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初中地理教學中電子地圖應用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地圖作為地理知識學習的重要載體,對于增強教學效果的意義不言而喻。對電子地圖的概念、特點、作用進行了分析,對電子地圖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策略進行了闡述。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傳統地圖難以滿足新時期初中地理教學的要求。在新的時期,作為現代信息技術和地圖理論相結合的電子地圖,突破了傳統地圖的局限性,讓地圖的顯示內容更加全面和立體,為地理教學提供了新途徑和新方法,較好地提升了學習效果。
一、電子地圖的概念和特點
1.電子地圖的概念電子地圖是時展的產物,具有傳統紙質地圖不可比擬的優點。但是談及電子地圖,相信不少人都很難準確地說出其準確的定義。根據國家標準《地圖學術語》對電子地圖的定義,電子地圖被認為是按照一定的數據組織方式,利用視頻顯示技術顯示的數字地圖,也是以地圖庫為基礎,在電子介質上所顯示的地圖。作為信息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發展的產物,電子地圖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了廣泛普及與應用。
2.電子地圖的特點(1)可儲存數據多電子地圖不同于傳統的紙質地圖,紙質地圖已經出版便難進行變動修改,而一旦在出版過程中發生了錯誤,那么整版紙質地圖都將會重新繪制和印刷。但是電子地圖作為一種現代信息化發展的技術結晶,卻能夠根據個人的需要,個性化地組織地圖上所需的信息要素,如圖幅、色彩、指向、標題、方位等,同時電子地圖能夠通過縮小和放大來控制地圖的范圍大小和詳略程度,避免了傳統紙質地圖無法無縫展示的弊端,其可更改和可儲存的數據都較大。(2)可視化在過去傳統紙質地圖的制作中,受到篇幅設置等諸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設計者在設計時往往存在兩難的境地,既要讓信息易于辨認,又要讓地圖信息盡可能多地呈現。因此,在設計時,地圖上的圖形、位置、方向、顏色、等級等都需要不同的地理信息符號進行代替,這就導致了其中許多地理信息符號無法重復使用,影響了許多地理事物的直觀展示。但電子地圖通過將地理信息與數字技術相融合,真正實現了數據儲存與顯示之間的分離,加之動畫、聲音、視頻等諸多媒體手段的展示,電子地圖的信息表達方式更加多元,呈現出可視化的特點。(3)交互性在傳統地圖中,用戶獲取地圖信息的方式是單向的,所獲得的信息也多局限于自身相關地理知識的儲備、地圖信息的呈現量、地圖的繪制水平等。但是電子地圖的出現使得人與數據之間能夠構建聯系,通過對計算機指令,用戶能夠個性化定制和獲得自己所需要的地圖數據等。信息指令構建起了電子地圖使用者和計算機數據之間“溝通反饋”的橋梁,這是傳統地圖難以實現的。(4)易于傳輸和資源共享電子地圖因為儲存于網絡中,能夠通過計算機進行大量的復制,并在其他設備上進行傳播。網絡傳播的電子地圖不僅高清無損,其傳播方式也非常簡易便捷。強大的共享功能使得電子地圖的作用被進一步放大,成為廣大地理教師將其運用到教學中的有利契機。
二、電子地圖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作用
1.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初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初期,對未知事物有著積極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初中階段正是培養學生地理學科興趣的重要階段。地理作為初中新增的科目之一,知識面廣、地理現象復雜、一些地理原理甚至涉及公式計算。因此,教師教學和學生聽課其實都存在一定的難度。例如,在剛剛學習地圖形狀時,單純地展示地球球體形狀圖片其實很難引起學生的共鳴,激發其想象力。這個時候運用電子地圖,便可以通過視頻的形式向學生展示地球的基本形狀、基本組成等信息,讓學生能夠對地球形狀有一個更加直觀的認識。對于絕大多數學生而言,電子地圖的出現都能夠有效地調動其地理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感受到地理知識的博大精深和豐富趣味。
2.培養學生的地理空間素養地理學科的教學目標之一便是培養學生對于地理空間的認知。地理空間認知簡單來說就是利用地圖,能夠根據地理學科知識在人腦中形成空間的地理事物感知。地理事物是一個多維面,不可能局限于一維的平面之內。在地球的運動這一堂課的講解過程中,僅僅憑借教師的講解和書本的視圖,學生其實很難深刻領悟到地球公轉和自轉的全過程。通過電子地圖,學生不僅能夠看到地球的自轉,同時也能夠觀察到地球的公轉過程。與此同時,一年四季的溫度和晝夜長短也將隨著地球的轉動而發生改變。這樣形象生動的畫面被真實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通過思考、理解,會對地理空間知識有更為深入的了解,這對培養學生的地理空間素養大有裨益。
3.促進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實現小組合作模式能夠幫助學生共同參與到小組活動中來,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在共同的學習目標下,學生的個人榮譽感和集體榮譽感都將被有效激發出來,學生將會更加積極地參與討論協作過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大陸漂移說的課堂講解板塊,筆者將電子地圖用于展示大陸漂移的動向并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結合文本知識講解大陸漂移的原因。許多學生都在課堂中進行了精彩的發言,這些發言都是小組討論而得,討論和思考的過程將會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寶貴財富。而這一切一定程度上源自電子地圖將抽象的學習內容進行了形象化、具體化的展現。
4.有利于新型教學模式的開展在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之下,我國的地理教學大多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多數教師都采取“滿堂灌”的教學理念,主宰了整個課堂,學生的自主性很難得以激發和發展。電子地圖的出現能夠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更多的選擇,電子地圖的仿真和虛擬技術能夠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地貌、地形的變化,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能夠進行自主的探索與思考。在講解世界人口分布的單元時,利用電子地圖,不僅能夠展示世界不同區域人口的數量、分布、密度等情況,同時還能夠利用視頻畫面等對世界不同區域的經濟、自然等條件進行展現,進而幫助學生深入分析世界不同區域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等。因此,從這個維度上來看,電子地圖具有開拓學生視野、拓展學生思路、提升課堂效率等優勢。
三、電子地圖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分析
1.圖表編碼促進理解教師在運用電子地圖時可以通過預設地理數據,讓學生根據要求進行圖表編碼,運用不同規則讓電子地圖呈現出不同的界面圖像和展示不同情況的地圖。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這不失為一種幫助學生分析、理解、比較地理知識的一種有效方法。在教授“人口問題”時,筆者運用電子地圖進行圖表編碼數據預設,通過數據預設,學生能夠看到中國不同區域人口的基本情況。而在區域功能板塊,學生通過選擇不同的省、市、自治區范圍便能獲得某一區域的人口分布、人口密度情況。在自主探究環節,學生通過自行查看,對中國各地區的人口分布情況都有了一個較為深刻的理解。而通過討論分析,絕大多數同學也能夠得出當前我國人口所面臨的問題等。這樣一來,不僅書本的難點重點問題迎刃而解,學生對于地理知識的學習也將更加靈活。2.復合疊加增加對比電子地圖的復合疊加功能能夠將多個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地圖進行疊合展現,通過疊合圖的對比分析,學生能夠發現地理知識之間的聯系與奧秘。這對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和整體性思維的培養都有非常顯著的作用。在學習“地理土地資源”時,許多學生對于不同土地類型分布的地形區、干濕區、溫度帶等都存在疑問。在教學時,將中國地形圖、干濕分布圖、中國溫度帶分布圖進行疊合,學生便在較短的時間內發現了不同土地利用類型所分布的地形區、干濕區、溫度帶等。傳統地圖難以實現復合疊合功能,電子地圖的出現則能夠幫助學生利用這樣的教學方式,找尋到地理知識之間存在的潛在規律。
3.運用動畫動感感知電子地圖中的動畫功能是教學過程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功能,在教學中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加直觀清晰地了解到一些不常見的地理現象,同時也能夠大大地減少教師講課的難度,增強課堂的教學效果。在學習“季風氣候”這一單元時,重點在于季風形成的原因、形成的區域、呈現的特點等。為了幫助學生進行理解,筆者選擇播放季風形成的動畫,讓學生觀察季風在不同時間段所呈現的不同風向和對相關區域產生的影響。動畫形式的展現能夠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季風所帶來的影響變化,讓學生能夠探尋季風運動中的規律,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
4.虛擬體驗嘗試實踐虛擬體驗是指電子地圖通過計算機為學生營造一個虛擬的場景,學生和教師都能夠通過此場景進行互動。在學習完交通、農業、工業的空間分布和選址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電子地圖設計一個“理想的家園”,讓交通線路、農業、工業等進行合理的分布、標注等。在電子地圖上,學生需要結合自己的所學進行科學的選址。一方面這將讓學生進一步對所學知識進行回顧、思考、內化;另一方面,教師也能夠從學生的繪畫中來掌握學習中的難點和疑問點,方便后期教學的改進。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學生的綜合素養能力將得到有效的提升。
四、結語
《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要求學校教師在開展地理教學時充分運用地理信息資源和信息技術,發揮地理信息載體的重要作用,運用相關的技術資源和手段促進地理教學活動的科學有效性。在這一過程中,積極優化傳統教學方法,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隨著信息技術的深入發展,不少初中地理課堂中都積極運用了電子地圖,這將有效提升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增強地理教學的實效。
參考文獻
[1]杜梅志.電子地圖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實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21):153-154.
[2]翟春梅.電子導航系統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實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23):18-19.
[3]宋林生,王艷艷.電子地圖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作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6(25):63,159.
[4]魏慶芝.探究如何提高初中地理地圖教學的有效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8(9):129.
[5]馬慶梅.掌握地圖教學技巧,提高地理地圖教學效益[J].教育現代化,2018(25):220-221.
[6]范芮.電子地圖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策略研究[D].銀川:寧夏大學,2016.
[7]袁紅.交互式電子白板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深度融合[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2):119-122,136.
作者:趙秀芳 單位: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