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民族聲樂演唱藝術的展望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繼承與革新
近幾年來,在CCTV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的舞臺上又出現了一支唱法,那就是原生態唱法,此種唱法可以說是繼戲曲唱法之后的又一種天籟之音,以CCTV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金獎得主李懷秀、李懷福為代表的這一種唱法贏得了廣大廣眾的喜愛,那么長期以來這種唱法我認為是存在的,他是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有一筆不可估量的財富,中華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孕育著多種音樂文化。到如今,我國的民族聲樂演唱藝術與這些唱法到底有多少關聯呢?在民族聲樂演唱的過程中,以王宏偉演唱為代表的陜北民歌,高亢嘹亮,大氣宏偉,這樣的聲音是怎么樣發出的呢?他既不完全是西方的美聲發聲方法,也不完全是我國的戲曲唱法和原生態唱法,這般天籟之音就是當今的民族聲樂唱法。他吸取了我國的戲曲演唱方法與原生態唱法的優點,借鑒了西方聲樂的科學發聲方法,經過這樣的繼承與不斷的革新,他們把當代的民族聲樂演唱發展到了一個極高的點端。
二、如何處理好借鑒與發展的關系
借鑒與發展是兩種知識的有機結合,更是一種能力的表現,通過對中國戲曲,西洋唱法的不斷了解,對當代民族聲樂的發展歷程,聲樂理論以及演唱技巧有了進一步的研究和探索。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中國民族聲樂紛紛涌入各個高校,在幾代人的不斷努力和探索下把中的民族聲樂又推向了一個新的浪潮。隨著改革開放,中西方文化也得到了進一步的交流,從而大量的音樂工作者在以傳統民族聲樂為背景的前提下,借鑒了西洋唱法的發聲方法,經有機的結合成為一種中國獨有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型聲樂藝術。
(一)借鑒與發展我國的民族聲樂藝術主要結合民歌、曲藝、戲曲、以及民族風格的創作歌曲統稱為名族唱法,但當今的民族唱法已經不在包涵曲藝,戲曲,而僅僅指的是民歌和民族風較濃的創作歌曲的演唱。在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下,我國當代的民族聲樂演唱藝術也必須不斷創新,不斷的注入新的時代精神和社會內涵。在借鑒西洋唱法的過程中,必須緊扣我國的傳統民族唱法,使兩種文化恰當融合,從而使我國民族聲樂更具有民族性,時代性和科學性。
(二)借鑒與創新當代的名族聲樂演唱藝術是在借鑒美聲的發聲方法,吸氣量足,容易控制,高音部分主要以頭腔共鳴為主,恰當使用真假聲的混合,從而發出的聲音具有穿透力強、集中、亮麗的特征。運用適當的口腔和胸腔共鳴,加大音量,是民族聲樂演唱藝術更具震撼力和更強的藝術表現力,這種演唱方法就是當代的民族唱法,它更具有科學性、時代性、藝術性和民族性。我國當今的民族聲樂演唱藝術已得到更多觀眾的喜歡,這種唱法已具備了一定的時代感。如今的民族聲樂演唱藝術已不再是傳統的民族聲樂藝術,它大膽的借鑒了西洋美聲唱法的精髓,結合我國的民族風格、民族語言大膽的進行修改和突破,經過創新使演唱技巧不同于我國的傳統民族聲樂演唱方法,這種唱法更能使用于各種不同風格的歌曲演唱,同時也能演唱各種藝術歌曲,包括歌劇。我們應當大力維護和提倡這種唱法,這也是我國民族聲樂的發展趨勢和走向世界的前提。
三、如何做到共融整合
(一)相互借鑒、共同提高西洋唱法主要以意大利為代表的美聲唱法(美好的歌唱)后期發展于歐洲,20世紀初傳入我國,美聲唱法講究正確的呼吸、精確的音準和音色的統一、語言端正以及音質優美等條件。更有專家提出過“歌唱的藝術就是氣息的藝術”,在美聲唱法中呼吸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它是歌唱的動力,也是表現藝術的重要手段。在民族聲樂演唱藝術中,氣息也是一個致命的內在問題,如今的民族唱法呼吸從力度上講要比美聲的呼吸淺一些,美聲唱法的呼吸著力點在于胸腔,而民族唱法的呼吸著力點更多是在于頭腔,演唱時要求有靈活的呼吸控制能力和飽滿的氣息支撐,從而把作品演繹得更加生動,更具有表現力。運用兩種方法的有機結合使民族聲樂演唱藝術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二)相互包容、共同發展在發展我國民族聲樂演唱藝術事業上,我們應當把一切有利于發展和提高我國民族聲樂演唱藝術的經驗和方法吸取過來,取之精華,為我所用,盡可能地發展自己和豐富自己。在借鑒和發展的過程中就會涉及到兩種知識的融合問題,要做到恰當的融合,就必須通過科學的發聲方法來練聲,如“鼻腔哼鳴法”“鼻腔腰腹呼吸法”和“橫膈膜呼吸法”等,這樣既可以來訓練人們的演唱技巧,也可以豐富歌手的情感表達。如今的部分創作歌曲演唱難度非常大,如果不用科學的發聲方法來演唱那是根本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的。在掌握科學的發聲方法后,這種發聲技巧不但會讓歌手在演唱各類歌曲時游刃有余,而且在歌唱時會更加的生動感人。
四、中國民族聲樂的大繁榮
我國的民族聲樂藝術及民族唱法已具備了很高的藝術水平和演唱方法。從清代末開始,我國的民間藝術(戲曲、曲藝、歌曲)逐漸繁榮,演唱水平得到不斷的提高,因民族的不同從而形成了不同的演唱風格。新中國成立以后,一部分愛國志士紛紛回國(如老一輩歌唱家、教育家蔣英同志),并把國外的歌唱方法帶入了中國的各個高校,在中國的社會背景下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的藝術人才,從而也為我國的聲樂藝術翻開了新的一葉。近幾年來,我國民族聲樂在飛速發展,它在演唱和創作上都已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頂峰,已經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又一個新的體系,到至今為止我國的民族聲樂演唱藝術及民族聲樂作品已經達到了空前的繁榮。在以后的民族聲樂演唱藝術中,我們要繼承傳統,也要不斷的借鑒和創新,音樂不分國界,民族的也就是世界的,我們作為一名歌手,在演唱我國民族聲樂作品時要做到讓聽眾耳目一新。我相信在我們的不斷學習和努力下,中國的民族聲樂演唱藝術會很快的發揚光大,讓我國的民族聲樂屹立于世界的頂峰。
作者:錢樹林單位:云南藝術學院文華學院音樂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