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產品造型設計的發展趨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藝術評論雜志》2015年第七期
意象是形而上的存在,與一切造型的藝術息息相關。在傳統的工業設計的概念中,產品造型設計一直是工業設計的核心內容。即使在當今信息化的時代,產品造型設計依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隨著不斷的成熟和演化,國內的產品造型設計從最初的形態的“像”與為“造型而造型”,逐漸走向更高的層次,追求意象之美。
一、以意象為目標的造型藝術是產品設計最本質的人性化特征。
具有抽象思維是人類區別于其他生命形式的最大特征,以“意象”為前提的產品造型設計正是這種人性特征在設計中最本質的表現之一。工業化的過程,其實是人類提煉和運用自然資源,使之成為能被人類運用的對象的過程。這些對象,本是自然界不存在的,是人類理性思維和意象的物化。因此,伴隨著工業化而產生的產品造型設計,同樣具有這一屬性。它不是對自然地簡單模仿和再現,而是提煉和歸納,是信息的匯集。“意象是想象之中的藝術,是經過提煉與歸納的形態。如圖1所示的“太極沙發”,就是融合了流水、流沙以及中國太極圖等諸多自然或抽象的信息之后的設計作品。“意象”具有景象匯集功。“意象”產生和存在于工業設計的審美活動之中,形成工業產品設計的雛形,它對現代工業產品設計活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響。
這里所說的產品造型設計越來越側重于意向的表達,其實包含兩重含義:一是在工業設計發展的初期,往往存在過多的簡單模仿,現今逐漸走向側重于表現氣韻的意象造型;二是由于生產能力的提高,早期對于技術和科技和刻意渲染的設計,逐漸走向理性和內斂。早期的生產能力和技術水平與現在是無法相提并論的,因此設計師很多時候用夸張的造型刻意高調渲染產品的技術性。比如興起于20世紀50年代的“高技術風格”,就是以復雜繁瑣的按鈕和指示燈來體現其中所包含的“高技術”(如圖1:20世紀五十年代羅維設計的收音機)。在現今技術日益發展的背景下,一般產品的生產能力和技術門檻已經不是問題,產品造型的發展也必然邁向更高的層次,體現更深的精神內涵,意象造型成為必然趨勢。
二、意象逐漸成為審美藝術和現代美學體系的核心,產品造型設計亦然。
意象的形成,是諸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構成“意象”的要素有很多,如推理、想象、產品認、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目標人群等。早期的工業設計,設計師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具象指標上。“意象”正在成為審美藝術和現代美學體系的核心,造型藝術將越來越向這個方向發展,是對審美本質的回歸。要真正實現產品的“生活化”,就是要使產品造型設計藝術化,而藝術化的本質應該是意象造型。與設計產品有關的諸多要素在設計師的心靈中的交融、升華,“意象”正是這一過程形成產品造型的最初形態。“意象”之美直接關聯到產品之美:一方面,“意象”體現了設計師對擬設計的工業產品的理解與認識,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消費者的物質需求與精神需求的不斷融合。
三、工業產品造型設計中的意象回歸也是對中國傳統審美理論的回歸。
隨著中國的全面崛起,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傳統文化和傳統藝術的可貴。一個民族的藝術要真正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須有自己民族性和個性特征。產品設計要做到這一點,也必須向傳統文化學習。對意象的追求的回歸,這是對傳統藝術的回歸。意象原是中國古代哲學中的審美范疇。“意”是主觀的,是人們原有的藝術素養、生活經歷所奠定的主觀基礎。如圖3、圖4中兩個學生作品“高山流水”和“悸動”既是對自然的學習,也是對傳統的致敬。“象”則是外在客觀事物在觀察者意識中形成的形象。所謂“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意象也會因不同的觀察者而不同。隨著時代的變遷,意象在傳承與整合中不斷開拓新的發展空間,內涵越來越豐富。意象的概念最早產生于先秦時期。魏晉時期劉勰在《文心雕龍•神思》一書中寫到:“獨照之匠,窺意象而運斤。此蓋馭文之首術,謀篇之大端。”在這里,劉勰指出“意象”是在心與物互相交融,在物象感知之上而產生的,并肯定了“意象”在藝術創作中的重要作用。
從中國的傳統美學來看,“意象”是想象中的藝術,也是一切造型藝術的靈魂。產品造型設計是設計師將頭腦意識中的產品藝術化、人性化、物化的過程,它直接服務于目標人群。設計過程中的“意象”實際上就是設計者意識中各種信息匯總加工后的產物,它直接關系到產品設計的成效。產品造型是造型藝術,傳統的書法繪畫也是造型藝術,二者存在著密切的內在聯系,本質上是一樣的。所不同的是,傳統的造型藝術作品是作者內在情感和生活經歷的表達,而產品造型是設計師內心情感、個性與目標人群的需要綜合作用得出的形態。
總之,意象作為“形而上”的存在,與產品造型藝術息息相關。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整個社會審美意識的提高,對物質和精神的雙重追求,使“意象”逐漸在產品造型設計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以意象為目標的造型藝術是所體現的產品設計最本質的人性化特征,也是向傳統藝術學習的重要內容。
作者:侯可新 單位: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