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職英語教學中的人文素質培養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通過分析高職英語教學中進行人文素質培養的必要性,對人文素質培養的途徑進行了重點探析:一是,加強教材建設;二是,轉變教育教學觀念;三是,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四是,加強對學生課后學習的指導。并對如何實施“大英語”教育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高職英語;人文素質;培養
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是高級應用型人才,對“應用型”要有一個全面、科學的認識。目前,在高職教育教學實踐中,有一種“專業主義”“職業主義”傾向,不管是什么“主義”,實質就是過于功利化,功利化具有不可持續性。筆者認為,高職人才培養至少應具備三個方面的素質,即科學素質、人文素質和專業素質。本文擬就高職英語教學中人文素質的培養進行一些探析。
一、高職英語教學中人文素質培養的必要性
(一)高職英語教學現狀學生方面,現在國內多數高職院校,英語雖是必修課,但就大部分學生而言,他們的學習目標和學習動力依然是獲得相關的英語等級證書,為考試而學,為證書而學。教材方面,目前大多數高職英語教材非常實用化,所選材料多涉及英語學習方式與方法、休閑娛樂、體育運動及有關科普知識等,文化等有關人文素質方面的信息含量低。教師方面,部分教師思維方式固化,知識老化,依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上只是對詞匯、語法等知識點進行講解,對作者的人生閱歷、文章的寫作背景以及文章背后蘊含的哲理等很少進行啟發和引導,這樣的課堂教學猶如喝白開水,沒有味道,學生聽后缺乏思考和啟迪。
(二)人文素質是高職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文素質是指人們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綜合品質或達到的發展程度。人文素質包括四方面的內容:具備人文知識,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遵循人文精神。在人文素質的四個方面中,人文精神是核心。人文素質的形成主要依賴于后天的人文教育,而人文教育首先是人文學科的教育。包括語言教育、歷史教育、藝術教育、道德教育和思想教育等。人文素質培養首先要加強對學生的“公民意識”教育,包括責任意識、公德意識、法律意識和權利意識等,高職畢業生首先是一位中國公民,把高職學生培養成具有與時代共同進步能力的現代文明公民,這是高職教育的首要責任。同時,要加強對學生的全面塑造和培養。“教書育人”中的“教書”主要是指知識的傳遞和技能的訓練,而“育人”主要是指人格的塑造與完善?!皩I教育”主要是教會學生如何做事,而“人文素質”主要是教會學生如何做人。高職畢業生不僅要有“匠人精神”,更要有“人文情懷”。高職英語教學是對學生進行人文素質培養和教育的重要陣地,理應擔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把英語語言教學與人文素質培養結合起來,努力探索如何在高職英語教學中進行人文素質培養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二、高職英語教學中人文素質培養的途徑
第一,加強教材建設。教材是教師進行教學和學生進行學習的依據和范本,一部好的教材能使教學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一部好的教材也必須是知識性與思想性的統一。因此,選擇一部好的教材是高職英語教學的首要任務,對搞好高職英語教學意義重大。但在目前市場經濟條件下,對高職英語教材并沒有統一的版本要求,市場上高職英語教材大量涌現,近年雖編寫了不少優秀的高職英語教材,但也不乏粗制濫造者,這就要求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組織者和英語教師仔細甄別,擇優棄劣,為搞好高職英語教學奠定好的基礎。
第二,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培養高素質的人才,要有高素質的教師,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教人者先育己”。就教師自身而言,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F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新技術、新觀念不斷涌現,學生不但是學生,更是社會人。教師的教學要“接地氣”,就要不斷學習,以更新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這樣才能與時俱進,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就高職英語教學目標而言,決不能僅僅把它定義為聽、說、讀、寫等語言知識和技能的傳輸。英語是一門知識性、思想性很強的人文學科,高職英語教學一定要把語言知識傳輸,跨文化教育和人文素質培養有機結合,才能有更好的綜合效果。就教師與學生而言,要真正樹立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尊重學生,熱愛學生,關心學生,特別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由此教師也必然會受到學生的尊重與愛戴,從而為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創造良好的氛圍。
第三,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課堂教學是高職英語教學的關鍵環節,是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的重要陣地。就教學方法而言,教師要從“教”變“導”。好的教師是教會學生如何發現真理。教師要研究怎樣“帶著學生走向知識”,而不是“帶著知識走向學生”,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生一旦掌握了學習方法,就為其終身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例如,現在高職英語教材里多收錄有名著節選,課堂上處理這些文章時,如果只是對大意進行講解,那也只停留在獲取信息階段,雖達到了講解與閱讀的目的,但沒有寓人文素質教育于語言教學中。再如,有些文章涉及人際關系和行為規范,教師理應借此對學生進行啟發引導,教育學生對自己要自尊、自愛,對待他人要真誠熱心,對待工作要認真的人生態度;還可通過對有關作品的分析,揭露和批判拜金主義、個人主義、爾虞我詐等丑惡現象,使學生分清善惡,明辨是非,樹立正確的倫理道德標準,用有限的文章達到人文素質教育的目的。就教學手段而言,可以適當增加多媒體的應用?,F在的高職英語教學課堂,早已不是一本書加一支粉筆的時代,多媒體集音頻、視頻、圖形和文字等于一體,對青年學生有較強的吸引力,適當使用多媒體,可以使學生更加直觀、詳細地看到教師要講的課堂內容,對一些重點、難點的講解也會更形象、具體。同時,在互聯網和多媒體時代,教師也可以提供與教材課文有關的更多信息和資料,從而提高語言教學和人文素質培養的課堂效果。此外,值得強調的是,在高職英語教材中,還多涉及一些英語習語或諺語,如“Wherethereisawill,thereisaway”(有志者,事竟成);“Difficultygivesintoastrong-willedman”(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Practicemakesperfect”(熟能生巧);“Ifweareunit-ed,braveandstrong,wecanovercomeeverything”(堅強、勇敢、團結的人可以克服一切困難);“Oneboyisaboy,twoboyshalfaboy,threeboysnoboy”(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等。
以最后一個為例做一個分析,這條諺語至少給我們三點啟示:一是,從管理學角度看,只要涉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就有一個協調和建立制度等問題;二是,在日常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有一個相互理解和相互幫助的問題;三是,如果是一個團隊做事、創業、搞科學研究或技術攻關,還有一個增強團隊意識的問題。由此可以看出,這些習語或諺語包含著做人、做事的深刻哲理,教師可借此對學生進行教育,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第四,加強對學生課后學習的指導。課堂教學時間畢竟有限,學生的課后學習和閱讀是課堂的延伸。鑒于此,教師還要加強對學生課后學習的指導。指導的方式可以靈活多樣,如教會學生多觀察和思考,處處留意皆學問。還有,可以給學生推薦一些閱讀書目,特別是一些名人傳記,幫助學生既立志又勵志。這樣使學生的閱讀更具系統性,避免片段化閱讀。三、結語高職英語教學是高職教育教學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由于種種原因,目前高職英語教學正面臨比較嚴峻的挑戰,如學生英語基礎薄弱、英語課時不足等。為此,筆者認為,高職英語應實施“大英語”教育,具體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把聽、說、讀、寫等語言知識和技能的傳輸與跨文化交際、人文素質培養有機結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二是,課內課外相結合,有效拓展學生的視野;三是,日常教學與英語等級考試相統一。日常英語教學與等級考試并不是矛盾和對立的,等級考試也是對日常教學的一種檢驗,只要協調好,二者是可以兼顧的。只有如此,才能有效提升高職英語教學效果,高職英語也才能行穩致遠。
參考文獻:
[1]耿偉.新媒體時代大學英語任務型教學的創新實踐探索[J].教育現代化,2016(32).
[2]束定芳,莊智象.現代外語教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8.
[3]蔡蕓.培養復合型人才的有效方式———商務英語專業課程評價[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1(4).
作者:左尚鴻 單位:四川機電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