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社會責任會計理論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建立社會責任會計理論框架有利于企業樹立良好的形象企業的自身形象和信譽對于的企業的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它不僅是企業一項無形資產,更能夠為企業的生存、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企業家們通過社會責任會計對公司的工作成果進行評估,教育公司中的管理人員,讓他們能從社會角度來考慮問題。這樣做能夠提升企業的信譽,提高企業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從而得到全社會的青睞。《財富》雜志曾經評選過最受敬佩的公司,評選的指標有創新能力、管理質量、金融信譽、社區和環境責任感等9項。雖然說這些指標并不是十分的全面,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業的自身形象和信譽的重要性。在這項評選活動中,榜上有名的前10家公司有8家都排在世界企業50強之內。從上述的例子中,我們可以得到這樣一個信息:社會責任會計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它可以免費的為企業進行形象上的宣傳。通過社會責任財務報告,企業可以很好的向社會公眾展示自己的良好形象。
(二)建立社會責任會計理論框架有利于建立有序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所謂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是市場在社會主義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的一種經濟運行機制。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作為市場主體的企業應該將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放在同等的位置上。為了社會效益的實現,建立企業社會責任會計刻不容緩。因此,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社會責任會計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我國社會責任會計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同時建立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也將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提供相應的保障。
(三)建立社會責任會計理論框架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政府必須發揮宏觀調控的作用,運用其行政力量對企業進行有效的監督和考核,這就要求我國企業積極踐行社會責任會計。要想讓政府的相關部門能夠準確、全面的評價企業的業績和企業對社會所做的貢獻,同時讓政府部門能夠通過企業社會責任所披露的信息制定國家的經濟政策和配置社會資源以促進經濟、政治、文化、環境、社會的和諧發展,就必須積極構建社會責任會計理論框架。構建和諧社會不僅要求企業要對股東負責,還要求企業對員工、客戶、顧客、供應商、消費者等利益相關群體負責。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對構建和諧社會的認可,社會各界也越來越希望企業提供的財務會計信息中能夠包括企業對社會責任履行的情況,從而形成社會各界人人關心企業社會責任的良好氛圍,推進和諧社會的加速發展。
二、我國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體系存在的問題
在西方的許多發達國家中,社會責任會計的已經發展到了比較成熟的階段,但是我國對社會責任會計的研究則起步比較晚,雖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可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在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方面還比較落后,存在著以下主要的問題:
(一)披露內容不全面根據一些調查,我們不難發現有關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的內容還不是十分充分。在我國的所有企業中,能夠披露與自身相關的社會責任信息的企業少之又少,即使有些企業進行披露,披露的也僅僅是企業已經履行的社會責任,對于一些負面信息則避而不談。在近年的信息披露中,與社區有關的信息披露是最多的,而關于產品和職工方面的信息披露則一直較少。在我國上市公司年度報表中有關社會責任的披露也只有員工的數目和構成等相關情況,幾乎不存在對于其他有關員工的詳細披露。這樣做會大大降低社會對企業所有涉及領域的了解程度,忽視企業的某些缺點和不足,使得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的意義大打折扣。
(二)信息披露形式不規范且缺乏法律保障在我國企業中,信息披露的形式很少用數據來表現,大多數都是用文字來描述的,也沒有統一的格式來進行信息披露,使得企業所披露的信息失去了一定意義上的可比性。除此之外,我國的會計信息披露還缺乏法律、法規的保障。正是因為如此,在短期利益的驅使下,許多企業的會計信息披露還有太多的漏洞,對于自己本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也有所逃避。雖然我國某些部門對此問題起到了一定的重視,并且也頒布了相應的法律、法規,例如,我國自2003年實行《企業會計準則》,此后又陸續了一系列具體會計準則,并于2006年了與國際準則趨同的新的《企業會計準則》和新的《中國注冊會計師執業準則》,修訂了《公司法》、《刑法》等相關法規,出臺了一些關于社會責任的指導意見和《中國紡織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但有關社會責任報告的規范仍然不夠充分,企業的信息披露大多是采取自愿的模式,所以相互之間可比性欠缺的問題依然得不到很好的解決。此外,除了企業自身對社會責任不予披露外,注冊會計師獨立審計和企業的內部審計也都沒有對社會責任會計披露的相關內容給予足夠的重視,再加上企業不具有獨立報告意識,也不單獨編制社會責任會計報表,因此,對社會責任會計的監管將無法開展。
(三)對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體系的研究欠缺與西方國家相比,我國對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體系的研究還有許多的不足之處。首先,我國對社會責任會計理論的研究本身起步就比較晚,也沒有專門的研究機構,因此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在西方,很早就對社會責任會計進行了研究。法國從1975年開始建議各上市公司每年對外公布其社會資產負債表,到1997年與此相關的法律、法規便正式出臺。在法國政府出臺的這些法律中,明確規定那些職工超過250人的企業必須每年編制社會資產負債表,并向外界公布。在法國政府采取措施規范社會責任會計的披露內容之后,英國政府也做出了相應的舉措,比如要求具有一定規模的公司在進行會計信息披露時必須包括員工狀況、社會捐贈等與社會責任有關的信息。其次,社會責任會計自身具有一定的特點,比如社會性、模糊性、復雜性以及間接性,這些都會導致社會責任會計與傳統會計之間的差異。另外,由于交叉學科的存在,它們的滯后性也給社會責任會計理論的研究帶來了一定的阻礙。
三、對我國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體系構建的建議
(一)完善我國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的內容我國社會責任會計信息的披露內容不充分是阻礙社會責任會計發展的一項重要因素,所以必須對其內容進行相應的補充與完善,使其能發揮真正的作用。首先,我們應該對人力資源的開發與使用情況進行詳細披露,具體應包括工資報酬、企業文化、福利待遇和職工結構等等。其次,企業的經營成果及其分配情況也應該得到披露。這就意味著各利益集團在為企業提供服務的同時,也會從企業內部獲得相應的報酬。此外,企業還應該披露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方面的信息,因為它是對傳統信息披露的有效補充。最后,產品或服務的性能與安全方面的信息也必須進行披露。與此同時還要使產品的安全指標和服務性能得到強化,以使社會各界對企業的信息能夠得到全面、充分的了解。
(二)建立和健全與社會責任有關的法律、法規由于社會責任會計所包含的內容十分龐雜,所以很多方面都沒有得到法律、法規的保障,使得一些企業沒有很好的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由此可見,如果沒有相關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要求,社會責任會計的作用就很難得到切實的發揮。所以我們逐步建立健全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體系,并配套以相關的法律保護,讓社會責任會計的開展能夠有法可依。這樣不僅可以推動企業的發展,更可以帶動全社會健康、協調、可持續的發展。因此,建立和健全與社會責任有關的法律、法規是刻不容緩的事情。
(三)加強社會責任會計的理論研究并強化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與西方國家相比,我國的社會責任會計理論與實踐研究起步較晚,雖然也取得了一些進步,但是對某些方面的研究仍然過于淺顯。所以加強對社會責任會計的理論研究也是改善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現狀的有效措施,在學習相關理論的同時也能夠促進相關學科的共同發展。與此同時,我們還要強化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由于企業是市場經濟和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的主體,所以如果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比較強則可以促進企業和社會的共同發展;反之,如果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比較弱則會對企業和社會的發展起阻礙作用。因此,強化企業社會責任意識是全體公民的共同責任。
社會責任會計的推行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它既可以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又可以促進社會經濟的繁榮發展。雖然至今為止我們經歷了一系列的經濟變革,我國的社會責任會計也仍然存在著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但是我們應該認識到的是社會責任會計信息理論框架的發展時機已經日趨成熟,并且在世界經濟的環境下,推行社會責任會計已經是一種世界潮流。只要我們真正認識到社會責任會計的優勢并不斷努力,社會責任會計在我國一定能夠順利推行。
作者:王藝琳單位:渤海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