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微探電工與電子技術實踐教學的革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1轉變教學觀念,堅持以人為本教育理念
受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在電工與電子技術實踐教學過程中,學生常常處于被動的地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能充分地挖掘,思維得不到拓展,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要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營造融洽的學習氛圍,轉變傳統的“注入式”“填鴨式”實踐教學方式。同時,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實踐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來,注意激發學生個體能力的發揮。在學習電路及其分析方法的過程中,首先要讓學生理解電路的基本概念以及基本定律與定理,其次在電路分析依據以及方法的講解過程中,要注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掌握用支路電流法、戴維寧定理以及疊加原理等方法分析的前提下,通過學生自己動手繪制電路圖,從而掌握電路中各點的電位計算方法。在學生動手繪制電路圖的過程中,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同時,在這種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學習中,圍繞電路各點的電位計算,學生進行了一系列的可行性計算,充分發展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以及分析處理復雜問題的能力。由此可知,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為電工與電子技術課程構建多模式、多層次實踐教學提供了理論支撐。
1.2強化因材施教,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實踐
由于電工與電子技術課程具有很強的邏輯性以及應用性,這就要求教師在構建多模式、多層次實踐教學模式過程中要因材施教。就學生而言,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習慣、學習方法、掌握的知識結構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同時也具有特殊性,學生們所了解以及掌握的知識結構有著顯著的差異,因此必須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有的放矢地進行實踐教學。例如在學習三相電路的知識時,在基本概念、基本定理與定律、分析依據與方法以及利用相量圖來分析電路,進行多參數混聯電路的計算等方面,學生的了解以及把握程度呈現層次變化,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首先,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分清學生的基本層次。在充分了解學生基礎的前提下,積極發揮學生的個體優勢,幫助學生掌握三相電路的基本理論知識,尤其要進行電路計算的輔導。其次,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構建磁性實踐課堂,綜合教學的深度、廣度以及速度,立足于大多數學生,依據接受程度來開展教學,例如對于三相電路的基本概念知識可以開展全面教學。最后,要注意注意分層的互促。對于連基本定律以及定理都理解不透徹的學生,要采取個別激勵政策,積極引導、觀察,豐富感性認識以及理性認識,從而正確掌握三相電路的相關知識。
1.3樹立集體榮譽感,培養學生團結
協作精神在電工與電子實踐教學過程中,團結協作精神作為學生在擇業時必備的能力,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在現階段,我國高等職業院校在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精神上還存在諸多的問題,注重單一活動,忽視“雙邊活動”。團隊合作作為一種建立在正確價值觀以及人生觀上的工作精神,對于學生學習電工與電子技術課程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例如在學習三相異步電動機的知識時,要想判斷電動機能否起動,教師可以展開分組討論學習,讓學生充分理解以及掌握轉差率、轉速、同步轉速這三者之間關系,同時對同步轉速與電源頻率之間的關系也要進行引導。通過推導轉矩計算公式,從而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額定轉距、最大轉距與起動轉距之間的關系,進行額定電流與起動電流的計算。在這個過程中,提高了整體組員的向心力以及凝聚力,促進了小組的高效率運轉。同時,在進行電動機啟動探討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之間的競爭意識,在競爭的過程激發了學生的好勝心,通過學生主動參與到每個實踐教學環節,從而培養了學生們的集體榮譽感以及奉獻精神。在學生相互信任、溝通、關心以及合作的過程中,拓寬了學生的職業發展前景空間,有助于培養電工與電子技術應用型人才。
1.4促進課內與課外結合,實現教學
相長隨著高職教育課堂教學模式的不斷變革,電工與電子技術課程實踐教學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在這個過程中,教與學作為教學理論中的一個基本問題,要進行明確界定。在多模式、多層次實踐教學模式的構建過程中,要貫徹新的教與學理念,科學認識教與學的關系。在傳統教學模式下,一切以教為中心,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授者,對學生來講,教師是教學的主體、活的教科書,因此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成為了單一模式。在這種模式的束縛下,嚴重阻礙了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教與學的關系。首先,在電工與電子技術課堂上,實踐教學是教與學的互動過程,師生之間要強化交流、溝通、互啟以及互補。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要相互分享自身的知識、經驗,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從而達到共識、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在學習與電動機控制相關的知識時,教師要想學生介紹傳統典型的電動機控制電路原理,從而讓學生明白新型電動機控制電力原理的特殊性,因而在常用的低壓電器的結構與作用分析上能夠進行自主學習。同時,由于直接啟動電路與降壓啟動電路在原理以及作用上都與傳統電動機有著莫大的聯系,因此在教師傳授自身知識的過程中,促進了學生的自主思考,為學生動手連接電路起到了促進作用。在實踐教學結束時,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有針對性的問題,學生們通過尋找問題的答案,強化自主思索以及探討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查閱相關資料找尋答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了學生的思維。同時,從某種程度上來看,提高了課內與課外的結合,實現了教與學的和諧發展。
1.5構建多層次、多方位考核體系
由于傳統的電工與電子技術實踐教學在考核體系建設上存在諸多的問題,如評價主體、評價功能與評價方法相對單一,注重量化成績,分數成為了衡量學生學習能力的主要標準。在這種單元化的評價機制上,學生的全面發展受到阻礙,不利于培養電工與電子技術應用型人才。因此,在電工與電子技術課程實踐教學過程中,要不斷轉變教學觀念,調整考核模式,構建多層次考核機制。具體而言,綜合考慮評價主體、評價功能、評價目標以及評價內容和標準,從而建立多元化的學生評價體系,這是適應當前高等職業院校教育多規格以及多元化發展的必然趨勢。同時,這種科學的實踐課程考核以及學生學習評價機制,有助于促進學生多方面的發展。在學習機電一體化技術以及應用電子技術的過程中,結合學生們平時識別電路物理量、電氣符號以及一些基本電路類型、概念、定理、定律等方面的能力,同時綜合考慮學生運用基本電路分析方法的能力,立足于實際動手能力,在衡量期末考試成績的過程中,還要記錄學生的平時表現以及學習態度。其次,通過結合一些報告、答辯以及綜合創新實訓等來使教師發揮更多的考核空間。同時,還要引入激勵機制,激發學生的自主創新意識,在保障基本教學任務完成的基礎下,能夠促進學生的創新能力的發展。由此可知,這種考核體系能夠使教師多方位地衡量學生的電工與電子技術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實際動手操作能力,有助于對學生的綜合實力進行客觀評價,體現了考核體系的合理性以及科學性。
1.6優化實驗實訓教學方案
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優化教學方法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在培養學生能力的基礎上,要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到實踐教學環節中來,通過在實踐教學環節中讓學生自主進行分組、方法的選擇等,從而在實踐教學環節中促進自身能力、知識以及素養的協調發展,啟迪學生的科學思想以及創新能力;第二,在電工與電子技術實驗實訓教學方法上,要靈活運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內涵,強調學生的個體能力,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促進實踐教學環節的順利進行;第三,在電工與電子技術實驗實訓教學手段上,要積極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采用多種方式強化實踐教學的各個環節,從而提高學生電工與電子技術課程的學習效果,主要可以從兩個方面來進行。首先,要充分利用多媒體,積極開發網絡課件,采用立項方式來促進廣大教師的參與與研究,從而豐富網絡實驗實訓教學課件。其次,建設設備先進的、功能齊全的校內實訓室和校外實訓基地,立足于工程實際,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使理論與實際能夠更好地結合起來。教師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還要結合電教光盤演示、實際測試以及操作等各種渠道進行教學,讓學生全面了解以及掌握各種電子元器件的分類、性能以及測試方法。同時,通過實踐教學能夠掌握常用儀器儀表的原理與使用方法。對電子產品裝配知識而言,在電工與電子技術實踐教學實訓室要積極提供多種電子產品,從而強化學生裝配、調試基礎。一般而言,在裝配與調試電子產品實踐教學過程中,能夠使學生掌握電子產品制作方法以及基本操作技能,從而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對繼電控制知識而言,在實訓時使學生了解常用電器的原理、結構與使用,從而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團隊協作精神。在可編程序控制器應用實習過程中,強化學生對傳統的繼電接觸器控制的認識,學生在掌握電氣控制原理上進行PLC應用實習,有利于學生了解現代控制技術、通訊技術與計算機技術和相關軟件技術,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變頻器作為電力電子技術與交流調速技術的拓展,對電機變速的正常運行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因而在變頻器應用實習中,要強化變頻器教學設備建設,使學生了解以及掌握變頻器工作原理、使用方法以及變頻器參數的設置要求,從而在整體上實現對交流電機運行狀態的控制。
2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電工與電子技術課程的學習過程中,要想構建多模式、多層次實踐教學模式,健全學生的人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首先必須要轉變教學觀念,堅持以人為本教育理念,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強化因材施教,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實踐。其次,要樹立集體榮譽感,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精神,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以及情感交流,從而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再次,積極促進課內與課外相結合,不斷完善實踐教學內容,實現教學相長。同時,要構建多層次、多方位考核體系,不斷優化實驗實訓教學方案。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學生電工與電子技術基礎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的提升,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作者:惠艷荔單位:寧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