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資源環境審計的現狀及對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本文將從介紹國內外資源環境審計發展的現狀入手,進而針對我國資源環境審計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促進國內資源環境審計發展的相應策略,以期為資源環境審計工作發展、進步以及國內資源環境保護理念建立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
資源環境;審計;發展
我國政府對于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資源環境問題尤為重視,據中新網2014年3月8日報道,環境保護部吳曉青副部長介紹,我國“十二五”期間用于環境保護方面的投入將要超過5萬億,據鳳凰財經2015年10月27日報道,據環保部規劃院的測算數據稱,“十三五”期間,社會環保總投資有望超過17萬億元,可謂是投入巨大。資源環境審計的適時推出,對于提高我國資源環境專項資金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完善資源環境項目的管理體制和制度,對日漸匱乏的資源及遭受破壞的環境的節約與保護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具有廣泛的現實意義和發展前景。
一、資源環境審計概述
(一)資源環境審計內涵雖然我國的資源環境審計理論研究的起步時間較晚,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在相關理論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劉達朱、王本強、陳基湘(2002)率先研究了政府環境審計產生的原因及實施的技術方法,將政府資源環境審計的產生原因歸于外部條件。筆者認為資源環境審計是指國家審計機關秉承科學、可持續發展指導思想,針對被審計單位(企業及事業單位)關于資源、環境資金和項目實施管理進行客觀性、合法性的審核。資源環境審計從資源、環境資金會計披露的財務信息入手,又不局限于此,更側重于資金使用和項目實施的效益和效果。特別是審計新常態要求下,以往的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向自然資源離任審計拓展。新時期資源環境審計的實質是以政府資源審計為主導的政府有關部門并延伸相關企事業單位的專項資金審計、環境項目效益審計,以及領導干部自然資源離任審計中有關資源環境審計的內容。
(二)資源環境審計必要性總理在2014年全國審計工作會議上提出了審計工作新常態的思考,對于國內審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涉及到資源環境審計方面的新常態主要應該關注政府資源環境的財政資金分配及領導干部自然資源離任審計試點工作的實施。政府資源環境審計是從專項資金的申請、劃撥、使用入手,以資源環境項目審計為著眼點,通過對資源環境專項資金的使用效益及資源環境效益的評價等方面的審計、監督,從而研究有關機制體制的問題。
二、資源環境審計的現狀
(一)國外資源環境審計的現狀國外對于資源及環境問題認識較早,對資源環境審計十分重視,有關審計模式也更加完善和系統。以美國資源環境審計為例,20世紀70年代末,美國審計總署設立了自然資源利用及環境保護司,該機構內部又設立了環境資金審計處和環境績效審計處。該機構對于資源環境審計方面的工作內容主要有三大方面,即財務審計、合規審計及資源環境績效審計,審計部門主要由審計專家、科技專家及國家公共政策專家組成。其資源環境審計是以政府審計為主導進行的,且相關審計機構的權力也較大,便于對該國國內各類違反資源環境問題予以客觀、公正的披露。
(二)國內資源環境審計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目前從國內資源環境審計的現狀來看,還處于剛剛起步階段,且受傳統合規性審計和財務審計理念、方法的影響,尚未形成較為成熟及完善的體系,因而資源環境審計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也是在所難免的。
1、資源環境審計內容不全面。從我國現實的資源環境審計工作內容來看,我國目前對于資源環境審計主要是督促及檢查被審計單位的相關資源環境法規的執行情況和國家環保專項資金的使用情況,偏重于財務審計及合規性審計,對于績效審計已經有了一定的關注,但其關注度不足,這也是在今后新常態審計下應該注意及解決的問題。由于目前國內資源環境審計內容的不全面,使得該類政府審計工作難以起到其應有的效果。
2、審計人員知識結構單一,對于資源環境專業知識較為欠缺。資源環境審計工作要求從事該專業的人員既要具備相關的財務、審計專業知識技能,同時還應具有較為專業的資源環境專業知識。但目前我國從事資源審計的政府審計人員多半是財務或是審計專業出身,缺乏資源及環境專業知識,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對涉及到資源環境方面專業問題顯得無所適從,進而影響了資源環境審計的效果。以GIS技術在資源環境審計為例,實踐證明GIS技術與資源環境審計實踐的有效整合,是對傳統審計方法的重大突破,但由于GIS技術人才短缺,GIS技術在國內審計中發展一直比較緩慢。
3、對于資源環境審計的認識不夠,缺乏相應的宣傳力度。由于國內目前仍缺少系統的資源環境審計的理論,同時對于資源環境審計的宣傳也較少。資源環境審計工作其實質是為保護國內各類資源及環境而服務的,但因宣傳不足,審計部門、各地方政府以及廣大人民群眾缺乏對于環保問題的危機感。
三、資源環境審計發展的策略
1、制定完善的資源環境審計流程及標準我國可以借鑒國外較為先進的資源環境審計經驗,結合國內自身發展特點制定完善的資源環境審計流程及標準。現以自然資源離任審計為例。自然資源離任審計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提出“探索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對領導干部實行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整體要求及戰略部署下提出的,是中央對于審計工作在其“新常態、新契機”基礎上的更高要求。應在自然資源離任審計的大背景下,針對目前土地、礦產及生態環境資源已經遭受到不同程度流失及破壞的基礎上加快審計流程及審計標準的確定,以土地、礦產、海洋及環境污染問題作為重點進行審計,以問題責任追究為導向,構建資源環境審計流程及標準。
2、提高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首先,審計機關應根據資源環境審計的特點,將資源環境專業人才引進至審計隊伍中來,并加強現有審計人員的環境類專業培訓,提高審計隊伍的專業知識水平;其次,建立資源環境類專家儲備及審計外聘機制,利用他們的專業知識為審計工作服務,同時也可以借用外腦適當引用審計外聘機制。
3、加強資源環境審計的宣傳工作通過一定的宣傳工作,加強人們對于資源環境審計重要性的認識。各級審計機關要用好媒體的這個宣傳“喉舌”的工具,做好環保工作的宣傳、教育,提高全民環保意識及環境危機感,利用輿論的力量,促進資源環境審計工作的健康發展。
4、提高資源環境審計的技術手段隨著世界科技水平的不斷發展,計算機網絡技術因其應用面廣,便于操作得到了各行各業從業者的青睞。審計機關應該積極引進的計算機網絡技術為資源環境審計所用,以其達到提高資源環境審計質量的目的。現以GIS技術為例,對其在環境資源審計業務中的應用予以介紹。GIS技術(地理信息系統的英文縮寫)是近些年發展起來的一門空間信息分析技術,在資源與環境應用領域中發揮著技術先導的作用。GIS技術在資源環境領域中的應用主要有:農業、林業、土地資源、生態環境、環境資源管理及災害預警等方面。資源環境審計往往需要對其審計對象實施一定的實時監控,從而在第一時間內發現資源及環境遭到破壞的證據。然而,鑒于資源環境時間及空間上的原因,很難達到對被審計對象的實時監控,從而影響了資源環境審計的質量。通過引進了GIS技術后即可以有效的彌補這個缺陷,使得審計機關能拿到最為原始的證據,從而提高環境資源審計的質量。可見,GIS技術與資源環境審計實踐的有效整合,是對傳統審計方法的重大突破。
四、總結: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向前發展,國內的經濟有了長足地進步。然而,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及企業只注重經濟的發展而忽視了資源及環境的保護,使得國內資源及環境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開展資源環境審計有利于保護現有的資源環境及治理國內的環境污染,是對人民、對國家及對我們的子孫后代負責任的態度,從而使得我國的經濟達到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目的,從而為國家的經濟建設更好地發展貢獻其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淡濃.加強政府資源環境審計促進轉變經濟發展方式[J].審計研究,2011(5).
[2]李雨微,唐洋.關于我國開展資源環境審計的若干思考[J].當代經濟,2011(8):126-127
[3]楊積平.國外環境審計研究對我國的啟示[J].現代審計與經濟,2014
作者:王紅 單位:重慶市永川區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