緊迫的。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已六十多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容已在不少方面具體化為制度、法律、政策、措施,正在對社會生活發揮著作用。如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僅停留在核心的范圍和理論的層面,今天的中國社會也不會是社會主義性質的。但是,有兩點值得我們特別注意:其一,我們過去只是根據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有關社會主義理論的要求制定制度,而根本沒有意識到要根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來構建與之相應的具體價值體系。我們雖然有了很多制度,但由于并不是有意識地根據核心價值體系制定的,因而不一定真正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要求;而且由于沒有系統地從理論上構建和從方案上設計,因而這些制度等等也不可能是系統、完整的。實際上,在改革開放前,我們甚至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意識和概念都沒有,更談不上使之具體化、現實化了。其二,即使我們承認改革開放前已經有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或者與之類似的東西,但是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以來確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有許多新的內容和要求,與改革開放前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有相當大的不同。因此,在黨中央系統提出并闡述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之后,很有必要進一步以之為核心逐步從理論上構建完整的社會主義價值體系,同時努力在實踐上踐行,實現社會主義價值體系構建的理論與實踐良性互動、相互促進。
二、社會主義價值體系的結構及特點
文明社會形態的價值體系通常是有其自身的結構的,這種結構包括一種核心價值體系以及服務于核心體系的多層次、多維度的具體價值體系。當然,并不是每一種社會的價值體系的結構都是完整的,也并不都是自相一致的。但是,一個社會的價值體系的結構越是完整、越是自洽,其功能就越是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同時,社會的價值體系通常是指社會現實背后的那種規定整個社會價值追求的深層結構。它是客觀存在的,但并非自發生成的。在文明社會,社會的價值體系都是人為構建的,其構建的過程通常是從理論構建到方案設計再到實踐構建的過程。因此,社會客觀存在的價值體系通常是理論價值體系的現實化。由于現實的價值體系的生成有一個過程,因而就會存在那種處于生成中的價值體系。我國的社會主義價值體系就是我國正處于生成中的價值體系,要使這種價值體系的功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就必須使它的結構完整和自洽,而其前提就是這種價值體系的理論設計必須科學合理。新中國建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一直都在致力于構建社會主義價值體系,而且其成效是舉世公認的。但是,我們所構建的社會主義價值體系還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特別是從結構上看存在著一些缺陷和內在不一致甚至矛盾的地方。正因為如此,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才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我國致力于構建的是社會主義性質的價值體系,那么我們所要構建的價值體系應該是什么樣的才能使其具有社會主義性質呢?一般地說,社會主義價值體系作為一種社會價值體系是由核心價值體系以及為之服務的多層次和多維度的具體價值體系構成的。既然如此,那么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之外,社會主義價值體系還應包括哪些具體價值體系以及不同具體價值體系之間的關系怎樣呢?社會主義價值體系作為我國社會的價值體系,其結構是非常復雜的,從不同的角度看可以有不同的結論。不過,筆者認為,從以下兩個角度考慮它的結構有助于對它的把握:一是從內在的結構要素考慮,二是從整體的功能劃分考慮。從內在結構要素看,根據我國目前對社會生活主要領域的劃分,社會主義價值體系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核心,包括社會主義的經濟價值體系、政治價值體系、文化價值體系、社會價值體系和生態文明價值體系。核心價值體系是核心,其他價值體系是核心價值體系在社會生活不同領域的體現,是核心價值體系的具體化和現實化。每一個具體價值體系又包含著不同的子體系或要素。從整體功能劃分看,社會主義價值體系包括目的價值體系、手段價值體系、規則價值體系和控制價值體系。目的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社會所追求的各種價值目標的集合,既包括社會的終極價值目標,也包括社會生活各個領域、各個層次的具體價值目標。例如,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就是我國現階段的終極價值目標,而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等12個價值理念則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較為具體的重要價值目標。手段價值體系包括我國確立的追求各種目標的根本手段和各種方面、不同層次的手段所應體現的價值要求,這些手段可以體現為政治手段、經濟手段、文化手段、社會手段等方面。規則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規則體系所體現的價值要求。規則體系是社會規定或倡導的人們在追求價值目標的過程中應該遵循的各種規范的集合,規則價值體系則是規則體系所應體現的價值要求的集合。規則價值體系也存在著根本性總體性價值要求和各種不同方面、不同層次的價值要求。控制價值體系是指這種控制體系所應體現的價值要求。顯然,從整體功能看的社會主義價值體系,其中的核心價值體系是沒有顯示出來的。但是,它是社會主義目標價值體系、手段價值體系、規則價值體系和控制價值體系中的核心內容。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也應該相應地包括這四個方面的內容。從這種意義上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社會主義價值體系是同構的,只不過它是各種具體價值體系中的內核,各種具體價值體系都是為實現這種內核的功能服務的。從總體上看,社會主義價值體系至少應具備如下五個特點:第一,完備性。社會主義價值體系應當是完備的,無論是從內在結構要素看還是從整體的功能劃分看,它都應該是結構要素完整齊備、功能發揮正常的,不能有任何要素缺失,也不能有任何功能失常。一旦要素及其功能發生問題,整體價值體系就會發生問題,甚至崩潰。第二,自洽性。社會主義價值體系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它的內部各要素必須是相互一致、相互協調、良性互動的,不能相互沖突、矛盾、抵消。否則,社會主義價值體系就不能發揮正常的功能,甚至陷入崩潰的境地。今天我國社會生活中存在著許多嚴重的社會問題,如社會不公、官員腐敗、環境污染等等。導致這些問題的重要根源之一就是我國目前的價值體系本身存在著沖突。第三,原則性。社會主義價值體系不同維度、不同層次的要素都體現為基本價值原則,核心價值體系體現為基本價值原則,不同維度、不同層次的具體價值體系體現為不同維度、不同層次的具體價值原則。整個社會主義價值體系實際上是社會主義價值原則體系。明確這一點非常重要,不能將社會主義價值體系僅僅理解為一種理論體系,而應將其理解為原則體系及其得以貫徹實施所形成的社會深層結構。從這種意義上看,社會主義價值體系建設就是社會主義價值原則確立和貫徹的過程。第四,兼容性。一般來說,一個社會的核心價值體系是該社會區別于其他社會的根本規定性和顯著標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亦如此。它是社會主義社會與所有其他形態社會的分水嶺。正因為核心價值體系具有這種性質,所以體現它的社會價值體系也是各不相同的。但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不同社會的核心價值體系迥然不同,但體現它的價值體系則具有兼容性。第五,可實施性。所有社會主義價值體系的原則都是需要貫徹實施的,但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原則更多是作為確立其他價值原則的依據,更具有指導性,而社會主義具體價值原則則更具有針對性、可操作性,可以在現實生活中加以實施。正因為有了這些具體的價值原則,社會主義價值體系才能從原則到現實。也正是從這種意義上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必須包括社會主義具體價值體系建設,要使兩者一致和協同起來。只有這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所確立的基本原則才能具體化和現實化,才能與現實生活對接和貫通。
作者:江暢單位:湖北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