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議專科學校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培育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當前高等師范專科學校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的現狀及學生對計算機應用能力的訴求
1.工作方面針對師范類專科學校性質,學生對工作方面的訴求主要是指學生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能夠具備良好的課件制作能力,并在日常教學中,能夠熟練的操作計算機實現演示教學,課堂討論等新式教學方法。
2.學習方面學生對知識的獲取渠道比較單一,往往只能從書本上和教師的教授中獲取,而網絡上有著豐富的資源,學生可能對網絡并不陌生,但對網絡的使用大都停留在使用網絡與朋友聯絡,看看新聞,打打游戲的階段,很少想到使用網絡去學習,即便想到了使用網絡去學習,也沒有什么好的學習途徑。學生迫切希望能夠利用計算機進行學習,變課堂學習為網絡學習,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使學生即便離開學校也能夠通過網絡進行學習,實現終身學習的目標。
3.生活方面各種各樣的計算機的應用軟件正悄然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很少想到利用這些應用程序去解決問題,例如當前很流行的網絡購物,如何使用計算機獲取我們想要買的商品的信息、比對商品及商品的價格,如何使用計算機進行購物,這些能力都是學生所欠缺的,學生迫切希望能夠使用計算機更加方便地解決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使計算機能夠更好地為生活服務。
二、高等師范專科學校計算機應用能力培養的改革策略
針對以上高等師范專科學校學生對計算機應用能力的三方面訴求,結合高等師范專科學校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的現狀,筆者從學生在今后工作、學習和生活的實際需求出發,提出四模塊、四方法計算機應用能力培養的改革策略。通過研究學生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中對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實際需求分析,提出四模塊計算機應用能力培養策略的計算機教學課程改革。簡化學生在今后工作中不常遇的知識內容,增加學生在今后工作中所欠缺的實際計算機應用能力方面的知識內容,通過以下四個模塊化教學內容來提升學生對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各方面需求:
1.計算機基礎操作該模塊是傳統的計算機教學課程,包括兩門課程:一是《計算機應用基礎》,該門課程的目標在于培養學生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內容包括計算機的硬件構成、Windows的基本操作以及Word、Excel、PowerPoint的應用。二是《多媒體課件設計與制作》,本課程是中小學教師進行現代教育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其目的是傳授Authorware多媒體課件創作的基本思想、理論和技術,使學生學會利用系統方法來設計制作多媒體課件;熟練掌握Authorware7.0制作軟件,并讓學生了解和掌握多媒體技術的一些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2.多媒體制作及轉化在該模塊,整合了Flash動畫制作、PhotoShop圖形圖像處理、FrontPage網頁制作三方面的內容,并加進視頻、音頻的剪輯制作工具的知識,以及圖像、音頻和視頻格式轉化的知識。
3.網絡應用在該模塊,著重學生培養學生使用網絡進行網絡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如何使用計算機進行相關網絡學習內容的檢索、查找,并下載相關的學習內容,以及培養學生利用BBS和電子郵件等網絡工具實現與教師的在線交流,以使學生能夠突破傳統學習的時空界限,更好地自主學習。
4.生活應用該模塊包括如下內容:一是操作系統維護和優化,具體內容為如何進行操作系統的安裝、優化、備份,以及硬件檢測及驅動安裝方面等知識。二是生活類常用工具軟件,具體內容為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常用軟件的學習,例如,翻譯類軟件、理財類軟件等等。三是網絡購物,具體為與網絡購物相關的各類軟件應用,例如支付寶,網絡銀行等等方面內容。
三、系統計算機應用能力培養策略
除了課程設置,在日常的計算機教學工作中,筆者發現傳統的課堂教學很難滿足新的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培養,通過總結歸納,提出四系統教學模式改革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培養策略。通過以下四系統教學模式來提升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
1.學習小組系統傳統的計算機教學模式是教師講,學生聽,只要課堂安安靜靜,教學就能順利進行,這樣的課堂,根本不需要小組。講好講不好是教師的責任,但學好學不好,完全是學生的責任,這樣的教學模式,不需要關注學生的學習動力問題,小組存在與否,意義不大。同學間也沒有互教互學的責任和義務,學習完全是各個獨立個體自己的事,小組存在與否,無關緊要。陶行知先生呼吁解放學生,但是他沒有解決解放后怎么辦的問題。我們新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模式高度關注小組建設,就是要通過發揮團隊作用,解決好學生解放、課堂開放后課堂學習的有序、有效問題。小組團隊作用的發揮,不僅能實現陶老先生解放學生的愿望,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地利用這份能量,為團隊內學生的更高效學習和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支撐。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培養和高效的課堂息息相關,都離不開小組作用的發揮;無論是拓展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展示空間和舞臺,還是提供最有效的“同學”機會和資源,小組都是最佳平臺;無論是課前預習的獨學、群學,還是展示中的傾聽、對比,小組都能和學習主體形影相隨,提供“貼身”服務。同時,計算機應用能力的考核也應當以小組為單位,每個人負責一小部分,匯總成一個較大作品展示,在制作過程中,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既應用了學習中所學到的知識,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為此,在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培養中,應當注重搭建學習小組。第一次組建,任課教師一定要讓學生明白搭建學生小組的意義。按照“異組同質、同組異質”的原則分組,小組規模以6人為最佳,若班額較大,8人亦可。
2.教學流程系統傳統的計算機課程教學流程是講、聽、記、練(做)、考。多年來,“學為主體、教為主導、練為主線”口號,在各個學校喊得很響,可在實際的教學流程中,學生很難成為學習的主體。這種流程,就決定了學生在課堂上、學習中只能處在被動地位。所以,要想保證學生在計算機教學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就必須改變課堂流程,用流程保證其主體地位。新的計算機教學流程應當遵循這樣的基本原則:預習、展示、反饋密切相連,課前、課中、課后環環相扣,課前充分預設和預習,課中充分互動和交流,課后認真總結和反思。目標前置、問題前置、方法前置、學習前置、管理前置,學習流程重心的普遍前移,使先學后教思想得到普遍落實。這樣的計算機教學流程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令學生能夠更好的自主地去學習,能夠更好的培養在計算機應用能力方面的探究能力,令學生能夠反思學習的內容,培養學生使用計算機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互動(溝通)系統傳統的計算機教學不重視師生關系建設,因為,教師的任務是講清、講明、講透,學生的任務是記憶、理解、操作、應用,師生分工涇渭分明,幾乎沒有交集;師生關系狀態如何,對這樣的課堂的教學和學習效果的影響不大。這就是傳統計算機教學的問題所在,也是計算機應用能力培養的突破所在。計算機應用能力培養,首先應當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的學習變被動為主動;其次是想方設法讓師生在課上、課下深度、高效互動交流。在互動中,使學生能夠及時解決學習中的疑惑,在互動中,培養學生對計算機應用的自我探究,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與計算機相關的內容。
4.反思系統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培養中,應當處處都有反思的影子。計算機教學導入時,要提出相應的問題,令學生進行反思,教師在問題設置的目的是什么?讓學生反思該教學部分的學習目標是什么?每個教學部分結束后,老師都應留給學生反思的空間。讓學生通過學習明確學習目標是否達成。每節課后,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都要對本節課的導入和學習過程進行反思。通過反思,使學生更好地了解該教學內容與實際相結合的點在哪,通過反思,使學生的學與實際的用能夠更好地相結合,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
四、結語
通過對高等師范專科學校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的現狀和學生對計算機應用能力的需求的調查研究,筆者在教學內容方面提出了四模塊計算機應用能力培養策略,在教學模式方面提出了四系統計算機應用能力培養策略。通過這一系列計算機培養策略改革,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在教學中逐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實際動手能力、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使高等師范專科學校的學生能夠具備較高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更好地培養學生在今后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問題時主動運用計算機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以及提高使用計算機來解決實際應用問題的能力。工作上,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勝任我國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工作,成長為“專家型”教師,避免成為“教書匠”;學習上,使學生更好地使用計算機去學習,利用網絡的便利,使學生即便離開了學校,也能夠使用計算機進行自學的能力;生活上,使學生能夠更便捷地解決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跟隨時代的發展。
作者:靳悅振單位:太原大學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