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工程統計認識及實踐心得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前言
統計一詞有三種涵義,即統計工作、統計學、統計資料。這三種涵義密不可分,統計學和統計工作是一種理論和實踐的關系,統計資料是統計工作的成果和產品,是工作過程中取得的各項數據,用來反應現象的數量特征及其規律。
工程統計工作有其自身獨特的內涵,是由統計人員對本單位工程內容的數量進行有計劃、有步驟地調查整理和分析研究活動,最終形成統計報表,用來描繪工程項目的進展情況,預算資金使用情況等。便于領導掌握施工進度及工程進度款的撥付情況,為領導的施工決策提供依據;統計報表是依據《統計法》的規定向上級主管部門履行的一種報告制度,是自上而下地統一布置、自下而上地逐級提供基本統計數據的一種方式,要以真實可靠的原始數據為基礎;是我國重要的國家管理制度之一,按照法律規定,執行統計報表制度是各地方、各部門、各單位必須向國家履行的一種義務。
基本內容有:報表內容和指標體系的確定,報表表示的設計,報表的實施范圍、報送程序和報送日期,填寫說明、統計目錄等。根據主管系統的不同可分為專業統計報表和基本統計報表,從報送周期的長短可分為日報、旬報、月報、季報、半年報和年報,除年報外都屬于定期報表。通常情況下,報表報送的周期愈短,指標項目愈簡愈粗,反之,指標項目則愈多愈細。由于半年報和年報具有指標多、分組細、統計范圍廣的優點,工程施工單位一般采用月報與年報結合的方式,便于各級領導機關制訂方針政策,做好后序工作安排。對于施工中的重要工序,建議采用五日報表或十日報表的方式,對比與計劃進度的差距,及早制定補救措施,同時對施工管理工作是一種督促,便于整體工期的控制,這種方式可以充分體現統計報表的時效性。十一屆人大常委會通過對1983年制訂、1996年修訂的《統計法》進行的全面修訂,于2009年頒布實施了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可見國家對統計工作的重視程度,使統計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施工單位的發展壯大、能力的增強,也可以真實地從統計資料上反應出來。
2.做好統計工作,統計報表的設計是必不可少
設計和編制統計表的要點:為了使統計報表能夠正確、集中、醒目地反映統計資料所要說明的內容,便于分析比較,在設計和編制統計表時,應注意以下幾點事項:統計報表的內容應力求簡明扼要、主次分明、一目了然,便于分析比較。切忌內容繁雜,主題不明確;統計表的標題、標目應確切地說明表的內容;橫行縱欄各項的排列,應有一個合理的順序,如按工序的先后、項目的重要程度等。有時各項指標有一定的聯系,形成一個自然的順序,如計劃工程量在前,實際完成數在后,然后才是完成計劃的百分比以及累計百分比。欄數要編號,表中數字精度要一致,表中的每一個統計數字,都應具有同等的精確程度,數字要填寫整齊,對準位數,不得遺漏;沒有該項資料或數量為零時可用“———”符號來加以說明,暫時缺少的資料可用“……”符號加以說明。表中必須注明數字的計量單位,全表只有一種計量單位的,可直接寫在表的右上方;但實際工作中,各施工項目的計量單位往往不同,如拋石和護底,這時應在項目后專設一欄“計量單位”。表中劃線應有粗有細,除上下基線用粗線外,其余該用細線。一般是開口表,左右兩端不畫縱線。在表下應注明資料來源或加備注欄說明要強調的問題,應注明制表人、填表人及填表時間和單位。對于向上級部門呈報的資料,應加蓋填表人印章和單位公章,督促單位及個人加強對統計工作的重視程度,保證表中數據的詳實準確,維護統計資料的法令性。
3.做好工程統計工作的幾點心得
3.1確保統計資料真實可靠
做好統計工作,首先應加強資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做好統計資料的積累工作,進而發揮它的服務作用。由于統計資料需要逐級呈報,有可能出現筆誤、虛報、瞞報、計算差錯等問題。因此,對于基層單位上報的各項工程數據,應及時通過現場材料進場記錄、施工日志等資料,來詳細核實其有效數量,避免數據有誤。這樣可以確保存檔資料的詳實可靠,避免多年后無據可查或查無證據。
3.2應用財務的丁字對帳法,檢查計算錯誤整治
工程統計報表常以數據的形式上報,尤其是統計近幾年的工程完成情況時,項目和數據較多,為了避免相同項的合計錯誤,建議使用財務的丁字對帳法,即分別累計縱橫可疊加項,匯總時如有出入,就說明算式輸入有誤,逐項校對后可找出錯誤,及時改正。電子表格的超強計算功能為數據計算提供了便利,應用于工程統計工作中受益非淺,可避免出現心算和筆算的人為錯誤。
3.3統計分析不可忽視
對于工程統計工作而言,體現一段區間內的工程完成項目以及數量,相同時段內的數量差異過大,必定有外界條件的影響。這時應就非正常情況加以分析,確定其合理、科學的部分,查找不合理、不科學的原因所在,結合本單位的實際情況,使之為我所用,制定整改措施,明確責任,這也就是統計的監督作用。這種作用會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而越發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