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全運會視覺圖形設計發展趨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對全運會視覺圖形的設計特點及發展趨勢進行深入的研究,不但能夠豐富該領域的研究理論,更能夠促進全運會圖形設計工作的進步及發展。全運會的舉辦意義重大,不但能夠為全國的體育健兒提供高水平的競技平臺,更能成為展示東方文化藝術的重要窗口,而作為該盛會的重要象征與標志,視覺圖形的設計工作便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全運會; 視覺圖形設計; 國家形象; 民族文化; 多元化
隨著全運會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其已不單單是一個體育盛會,而逐漸成為一個民族文化的展示平臺和涵蓋社會經濟、民族文化等多元素的綜合性盛會,而對于其視覺圖形的設計工作直接關系到我國民族文化的展示及城市形象的塑造。當前,全球化及國際化趨勢不斷加強,在這一大背景下,視覺圖形的設計工作也需要與時俱進,同時還需要結合我國的民族特色,進而設計出符合我國國情及時代潮流的作品。
一、全運會視覺圖形設計的多元化
1.表現形式的多元化通過回顧世界上不同國家及地區舉辦的奧運會,以及歷屆全運會視覺圖形的設計歷程,可以從中看出,目前的設計元素已經不禁錮于最初期的國旗、跑道等元素,設計元素的選材方面變得更加豐富,所涉及的作品也更加的立體及動感。例如,在第十二屆全運會宣傳海報中,巧妙地將“12”這一數字融入該屆盛會的會花設計當中,并由其作為會花的設計基底,在此基礎上加入了天女及古果花、剪影、特色建筑等充滿地域特色的設計元素,不但極大地豐富了設計作品本身,更充分地展示了地域文化及民族形象。與此同時,計算機及多媒體技術的發展也極大地促進了設計工作的進步,最突出的表現便是設計的圖形不再局限于初期的平面模式,轉而向多維化、立體化方向發展。例如,第六屆和第十六屆全運會均在羊城廣州舉辦,設計方充分運用了羊這一設計元素,在第六屆全運會中融入了羊角的設計元素,而在第十六屆中則采用了羊形的設計元素,相互之間既有繼承,又有深化與創新,不但很好地反映了設計方的設計宗旨,更極好地展示了廣州當地的地方特色。
2.文化元素的多元化城市文化的形成與該城市的社會經濟、歷史、政治等要素有非常密切的關系,城市文化的多樣性是各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每個城市在舉辦賽事盛會的過程中,借助會議視覺圖形,將自身獨有特色的地域文化展示出來,并進行充分的傳播,不但能夠有效宣傳城市的民族文化,更能促進城市的社會經濟發展及基礎設施的完善。值得注意的是,圖形的設計方需要抓住一切可以作為宣傳及展示的產品,來進行地域文化的宣傳,這些產品涵蓋了運動會會徽、吉祥物、宣傳視頻及宣傳畫冊、舉辦現場導視圖等。而在這點上,我們可以從澳大利亞先后兩次舉辦奧運會的過程中汲取到經驗及教訓。在澳大利亞第一次舉辦奧運會時,由于文化閉塞,溝通不暢,設計的奧運會會徽死板呆滯,無法傳遞大量的視覺信息,更是無法宣傳澳大利亞當地的地域文化。而在其舉辦的第二十七屆悉尼奧運會中,由于全球化趨勢的不斷加強以及自身社會經濟的發展壯大,澳大利亞認識到宣傳本地區地域文化的重要性,在進行圖形設計的過程中,開始在這屆奧運會中積極融入富有本地區文化特色的設計元素。眾所周知,澳大利亞的本土文化是以土著文化作為代表,而其最典型的建筑便是悉尼歌劇院,所以設計者便在設計的過程中找準了本地區的民族地域特色,將這兩個典型的設計元素融入其中,并借助后現代主義的設計手法,塑造出極具特色且富有新意的視覺形象,不但重塑了世人對于澳大利亞的印象,更極大地增強了其自身的民族自信心。與之對應的是,在第十一屆全國運動會中,設計者嘗試著從自然、人文、設計手法、會徽及吉祥物等多個方面去展示舉辦地的地域文化特色,并從多方面、全方位地展示當地的地方形象,宣傳盛會舉辦宗旨。與此同時,在圖形設計的過程中,還積極挖掘內在文化特色,努力呈現多元化、包容性的地方文化,真正達到文化傳播、形象塑造的效果。
3.應用形式的多樣性當前,隨著時代的進步,文化產品的表現形式更加多樣,其所被賦予的文化內涵也更為豐富,加之各種商業化手段的操作,促使了文化產品在應用形態上逐步呈現出多樣化的態勢,而多元化的文化產品也必然需要更具特色和感染力的物態形象。全運會在開辦的最初幾屆中,視覺圖形的應用狀態上主要表現在紀念品、郵票等實體產品,后期全運會在宣傳的過程中,在全運會會徽及吉祥物等基礎產品的基礎上,又陸續推行了中國結、紀念相冊等各類裝飾性的、能夠代表地域特色的文化產品,以此更好地展現地域民族文化。與此同時,各類經營商家還通過與全運會合作的形式,爭取成為運動會的指定品牌,無形當中就把全運會的應用擴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更為重要的是,隨著多媒體技術的日益普及,互聯網、視頻電視等新型的傳播媒介,實時將全運會的各項新聞賽事傳播到全國乃至全球各地,不但傳播的速度更快,還能夠提供多樣化的線上虛擬應用,在無形中豐富了視覺圖形的應用形態。
二、全運會視覺圖形設計的地域民族性
1.地域民族代表性元素的來源回顧世界上不同國家及地區舉辦的奧運會以及歷屆全運會的視覺圖形設計歷程,可以從中發現,舉辦地對于自身城市品牌的宣傳及城市形象的塑造越來越重視。相關舉辦城市在設計的過程中也必然會遇到各種文化元素的相互碰撞,此時便需要處理好我國的傳統文化與舉辦地地域文化之間的關系,既要弘揚我國的傳統文化,還要充分挖掘自身的地域文化,避免與其他舉辦城市的設計作品相雷同,確保設計作品能夠展現更深層次的文化意義。例如在廣州市舉辦的第九屆全運會的會徽設計過程中,會徽采用了神似運動員形象的“9”圖形,也采用了筆觸象形的方式,這與北京奧運會申奧標志有相似之處,但是該圖形的設計卻沒有融入自身的地域特色,這直接導致其沒有很高的辨識度,后期人們一看到這個標志,也不會想到這個標志出自哪個城市,久而久之就會被世人所淡忘。南京在舉辦我國第十屆全運會時,其會徽的主體結構是由數字“10”變化而來,形成了“S”的變形,“S”是江蘇簡稱“蘇”的拼音首字母。而該屆全運會的吉祥物則選用了麒麟,與南京的舊稱金陵遙相呼應。而在濟南舉辦的第十一屆全運會的會徽設計成了酷似人形的圖案,該設計靈感來自于在該市出土的文物——“幾何勾連雷紋”,不但具有新意與創意,更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宣傳本地區的地域歷史文化。
2.地域民族文化的現代化設計美國在其舉辦的三屆奧運會時,將國旗這一重要的元素融入視覺圖形的設計中去,同時在這一過程中融入了不同時代的設計理念及新技術,使得由其舉辦的多屆奧運會的設計均能呈現出不同的視覺效果,如此一來,不但能夠充分地宣傳國家的形象,還能夠讓世人感受到其自身的發展。這種思路需要我們在以后的圖形設計工作中加以借鑒與學習。隨著我國社會的進步及綜合實力的提升,我國政府及有關部門對于體育運動的發展也越來越重視,對其支持與贊助也越發增多。通過回顧歷屆全運會的舉辦歷程,我們可以發現,前四屆全運會均是在北京舉辦的,從第五屆開始,舉辦城市才開始由北京轉向全國,直至今天,全運會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其已不單單是一個體育盛會,而逐漸成為一個地域文化的展示平臺,成為了一個涵蓋社會經濟、民族文化等多元素的綜合性盛會,各地區也希望借助這一盛會來增加自身的社會影響力,并帶動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及旅游消費的增長。在此情況下,只有在設計的過程中盡可能地融入本地區的特色文化,竭力展示民族特色,方能夠真正提升產品的影響力與吸引力,進而拉近公眾與本地區的距離。所以,視覺圖形的設計宗旨是能夠體現當地特色,并富有新意,最終目的是能夠有效地宣傳賽事舉辦地區及城市,進而弘揚當地的民族地域文化。
三、體現國家形象的全運會視覺圖形設計
國家形象,顧名思義,是社會公眾對于一個國家在政治、經濟、社會等各個方面的認識、印象、態度等的總體感知,其作為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與重視。全運會雖然是在國內舉辦,但是作為國內水平最高,規模最大的體育盛會,其不論是在賽事的組織還是文化的宣傳等多個方面,均代表了我國的最高水平,也無時無刻不代表著我國的國家形象。
1.國家形象視覺設計的內在動態發展我們通過回顧世界上不同國家及地區舉辦的奧運會,以及我國舉辦的歷屆全運會的視覺圖形的設計歷程,可以發現,要展示本國的國家形象,首要任務是要挖掘并展現具有濃郁地方民俗特色的文化元素,這是讓作品具有生命力的根本之道。所以,設計方在設計過程中需要加大對這些文化元素的挖掘,并充分運用各種技術手段及方式方法,將其發揚光大。與此同時,我們也需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們前人留下的傳統遺產不是一成不變的,也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推陳出新,這也意味著我們的國家形象也是與時俱進的。在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我們承載的國家使命不盡相同,而其對應的社會觀念及公眾的審美需求也會有相當大的差異。例如,我國在改革開放以前,國家形象更多的是號召公眾團結有愛,保家衛國,國家形象具有鮮明的政治色彩;而在改革開放以后,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公眾的思想觀念日益開放,國家形象更多的是展示與時俱進,奮發向上,國際化色彩日趨濃厚。所以,我們在圖形設計上,需要采用更為豐富多樣的表現形式,不但要體現我們傳統的文化特色,更要努力契合國際化的潮流,使得設計的產品能夠符合時代的需求及當前公眾的品位。與此同時,還需要時刻注重設計作品的內在動態發展,在挖掘傳統文化的同時,不斷推出具有時代氣息的文化產品。
2.國家形象視覺設計的多領域交融由于全運會視覺圖形的設計工作涉及國家形象的方方面面,不但關乎國家的發展戰略,還關乎政治、經濟等一系列問題,所以其在形象塑造的方式方法上,與一般的品牌形象塑造有相當大的區別,需要我們在做好基礎設計的前提下,深入了解其內在特征,并結合本國及地區的發展現狀,設計出專業化的產品。與此同時,在設計的過程中,還需要基于社會公眾的層面去進行設計,并充分聽取公眾的合理化建議,調動其參與的積極性,并最終設計出貼近人民,為公眾喜聞樂見的視覺圖形。此外,視覺圖形的設計也需要充分考慮景觀、應用系統、場館等各個領域,并將這些環節進行系統的整合,進而設計出完整的視覺圖形。
結語
通過研究我們可以發現,自改革開放以來,全運會視覺圖形設計歷程經歷了改革開放、21世紀時期兩個重要的階段,同時在奧運會、全運會等各類大型運動會視覺圖形設計發展的影響及推動下,我國在這一領域的設計也逐漸呈現出如下多個特點:多元性、充滿民族特色、代表國家及民族形象等。與此同時,在設計的過程中需要不斷與時俱進,砥礪創新,這也是在這一領域中亙古不變的生存法則。各個國家及地區在舉辦體育盛會時,都會努力應用多樣化的藝術風格,運用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元素,并強化圖形及線條的揣摩及推敲,以期能夠設計出最能代表本國特色的、獨具新意的藝術作品。例如:日本在設計奧運會會徽的過程中,融合了西方非對稱及本國中軸對稱的優點,對其進行融會貫通,最終形成了極富本國特色又富有新意的設計圖形。值得注意的是,歐美發達國家及地區在體育盛會的圖形設計研究與實踐領域已漸趨成熟,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這需要我們對其進行吸收與借鑒。
參考文獻:
1.李淑琴.科幻電影海報平面設計的視覺要素特征.電影評介,2016.17
2.馬婧.淺談影響全運會視覺形象設計的若干因素.大眾文藝,2010.24
3.齊慧娟.隊形與圖案視覺信息傳達效果的研究—影響大型運動會開幕式表演隊形與圖案視覺信息傳達效果的主要因素.沈陽體育學院,2012
4.聶陽.大型體育賽事視覺形象設計研究.美術大觀,2013.4
5.劉飛躍.基于CIS戰略下全運會形象建設研究.曲阜師范大學,2015
6.謝韶榮,倉詩建,蘇俊旭.全運會吉祥物特性分析與設計原則探討.設計,2017.15
作者:劉麗 單位:天津城建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