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政策執行情況跟蹤審計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政策執行情況跟蹤審計作為一項審計制度的創新,具有與傳統審計方式不同的特點,同時也存在諸多難點。本文分析當前我國政策審計存在的基本問題,提出建設性的建議,并建立和完善政策執行績效審計評價體系。
關鍵詞:
重大政策;跟蹤審計;政策執行績效審計評價體系
一、當前政策執行情況跟蹤審計存在的問題
(一)審計數量和種類較少,審計領域未被拓展
相對于傳統的事后審計,政策審計起步較晚,審計體系不夠健全,審計機關還沒有能力進一步拓展審計領域。因此,審計項目數量和種類并不多,審計機關的審計重點通常是與政策相關的資金籌集、使用、管理情況,使得政策審計被視為專項資金審計,而未從政策本身、政策執行情況和政策執行績效等方面作更深層次、更全面的監督檢查。
(二)對項目審計的介入時點把握不清
政策執行情況跟蹤審計可根據介入時點的不同,分為全程介入式跟蹤審計、適時介入式跟蹤審計和重點介入式跟蹤審計。涉及時間跨度大,并且需要耗用大量的人力物力的全程跟蹤式審計,在實際工作中并不采用。適時介入式跟蹤審計和重點介入式跟蹤審計是當前審計機關最常采用的政策審計模式,但難點在于“適時”、“重點”難以把握。雖然從理論上講是越早介入越好,但由于政策發揮作用需要一定的時間,具有明顯的時滯性,如果過早介入,審計將難以發揮作用。
(三)審計資源不足制約了審計工作的開展
政策審計工作的有效開展,除了審計部門的全力以赴,其他部門的協調配合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當前我國政策審計任務重、時間緊、要求高,在審計人力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審計人員的工作強度較高,審計工作的廣度和深度達不到要求。而且,各個部門的辦事作風大多是自掃門前雪,造成有關部門將溝通不暢,信息失真,政策執行情況跟蹤審計得不到良好的技術支持,使得審計工作難以高質高效地開展。
二、完善政策執行情況跟蹤審計的對策
(一)開闊審計領域,拓展審計項目
深入學習和廣泛了解政策執行情況跟蹤審計,是政府審計部門及其審計人員的重要任務。通過各種渠道獲取黨委、政府和廣泛群眾的意見,征集篩選項目,將國家領導和廣大人民群眾所關心的重大政策作為審計重點。同時,緊密結合實際的工作情況,合理判斷審計最終的效果并估計審計的成本,同時結合利用的審計資源與力量,綜合確定審計項目。
(二)合理規劃,準確把握審計介入時間和深度
政策執行情況跟蹤審計有廣泛的審計對象,同時對象之間的差別也較大。不同的審計對象,其審計的介入時間有所不同,審計的延伸程度和耗用的審計資源也都不同。因此,審計機關需要針對不同的審計項目進行合理的規劃。在政策出臺的較短時間內進行跟蹤審計,適合周期短、見效快的政策,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并總結經驗,從而加以調整。另外,政府審計部門應不止一次對有較長周期、見效緩慢的政策進行跟蹤審計,而且要深入探討政策的實施情況以及政策發揮效應等多方面因素,選取多個時點介入。
(三)有效調配審計資源
政策執行情況跟蹤審計的工作量較大,任務繁重,不僅需要充足的審前準備還需要各部門協調配合,提供完整的數據資料,并使審計部門得到有效的技術支持。因此,審計機關應與其他部門機關制定相關配套制度,嚴格規定在開展政策執行情況跟蹤審計時,尤其重要的就是要各部門在各司其職的同時,保持互相補充、互相促進、互相配合的關系。
三、政策執行績效審計評價體系
我們將圍繞重大政策執行情況跟蹤審計的目標,結合存在的問題,對在政策執行過程中是否合法合規、執行措施是否到位、執行的過程中是否存在障礙和能否達到預定的效果等進行全面的分析,最終提出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完善政策執行績效審計評價體系促進形成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和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的良好政策環境。具體體系見下表。
參考文獻:
[1]董冰霖.對跟蹤審計的幾點認識與思考[J].現代審計與經濟,2012(03)
[2]馮素珍.金融危機對中國政府審計的啟示[J].審計研究導刊,2011(03)
[3]秦榮生.政府審計新領域:經濟政策執行效果審計[J].當代財經,2011(11):112-118
[4]唐建新,古繼洪,付愛春.政府審計與國家經濟安全:理論基礎和作用路徑[J].審計研究,2008(09)
[5]吳肅峰.從溫州拆遷安置政策審計淺析政策跟蹤審計管理[J].地方經濟
作者:孫衍煒 馮悅 單位:云南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