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民族音樂對民族精神傳承的重要性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我國的音樂教學模式在時展中不斷改變,但始終不變的是堅持美育教學,而音樂教學正是美育的主要途徑,通過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認知能力,引導學生參與各種音樂活動,體會音樂中蘊含的意義;音樂教學還能豐富學生的情感,讓學生有美的感受;擴大文化視野,促進學生掌握音樂技能,提高審美能力;幫助學生樹立信心,感受音樂給自己帶來的快樂和內在享受。因此,音樂教學并不是要將每以培養出音樂家為根本目標,關鍵是要服務于社會,以音樂的形式培養出情操高尚、積極追求真實、快樂的人,并以此作為凝聚民族精神的手段,讓學生傳承名族精神,吸收民族文化內涵。可見,民族精神的培養才是音樂教學的基本目標,讓每一代人了解和愛護民族文化、名族傳統才是現代音樂教育的社會目標。在名族音樂教育中培育民族精神,首先要讓學生了解到民族音樂教學的重要性,正確認識民族音樂的本質。通過民族音樂教學,讓學生能客觀的對待本民族文化和其它民族文化之間的差異,充分肯定我國音樂文化中的深刻意義,以此來培養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自豪感,樹立民族信心,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具有良好的認知能力,還能彌補在傳統民族音樂教學中的不足,優化我民族青少年的思想素質,提高現代年輕人的民族情感。
以大學生的民族精神培養為主,作為成年人的大學生,他們有更多知識能力去認識民族精神、名族文化,通過民族音樂教學的模式進行民族精神培養,同時利用現代教育技術,促進多媒體與課堂教學的結合,讓學生更加生動、具體的了解民族音樂,學生在學習中充分認識到民族音樂的內涵與民族精神的可貴。此外,通過多媒體民族音樂教學,師生之間還能增強溝通,利用網絡技術讓學生能身臨其境的處于民族音樂環境中,以最近的距離體會民族音樂的韻味,將中國傳統民族音樂以信息科技的模式展示出來,有選擇地把優秀的民族音樂加入到課程設置中,擴大了學生對民族音樂的了解范圍。通過民族音樂提高學生的民族精神是教育普遍肯定的做法,這對傳承民族精神有重要意義。實踐證明,民族音樂要從學生抓起,完善民族音樂教育體系,構建有中國特色的民族音樂文化系統,讓所有學生在民族音樂教學環境中體會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民族特色文化,積極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并形成優秀的民族精神。
如果音樂教育只是簡單的讓學生沉浸在音樂中,不對他們進行民族意識引導,這對民族精神的樹立也是沒有用的。所以,建立民族音樂教育體系,讓民族精神走入教育,才有利于發揚和傳承民族文化。音樂有很多種,主要有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為了能充分發揮音樂的作用,有層次、有范圍的進行不同風格音樂的欣賞教學,從不同的音樂風格中提煉民族精神。例如,通過欣賞《中國民族民間歌舞盛典》,學生能對我國民族文化、民族特征進行多層次的了解。而老師通過講解民族音樂發展歷史,讓學生更清晰的認識到民族音樂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僅提高了學生對民族文化的了解,還能增強學生對民族音樂的理解,更好的吸收民族精神內涵。為了更好的傳承民族精神,必須擴展學生的民族音樂事業,讓他們吸收更多的民族知識,讓學生走進民族音樂,從更深層次去了解民族音樂內涵。
為了完成這一任務,學校應展開一些教育活動專欄,例如,老師可以從電視欄目、網絡中挑選出具有民族精神內涵的各種民族音樂,錄制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讓整個民族音樂教學變得更豐富、更多樣化,而利用課外的知識,也能更好的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例如以播放音響的形式介紹了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民族舞蹈《孔雀舞》、民族管弦樂演奏的京劇《蘇三起解》等我國在維也納金色演藝大廳表現的民族樂曲,學生不僅能現場感受樂曲給人帶來的美的享受,還能身臨其境的體會彈奏樂曲的人內心的振奮,當學生看到維也納金色大廳中那些外國朋友用激烈的掌聲祝賀我國的民族樂團演出成功的畫面時,學生內心的民族自豪感也尤然而生。通過這種變播放影片邊講解的形式還介紹了琵琶協奏曲《草原小姐妹》、琵琶古曲《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等。這些經典的樂曲深深打動了學生們的心,有很多學生都認為,民族音樂之所有好聽,是因為它背后的故事,所蘊含的情感,而民族音樂中的本土氣息也讓人感到無比親切,好像就是自己的生活,自己周圍的事物。通過這種音樂教學方式,不僅擴大學生民族音樂的視野,還讓學生真正感受到了民族音樂的魅力和我們偉大的民族精神。
用美的事物去提高人們對美的感受,以美的方式去教育人,去培養學生的高尚情操,也要用美的東西讓學生潛移默化的形成一種獨特的審美情趣,杜甫的詩句寫道“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美育就是以美為基本教學內涵,通過音樂等藝術表現形式讓那些形象性豐富、具有美感性、群眾性的典型形象成為學生們學習的榜樣,讓學生受到沒的熏陶,激起情感上的共鳴,從而使道德規范和善惡觀念對人們的品德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這就是歷來教育家所重視的美育。只有具有良好審美能力的人,才能保證其精神氣質深刻而穩定,尊重道德理念,規范道德行為,最后成為一個高素質的現代人。
綜上所述,民族音樂教學的內涵不僅是在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音樂能力和技術水平,因為民族音樂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漸承擔了一部分社會職能,它需要為提高人們的民族精神作出貢獻,服務與民族精神的傳。因此,我們不能放棄民族音樂對民族精神培養的重要作用,要讓我過教育變得更加人性化,具備人文精神,在有利于民族音樂發展的同時,也要促進民族文化的傳播,提高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促進他們道德素質和人格的優化。因此,作為音樂老師,必須科學看待現代民族音樂教學的作用,也必須將其與民族精神的傳承結合起來,充分發揮民族音樂教育在民族精神培養方面的潛力。
作者:徐沛華單位:防空兵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