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微信公眾平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文章概述了微信公眾平臺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論述了微信公眾平臺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應用。探索基于微信公眾平臺拓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加強專業隊伍建設;加強輿情分析和引導;注重線上宣傳和線下實踐相結合。
【關鍵詞】微信公眾平臺;思想政治教育;應用
從1987年到2017年,中國互聯網產業30年時間里的發展可以用“突飛猛進”四個字來形容。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不斷轉型優化,新媒體行業也正在不斷融入我國社會經濟和民生生活的各個領域,成為影響中國未來發展的重要因素。高校作為思想政治工作前沿陣地,肩負著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任務。因此,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新媒體成為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平臺。
一、微信公眾平臺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2015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中強調“切實把網絡輿論引導作為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推動廣大高校師生成為網絡空間清朗起來的一支重要力量,引導高校網絡文化健康發展”。2016年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在這個方針指導下,應當依據“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的原則,靈活運用微信等新媒體技術,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傳統優勢與現代新媒體技術相結合。據騰訊微信影響力報告,2016年微信公眾賬號數超1000萬,日文章數超70萬,是目前最活躍的新媒體之一。2016年微信使用狀況調查顯示,微信用戶平均年齡26歲,86.2%的用戶在18~36歲之間,其中大學生是最主要的構成群體。“95”后大學生他們思維活躍,善于接受新鮮事物,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都不夠成熟,很難真正認識到事物的本質,由于自身甄別力判斷力不足,容易被錯誤信息蒙蔽,被錯誤社會思潮迷惑。如何緊密結合大學生精神動態和思想實際,充分利用微信新媒體占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政教育的網絡陣地,切實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感、吸引力和有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研究課題。
二、基于微信公眾平臺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應用
在新媒體飛速發展的今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充分利用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載體,在內容選擇和形式設計方面精心安排,潛移默化、點滴滲透地影響大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實現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紅色文化的熏陶作用、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習和踐行,打造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思政宣傳內容。
1、凸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功效(1)以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為重要抓手。為學習貫徹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高校思政工作者應以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為重要契入點,與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技術相融合。運用學校、團委和各分院等微信公眾號、網站、微信群、QQ群等新媒體平臺進行弘揚和宣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啟動實施“中華經典晨讀”活動。在校大學生每天早晨課前10分鐘,由領讀者帶領全班同學誦讀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詩詞篇章。誦讀內容以學院編寫的《中華經典晨讀百篇》讀本為準,學院、團委和各分院的微信公眾號廣泛宣傳經典晨讀的內容,線上線下結合增強優秀傳統文化的感染力。楊凌職業技術學院還開展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二十四節氣暨農耕文化”主題教育工作。用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的線上線下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動,提升廣大師生的文化自信,用文化教育人、培養人和感染人,打造具有特色的校園文化。(2)以“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復興重任”主題教育活動為載體。“95后”大學生自我意識普遍強烈,需要正面激勵和引導教育。紅色文化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其內容資源豐富,每一處革命圣地、每一件珍貴文物、每一堂專題黨課都是鮮活的教材。高校思政工作者可以有效利用我國重大紀念日為契機和當地文化資源開展革命文化教育。為了增強學生愛國意識,培育學生愛國熱情,提振校園精氣神,楊凌職業技術學院持續開展紀念“一二九”愛國教育活動和“升國旗•唱國歌”的愛國教育活動。學院微信平臺可以設置革命文化板塊、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板塊。革命文化板塊包括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等內容,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板塊包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夢、黨的精神等內容。微信持續推送與持續的校園實踐活動相結合,引導莘莘學子能充分了解黨的歷史和國家發展歷史,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成為又紅又專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接班人。(3)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思想引領。在高校思想政治會議上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在高校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要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育人優勢,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學院微信平臺設置身邊的榜樣欄目,宣傳報道高校優秀大學生發奮圖強、追求上進的先進事跡,在大學生中間進行廣泛宣傳,以本校的真人真事為素材,輔以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微信推文等形式進行展示宣傳,以榜樣的力量去影響和激勵大學生積極向上不斷進步。
2、打造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宣傳內容(1)打造微信平臺文化精品欄目。微信公眾平臺的運營中,核心是內容。傳統文化是中國文化軟實力的文化基礎和靈魂。打造優秀傳統文化精品欄目的意義在于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的生活,努力激發大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新精神,營造求真、務實、創新、進取,建構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在微信公眾號的宣傳建設活動中,注重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德等核心思想觀念對學生的感召作用。引導學生將中華文化核心理念結合時代要求闡發為優良班風,以優良班風帶動優良學風校風,打造校園精神文化高地,更好地發揮校園文化活動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重要作用,實現“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的效果。(2)打造有深度吸引力的育人楷模。曾在2013年9月26日第四屆道德模范提名獎會議時指出“道德模范是社會道德建設的重要旗幟”。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可以選取在師德師風、教書育人等方面均有突出表現的先進教育工作者的故事,以“講述好故事”的形式學習和宣傳他們的個人先進事跡。微信平臺可以設置名師風采、學習榜樣、最美學子等欄目宣傳報道。運用新媒體講述高校的育人楷模的先進事跡,講述有情懷的好故事,不僅集中體現了新時期廣大教育者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形象和新風貌,同時充分發揮其育人楷模的示范引領作用。用最真實的故事,號召廣大在校師生能夠一起學習宣傳,共同營造高校良好的學風和校風。(3)注重微信公眾平臺的內容原創。微信公眾號作為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載體,高校要以內容為王,注重內容的原創性和政治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設立獎勵制度,鼓勵全校師生踴躍投稿,鼓勵師生推送符合大學生學習、工作、生活的原創正能量文稿或微視頻,這有利于構建大學生喜聞樂見且多樣化的文章內容,同時帶動大學生自身的積極性,由“被動”轉變為“主動”的創新形式。激勵在校大學生積極投稿、制作和宣傳。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充分運用發揮大學生群策群力的作用,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堅持打造校園文化品牌建設。各學校、各學院的微信團隊可以相互學習、相互借鑒,不斷提升微信平臺的質量。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深入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紅色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牢牢掌握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踐行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利用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的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功能,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搶占思想線上陣地,務實線下教育。通過“潤物無聲”的思想政治教育,潛移默化地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和精神價值的倡導,構建高校育人新環境。
三、基于微信公眾平臺拓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
1、加強專業隊伍建設高校存在微信團隊管理的人員短缺,負責新媒體宣傳的老師和學生因其他工作學習的任務而分身乏術,也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挖掘新媒體的特色功能,也更不可能利用新媒體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途徑。因此,高校應合理組織、構建專業微信公眾平臺的新媒體人員。同時注重對專職新媒體人員的培養,通過加強培訓、提供政策支持、加強線下互動交流等方式,提升網評員撰寫能力;調動廣大師生參與到新媒體中來的積極性,建立起一支涵蓋全校各部門、各院系的通訊員志愿者隊伍,形成人人參與的新媒體的新格局。2、加強輿情分析和引導由于新媒體區別于傳統媒體所具有的開放性、虛擬性、信息傳遞的廣泛性和快捷性等特點,大學生對于信息的判斷還不是非常準確,容易被一些不良思想影響,也很容易受到其錯誤觀點的引導。因此,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高校應積極營造一個綠色安全的校園網絡環境,一方面是密切掌握學生關注的微信公眾平臺傳播內容是否積極向上是否健康,及時了解大學生的思想狀況和基本態度,能夠在突發情況下更好的引導大學生及時化解和應對危機。另一方面是要運用技術、行政和法律手段,加強高校微信公眾號的管理,高校尤其是遇到熱點事件必須要加大監控力度,同時通過微信公眾平臺等新媒體對大學生采取正確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工作。3、注重線上宣傳和線下實踐相結合在“大思政”背景下,高校應重視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課堂,也就是“微活動”,“微活動”的宗旨和意義是要建設好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服務性于一體的主題教育網站或校園微信公眾平臺。例如: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團委和各分院的微信公眾平臺廣泛宣傳“中華經典晨讀”活動,學院同時舉行了“十大節慶主題教育活動之“愛黨之情”中華誦讀比賽等線下微活動。通過線上宣傳線下實踐這種相結合的方式,不僅讓大學生親身了解傳統文化,增強其愛國意識,同時更加增強傳統優秀文化的感染力和認同感。高校應重視并積極開展各種生動活潑的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形成線上線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可以創新對大學生思想引領的方式,讓高校更加具體地了解大學生的思想情況,促進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作者:朱燕;段成章 單位:楊凌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