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音像檔案開發利用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云南檔案雜志》2015年第四期
“檔案就是探討歷史,對于理解當前的或過去的文化現象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只有通過這種方法可以向我們提供文化的精髓與內涵。”哈維巴斯廷也認為“如果說沒有被遺忘的只有文化,那么沒被遺棄的只有檔案”。目前,我國音像檔案的開發利用主要體現在城建方面,而有關梨園戲曲、民間手工藝的音像檔案開發利用較少。2000年,第十四屆國際檔案大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中,“檔案在休閑社會中的作用”議題的擬定,將檔案的休閑利用提升到了一個高度。面對工業時代的信息和技術革命,檔案工作者開始意識到檔案的休閑意義。因此,要將僅僅局限于歷史角度的檔案開發利用事業擴展到更廣闊的領域,音像檔案也隨之要走到更多的大眾面前體現它獨有的社會功能。
二、音像檔案開發利用社會合作的必要性
(一)社會文化發展的需要文化全球化的影響和文化追憶情結,促使音像檔案開發利用必須進行社會合作。全球化影響下,強勢文化對弱勢文化的沖擊和同化正在悄然進行,民族文化認同感逐漸淡化。曾經的音樂、影視作品、照片都是時代的記憶,人們對其特殊的追憶情節“激活”了音像檔案的文化傳播價值。音像檔案的獨特魅力和靈活多變的形式,更容易吸引社會公眾在利用檔案的同時享受文化與休閑,因此,必須要開辟新的服務領域和新的產品來適應這一明顯的變化與趨勢。
(二)現代技術發展的需要現代技術的發展對音像檔案開發利用手段產生了強有力的沖擊,同時現代技術的進步也在音像檔案開發利用中得以體現。多媒體技術的廣泛使用,完善了音像檔案的記錄、顯示和傳播等功能,更有力地吸引社會的關注和利用;四通八達的信息網絡覆蓋,促使一批虛擬音像檔案出現,基本實現全天候、超時空、無障礙共享。占有音像檔案資源的一方必須結盟現代技術才能在開發利用過程中事半功倍,國外不少大型媒體通過與第三方合作建設自己的媒體資產管理系統,社會合作是其獲得技術支持的必然途徑。
(三)當代傳媒發展的需要《全國檔案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提出:“通過加強與有關宣傳媒體聯系與合作,拓寬檔案宣傳渠道,發揮檔案文獻片、檔案展覽、網絡視頻節目生動直觀、傳播迅速的宣傳優勢,服務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當代傳媒的發展能使音像檔案開發利用告別傳統的“平面化、文字化”而向“立體化、信息化”發展。從上海音像資料館到上海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節目中心,再到上海新聞傳媒節目資料中心,這些更名不僅是資源共享理念的變化,也是當代傳媒發展的需要,是音像檔案開發利用社會合作的必然方向。(四)信息市場發展的需要信息市場的發展,使信息知識更新加快,人們對信息的需求呈現多樣化趨勢。這就要求音像檔案開發利用必須要擺脫單一的傳統服務模式,改單兵作戰為聯合攻關,實施合作聯盟,以開放的機制服務社會、滿足社會多樣化的需求。音像檔案開發利用的社會合作是以服務社會、共享資源、深度挖掘,從提供信息向提供知識轉移,提升音像檔案信息資源的價值、降低開發成本、分擔風險等為目標的合作,建立合作目標、利用資源集成、形成強大合力,能夠提高音像檔案信息開發速度和進入市場的速度,獲得較好的社會效益。
三、音像檔案開發利用社會合作方向
(一)旅游發展合作音像檔案和旅游發展合作,是一種新的旅游業營銷模式。通過開發利用音像檔案蘊藏的豐富文化資源,轉化為相應的文化產品,對于推動民族文化旅游業和民族文化產業的發展具重要的現實意義。
1.廣告片。城市(國家、地區)旅游宣傳廣告可以改善或提升廣告投放地區受眾對主體城市形象的認知,從而吸引游客并帶來經濟收益、提高城市知名度。借助音像檔案,廣告片能夠融入大量的鄉土記憶、增加其歷史厚重感,喚醒很多人的記憶和認同感。韓國在2004年制作的中國廣告宣傳片中以兵馬俑坑的全景式鏡頭為開始畫面,以中國傳統戲劇清唱為背景音樂,大量借鑒音像檔案所蘊含的信息,不僅充分展示了音像檔案的魅力,也拉近了兩國之間的距離。
2.攝影展。麗江古城、香格里拉、東方大峽谷等一些原本默默無聞的地方,因為有了照片才能被世界知曉。通過舉辦攝影展,能將音像檔案中美麗的風光向眾人展示,帶動旅游業發展。2014年12月,由新疆哈密地區行署主辦、哈密地區旅游局承辦的“傳奇絲路,甜蜜哈密”旅游圖片展在北京王府井舉辦,近100幅匯集大漠胡楊、天山雪松、雅丹地貌、民俗文化和珍稀野生動物等極具西域色彩的旅游圖畫,剛一鋪展,就吸引眾多北京市民和游客駐足觀看,不少人當場表示想去哈密一游。如此可見音像檔案的能力非凡。
3.民族表演。通過音像檔案還原民族歌舞,也是各地重大旅游支柱產業。以云南少數民族音像檔案為依據創作的大型綜合民族歌舞《云南印象》、《印象麗江》、《勐巴拉娜西》、《蝴蝶之夢》、《云嶺天籍》等,對豐富云南旅游業文化內涵,活躍文化市場具有積極作用,成為少數民族地區旅游業和文化市場新的經濟增長點。《印象麗江》自2006年7月開始正式公演,其中2010年接待國內外觀眾150萬人,實現營業收入1.8億元,贏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如今,西雙版納、張家界、鳳凰古城等競相效仿,由具有當地特色的民族表演帶動著旅游業的繁榮發展。
4.旅游紀念品。美國大片《國家寶藏》有一片段,男主角在美國國家檔案館購買《獨立宣言》的復制品,這讓不少檔案人眼前一亮。能否通過社會合作,將音像檔案開發成旅游紀念品進行銷售呢?如風景人物明信片、戲曲戲劇等音像制品、各類在音像檔案中出現的工藝仿制品等等。這樣不僅可以提高旅游紀念品的文化底蘊與品位,還將音像檔案更直觀地呈現在百姓面前,使得原本神秘的檔案加親民。
(二)企業文化合作企業也保存著不少音像檔案,但是企業的主營業務不是檔案工作,對音像檔案的開發利用會有一種盲從感,通過社會合作,能將這些音像檔案“盤活”,為企業服務。
1.宣傳片。企業宣傳片是企業自主投資制作,主觀介紹自有主營業務、產品、企業規模及人文歷史的專題片,主要是運用階段性總結、動態藝術化的展播方式回望過去、立足現在、放眼未來。企業宣傳片不只是技術上的拍攝和光盤制作,而是企業的一種廣告方式,因而要進行充分的調研,合理的策劃和創意。通過對音像檔案的整合,形成一部企業歷史紀念片,不僅是一種較好的宣傳手段,也是企業精髓的提煉和總結,必將成為企業乃至社會與國家的寶貴財富。
2.情報片。科技情報,像催化劑一樣促進企業創新能力最大程度的釋放,為大型項目的立項審批提供信息支撐,對項目投資、產品研發、技術進步起到推動作用。企業音像檔案記錄了科研生產的全過程,有著重要的情報價值。檔案部門可以與科研機構、企業聯手,將音像檔案中的科技信息提取、整理、加工,通過解說、圖片、音響以及FLASH等制作成為聲像情報。事實上,檔案部門與企業合作積極開展音像檔案情報業務,才能真正搞活音像檔案工作。
3.培訓片。不少企業會對自己的員工進行培訓,以提升員工能力、素質及灌輸企業文化。培訓片已成為企業最廣泛利用的音像檔案,不少同行企業之間,拋開競爭關系,實現培訓音像檔案資源共享,可提升整體行業素養。航天八院曾制作《涉密人員糟糕的一天》,講述涉密人員違反保密規定的行為。此片在保密企業廣泛流傳,涉密人員一邊看一邊找錯,遠比死記硬背保密規定更為生動、直觀。
4.口述采集。口述采集是指以錄音訪談的方式搜集口傳記憶及具有歷史意義的個人觀點,能夠補充文字記錄缺失的不足。如今的口述采集多為社會歷史采集、民間采集、名人采集,針對企業的口述采集則比較少,不少百年企業尚未注重這類口述采集。筆者單位接到任務要求寫企業軍工史,讓年輕職員寫一個已有50多歲的企業的軍工史難度頗大,查檔、翻閱資料也無從下手,最后對企業老員工進行口述采集并進行整理才完成了軍工史,同時也對企業的歷史理清了脈絡。企業口述采集,是社會合作開發利用音像檔案的新道路。
(三)課堂教育合作“除了歷史教科書以外,學校圖書館、名勝古跡、網絡資源、報紙雜志、影視資源等,也是新時期歷史教學不可缺少的教學資源”。音像資源融合了色彩、聲音、形象、情節等多種敘事功能,播放音像作品的方式自然而然地成為頗受學生喜愛的教學形式。音像檔案的開發利用應與課堂教育合作進行,主要從三方面著手:藝術欣賞、歷史教育、文化傳承。
1.藝術欣賞。“當前,泛娛樂化越來越顯著,必將降低受眾的文化品位、減弱受眾的社會責任感、弱化媒介的社會職責”,學校教育要積極開展文化、藝術修養的培養,許多高校紛紛開出《影視藝術欣賞》、《中外音樂欣賞》、《建筑賞析》等藝術選修課,但教材組織還處于探索階段,一般由教師和學校根據已有的音像檔案進行開發利用。不同年齡段的學生,藝術品位、接受能力也不一致,對欣賞的需求、要求也是千變萬化,適用于教學需求的音像資源正等待著音像檔案開發利用的社會合作得以實現。
2.歷史教育。傳統歷史教學中,在使用音像作品方面往往會遇到一系列的困難,使其無法在歷史教學中得以充分、合理地運用。第一,學校所擁有的音像資料的數量不夠豐富,且不成體系。第二,把相關影視資料開發成適用于課堂教學的資源,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人力,而教師個人由于受到時間、精力上的限制,無法完成這項“浩大工程”,必須借助社會力量進行聯合開發。上海市盧灣區三所學校的八名初中教師,根據初中階段歷史學科設置的特點,對相關影視檔案進行開發,第一階段合作總共截取了148段共計約429分鐘的影視資源用于歷史教育,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3.文化傳承。在韓國KBS媒資入口處的顯著位置寫著這樣一句話:“KBS的音像資料是韓國的文化遺產”,文化遺產很多都被記錄在音像檔案中,開發利用音像檔案對于文化傳承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我國有大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正在逐漸消亡,想要得到更好的傳承,除了家族傳襲、興趣喜愛,更需要進入課堂教育以得到代代的流傳。思及此,教育部門、音像資料館、檔案館等是否能夠開展廣泛的合作,根據學生的特點、教育目標,注重時效性、針對性,開發利用出適合各學習階段的課程資源。
作者:段竹瑩 單位:上海大學圖書情報檔案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