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綠道景色中的生態設計探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生態設計的原則
生態設計不是某一個學科所特有的,可以應用于不同的領域。目前,各個領域對生態設計有不同的理解和認識,但在景觀設計方面的生態觀取得了一定程度的一致性,作為保護和改善人類居住和生存環境有效方法的生態設計逐漸被社會所認同和接受,并在各種設計項目中受到重視。在景觀設計領域生態設計的一般性原則有:尊重自然、尊重地方特色和鄉土文化,盡量小地對原始自然環境進行改動,使設計成果順應特定地域;與環境相協調,整體優先,服從于長遠、持續性利益;注重利用發揮自然環境的調節能力,減少人為的、有悖環境的控制活動;注重復合生態系統的保護和設計,維護生物多樣性,增強生態環境的抗干擾性和穩定性。
生態設計的意義
生態設計是相對于常規設計而言的,常規設計是只著重滿足人的需求,未能考慮到生態環境的破壞,資源能源的浪費和匱乏。生態設計的意義在于彌補常規設計中這些缺陷,注重對生態環境的保護與改造,減少資源能源的浪費,給后代留下生存的空間和資本,支持可持續發展的要求,設計適合當前社會和生態環境發展需求的作品。
植物景觀的生態設計是指為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物種多樣性,創造融合自然氣息、空間和穩定的綠色廊道基礎上,在景觀學、生態學、藝術學等學科的理論指導下,運用生態學原理和技術,借鑒植物群落的種類組成、結構特點和演替規律,科學而藝術地進行植物景觀規劃配置的一種方法。綠道植物景觀中的生態設計理念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尊重自然,重視生態保護和維護
麥克哈格(IanL.McHarg)在《設計結合自然》提到:“自然是一個相互的過程,代表了相當的價值體系,這種價值體系能為人類使用提供機會,但價值體系也顯示出限制,甚至對土地利用要加以禁止”。綠道植物種類的選擇是受當地自然環境條件所限制。因此,在進行綠道植物景觀規劃時所選擇的植物種類不僅要對當地的氣候、光照、溫度、水文和土壤環境相適應,每種植物還要有合適的生態位,與周圍的物種和諧共處。在這個基礎之上,再考慮最大化的改善或提升當地的生態狀況。
綠道規劃的目的就是恢復自然生態,在尊重自然現狀的基礎上進行適當干預,以恢復其自然演替的過程。根據綠道不同地段植被現狀的自然度(即群落受人類活動影響的程度的量度)將綠道植物景觀群落分為三個等級:自然植被景觀群落、半自然植被景觀群落和人為植被景觀群落。在綠道植物規劃時要根據植被的不同自然度等級進行保護性設計。在自然植被景觀群落的綠道建設中應少干預,使其處于半封閉或全封閉狀態,充分保護原地形地貌,形成生物多樣性豐富的群落;在半自然植被景觀群落的綠道建設中應以生態效果為主,以植物造景為輔,大量運用當地鄉土樹種,恢復自然生態植被;在人為植被景觀群落的綠道應當結合其他園林要素(如小品等)模擬自然群落進行人為植物造景,觀賞價值要有所提高,植物選擇應用價值高的種類,如造型類、香花類、保健類、抗污染類等。
2因地制宜,體現鄉土植被群落特色
每一個地方的地理和植被景觀都是長時間地質年代演化選擇適應的結果,被自然證明是最生態,即最和諧的環境景觀。因此,在綠道植物景觀建設時,要考慮當地的地理氣候特點以及立地條件和小環境條件,根據當地的地理氣候特點以及植被景觀類型,營造能夠體現當地文化特色的植物景觀模式。華南地區的自然植被類型主要是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其它還有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熱帶季雨林和熱帶雨林。這些植被類型體現華南地區的熱帶性植物景觀的面貌。因此,珠三角區域綠道植物景觀營造的過程中對這些植被類型加以適當模擬改造,形成具有相似結構的以及外貌性質的人工植物栽培群落,可以良好地表現嶺南園林地域特色。
3以人為本,發揮植物生態功能
綠道提供了一種開放性的空間,人在這種開放空間中體驗“慢生活”的感覺,與自然和諧相處,綠道的植物配置必然要考慮到人的需求。生態設計是通過構建多樣性景觀,對綠化整體空間進行生態合理配置,盡量增加自然生態要素,追求整體生產力健全的景觀生態結構。植物景觀的豐富性和綠化量是發揮綠道植物景觀功能的基礎。因此,在風景園林改造型綠道植物景觀的營造中要通過喬、灌、草和地被復合群落結構,提高葉面積指數,盡量選用葉面積大、葉片寬厚、光合效率高的植物,提高綠化光合效率,創造適宜的小氣候環境。例如東莞市綠道建設中規定喬木的選擇要求在造價允許范圍內最大限度使用經過多年培育的容器苗以及全冠苗,這樣就保證了在綠道建設之初就能有良好的綠化效果。
4合理配置,提高生物多樣性
提高物種多樣性是綠道建設的目的之一。提高物種多樣性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增加植物和動物種類的多樣性,另一方面是保護或改善生物棲息地。因此,在綠道植物景觀營造的過程中既要合理地引進外來樹種,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創建自然棲息地的植物結構的可能性,為野生生物提供豐富多樣的棲息環境。在植物選擇和結構構筑上,研究潛在植被,避免因栽植少量的植物而破壞自然多樣性。如以種類豐富的草地代替單一的草坪,人工干預的自然更新林,建造帶自然邊緣的水體和濕地系統,構建水生和濕地植被等,創造野生生物覓食、安全和繁衍的庇護空間,促進野生動物的引入、生存和繁衍。
5優化空間,兼顧時空變化
植物個體會隨著時間生長發育,一個個體的生長發育會影響或改變環境因子(主要是光照空間和立地空間),從而影響另一個個體的生長發育。整個植物群落的發展演化其實就是群落內個體間不斷進行環境因子分配的過程,歸根結底是能量分配與再分配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必定會有某些個體由于分配不到足夠的能量而被淘汰消亡。植物個體大小在變,個體數量在變,植物群落的組成和群落的外表景觀也就理所當然的改變了。
總結
綠道規劃強調城市自然資源保護與游憩開發的統一,綠道植物景觀一方面要改善城市景觀破碎化和保護物種多樣性,另一方面要滿足游憩功能的需要,滿足人與自然親近的要求。根據生態設計的要求,綠道植物景觀既要保證群落的地域性和穩定性,又要提高生物多樣性,突出群落的景觀價值,實現景觀和生態的雙贏。
作者:郜春麗翁殊斐趙寶玉單位:華南農業大學林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