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心臟泵血功能說課設計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以心臟的泵血功能說課設計為例,闡述說課時應注意的問題,完善教學設計,提升教學質量。
關鍵詞:說課;教學設計;生理學
說課,是指教師在備課的基礎上,于上課前向同行、評委等闡述課堂教學設計及其理論依據的教研活動[1],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方法選擇、學法指導、教學內容與過程以及教學反思等。說課有助于提高教師備課質量以及課堂教學效率。現以生理學心臟的泵血功能內容為例,闡述該章節說課設計。
1教材分析
1.1教學內容
本次課選用的教材為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朱艷平、盧愛青主編的第3版《生理學基礎》。該教材為“十二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供中等衛生職業學校護理、助產專業使用。本次課的內容選自第四章“血液循環”第一節“心臟生理”第一小節“心臟的泵血功能”,主要介紹心臟泵血的基本概念以及基本過程。學生之前已經學習了心臟的解剖學知識,為本次課的學習打下了基礎,而學好心臟的泵血功能這部分知識,則為將來學尖瓣狹窄等心臟疾病奠定基礎,故本課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筆者在備課時選用了一些參考教材,如:朱大年、王庭槐編寫的《生理學》,供五年制臨床醫學等專業使用(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年8月出版);白波、王福青編寫的《生理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年6月出版)。
1.2教學目標
1.2.1知識目標掌握心率與心動周期的概念、計算公式以及心臟的泵血過程,其中心臟的泵血過程為重點。
1.2.2能力目標通過預習和復習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通過比喻法和游戲演示法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通過測心率和計算心動周期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1.2.3情感目標通過教學過程中的小游戲,培養學生溝通交流能力,并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中,拉近師生距離。
1.3教學重點和難點
根據教學大綱要求確定本次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均為心臟的泵血過程,要求學生掌握心動周期中心臟壓力、瓣膜、血流量和容積的變化等。
2學情分析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本次授課對象是護理專業一年級學生,均為女生,平均年齡16歲。心理學研究表明,這個階段的學生記憶最好,思維活躍,容易接受新事物。但學生普遍存在解剖學基礎知識掌握不扎實,抽象思維能力較差,理解能力不強,學習方法欠缺,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不強,自學能力較差等問題。筆者綜合考慮以上因素,根據學生特點展開教學。
3教學方法選擇
3.1教法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由于本次課的重點、難點———心臟的泵血過程內容抽象,因此采用多種方法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如比喻法、情境教學法、動畫演示法和游戲教學法等;心率與心動周期內容則采用舉例法、圖示法和討論法等。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不僅能使教學過程變得生動有趣,還能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活躍課堂氣氛。
3.2學法
筆者從3方面對學生進行指導:一是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二是指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三是指導學生做好課堂筆記。課堂教學過程中筆者會有意識地通過師生互動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4教學過程設計
4.1知識回顧與新課導入(10分鐘)
(1)知識回顧。帶領學生回顧心臟的解剖學相關知識,包括心臟的結構、體循環和肺循環等。(2)新課導入。提出問題:大家都知道心臟長什么樣,但是心臟的作用是什么呢?以此激發學生好奇心。通過一張心肺復蘇的圖片,讓學生認識到心臟的重要性,并讓學生思考為什么心臟停止工作會有生命危險?進而引出本次課的主題———心臟的泵血功能。運用比喻法把人體比作一棵大樹、心臟比作樹根,讓學生分析心臟對人體的作用。
4.2講授新知(60分鐘)
4.2.1感受新知運用比喻法把心臟比作水泵和打氣筒,告訴學生心臟把血泵入血管,就像打氣筒把氣打到管子里。利用學生熟悉的事物,使其對心臟泵血有一個感性認識。運用動畫演示法(觀看相關視頻),讓學生對心臟泵血過程形成直觀認識。
4.2.2探索新知(1)先易后難,由淺入深。遵循先易后難、由淺入深的原則,講解心率與心動周期這部分內容。利用舉例法講解公式“心動周期=60/心率”,使學生盡快掌握和熟練應用該公式。結合圖片講解直觀而清晰,利用問題引發學生思考與討論。(2)定位突破,用游戲檢驗。心臟的泵血過程是本次課的重點和難點。先向學生展示心臟泵血過程的分解圖片,讓學生有一個整體認識。然后結合圖片依次介紹心臟在等容收縮期、射血期、等容舒張期和充盈期的活動情況,包括瓣膜、壓力、血流和容積的變化等。由于這部分知識晦澀難懂,因此要找到突破口。我們將瓣膜作為該突破口。把瓣膜比喻為門,化抽象為具體,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然后講解瓣膜在4個時期的活動情況,通過游戲加以鞏固。具體做法如下:讓學生把教室想象成左心室,教室的兩扇門分別當成房室瓣和動脈瓣,然后讓4名學生依次演示不同時期“瓣膜”的狀態,其他學生做裁判。通過這個游戲,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還可以讓學生對心臟泵血的過程有一個形象直觀的認識。教師通過觀察學生表現,也可以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3)以點帶面、逐一擊破,列表對比、化繁為簡。從瓣膜這個突破口入手,帶領學生逐一擊破壓力、血流和容積這3個難點。師生共同分析討論,利用表格梳理知識點,并以板書形式表現出來(見表1)。
4.3課堂小結(8分鐘)
新課講授完畢,以思維導圖的形式進行小結,幫助學生梳理知識、理清脈絡。此外,還可以利用課堂練習題來鞏固新知。此舉不僅可以當堂檢驗學生學習效果,還能檢驗教師教學效果,有助于教師調整和改進教學方案。
4.4布置作業(2分鐘)
4.4.1書面作業(1)復習。將思維導圖(見圖1)發至班級微信群,幫助學生復習。(2)練習。學生完成課后自測題,鞏固新知。(3)梳理。要求學生默寫心臟在不同時期的活動情況,加深對重點知識的理解。(4)思考。利用思考題:如果瓣膜壞了,心臟還能正常泵血嗎?對人體有何影響?培養學生臨床思維能力。
4.4.2實踐作業測心率和算心動周期。測算對象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同學,還可以是家人。此舉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實踐能力,還能激發其學習興趣。
5教學反思
5.1優勢
本次課有兩個亮點。第一個亮點是找到瓣膜這個突破口,抓住關鍵點,突破教學難點。第二個亮點是運用游戲教學法。該教學法具有以下4個作用:一是寓教于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讓學生在游戲中快樂學習,提高其學習興趣。二是深入淺出。通過游戲使枯燥難懂的知識變得生動有趣、淺顯易懂。三是教學相長。教師觀察學生在游戲中的表現,及時評價。四是增進感情。通過游戲可以拉近師生間的距離,使學生更加熱愛學習、教師更加熱愛教學,有效提升教學質量。
5.2劣勢
本次課的不足之處在于游戲過程中,課堂秩序稍顯混亂,教學時間有所延長。然而,筆者已注意到這個問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會加以引導。但總體而言,游戲教學法利大于弊。說課不僅能促使教師學習教育理論、深入研究教材與教學方法,還能提高其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不斷提高綜合素質。此外,說課還可以提高教研活動的實效性,促進教師相互學習,使教學設計趨于完善,教學質量明顯提升。因此,要經常開展說課活動,形成教師主動學習、積極鉆研業務的濃厚氛圍。
參考文獻:
[1]吳森.什么是說課及怎樣說課[J].教育教學論壇,2011(14):215.
作者:徐錦 單位:臺州護士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