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形勢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的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為順應行政事業單位改革的推行,保障單位的穩定、長遠發展,各行政事業單位有必要以我國各項財務政策法律法規為準則,提高單位領導層對財務工作的重視程度,加強對會計核算的協調和指導作用,強化內部審計的監督職能,解決具體問題的同時推動改革的深度執行。本文對此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存在的不足;優化策略
伴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行政事業單位改革制度的出臺在穩步深入的推進過程中,加強對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各項把控,制約行政事業單位及高層管理人員的權限,促進行政事業單位健康發展,內部審計工作,是我國政府對行政事業單位預算執行及其他財政財務收支情況進行審計監督的重要手段之一。筆者通過分析現行內部審計工作中的問題,闡述財務分析的意義,提出科學合理的優化策略,為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工作和改革工作提供參考。
一、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概述及意義
1.概述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是指對本單位預算執行及財政財務收支情況進行檢查監督。內部審計工作嚴格遵照《審計法》的規定,根據我國財務會計相關法律法規對行政事業單位進行審計,找出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及決算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以此監管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工作。通過健全完善國家相關制度,提升審計管理專業水平,我國對于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工作持續細化,加強監督監管,保障各單位持續良好的發展,也從根本上實現了內部審計的重要作用。
2.意義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在維護國家資金安全和有效利用監管的前提下,約束各單位的權限,保障財務工作的監管作用,保證單位的良性運作。首先,財務體系的優化、制度的健全,都是單位財務人員管理質量和水平的體現。通過財務制度的執行,解決單位在經營期間的各項財務相關問題;其次,內部審計既避免了國有資產因虧損、貶值而導致流失,又加強了財政資金的利用率,從而增強國有資產和財政資金的更大利用效果。
二、內部審計中出現的問題
1.審計意識不先進
第一,由于各行政事業單位高層領導對于審計的偏見導致了內部審計意識弱化。內部審計是財務工作的重要環節,但由于對單位經營效益的追求,高層領導從意識中往往更重視財務人員對于資金的監管,不能正確定位審計的監管職能,審計的監督作用和審計人員的真正能力無法發揮,使審計流于形式。第二,某些行政事業單位沒有專業的審計團隊,導致內部審計工作落實不到位,加之某些內部審計人員自身專業水平較低,缺乏專業意識,無法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守護者作用。我國行政事業單位改革的工作內容之一,就是從單位財務體系和財務人員水平的審核,來確保改革的順利進行。
2.監督體系不完善
不少的行政事業單位,在科室職能配備上存在一定問題。由于對財務部門的重視,往往將審計部門放置于財務部門之下,缺乏健全完善的系統管理體制,無法發揮審計部門的監督作用。另外,對于以服務為主的行政事業單位,其各部門之間的協作關系較少,很難在正常的公益化經營中進行多部門的聯合、協調、配合,也就無法從內部進行審計工作的監督監管,審計人員的職能、職權得不到有效的利用。一旦單位內各部門的溝通協作不夠順暢,不僅單位的發展受到影響,也為深化改革的制度推行拖了后腿。
3.會計基礎性工作相對落后
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大多是以服務為主的公益性單位,其特殊性決定了它們的基本職能和性質。而內部審計的職能,正是對本單位的預算執行及財政財務收支和決算進行審核監督。但由于部分行政事業單位經營內容比較單一,會計基礎性差導致財務核算比較隨意,從而影響了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也就無法及時發現各單位的財務風險并進行監管。行政事業單位要重視財務部門正常的工作,在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認真執行國家對于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會計管理工作制度,保證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
4.制度體系不健全
部分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審計制度過于簡單,財務體系和審計體系不健全,無法從細則上進行管理和監督,更無法為單位發展提供保障。內部審計制度中存在的問題及漏洞,不能對審計工作進行有理有據的指導,也無法對單位財務資金、業務、資產進行一定的監管,從根本上約束了財務管理和其他管理權限,導致單位資金、資產安全風險的出現,也導致財務工作的不嚴謹,都不利于行政事業單位改革的推行。
三、內部審計的主要優化策略
1.促進單位內部管理人員的意識轉變
提高管理人員對于內部審計的重視度,區分和確定財務、審計人員的崗位職責及能力,提升財務、審計人員的專業水平,是保證內部審計工作開展的必要條件。通過管理意識的轉變,重視內部審計工作的重要性,培養和提升單位審計人員的綜合素養,不僅能提高行政事業單位的管理水平,更能保證單位的良性發展;完善審計人員的業務能力,提高具體的業務水平,通過專業的培訓或者專職高學歷人才的招聘甚至高校專業的合作,擴充并提升審計人員的優秀能力,發揮內部審計工作的真正職能。
2.建立完善的內控體系
行政事業單位的內控體系,不僅僅是財務內控,還要重視審計監督和評價的內控體系。從人員管理到單位業務開展,從單純的財務資金的管控到國有資產的監管,隨時關注并審核資金、資產的使用情況,定期向社會公開公布各項數據及實際情況,通過內部審計監管來助力單位正常運營。建立完善的財務、審查內控體系,有效預防單位內部腐敗問題發生,有力監管單位高層管理人員權限,真正起到防未病、治已病的作用。
3.實現會計基礎工作的規范化
完善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基礎工作,制定科學合理的核算、管理等流程,提高會計人員專業素養,通過內部監督管理機制,保證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從而保障內部審計工作的流暢和改革的順利推行。盡管行政事業單位的經營內容以服務、公益性為主,但是會計人員的配備及基礎性工作的開展,是財務工作的首要內容。單位內部會計人員除了具備專業的知識外,其核算能力的考核也是一大重點;建立健全單位內部的會計管理制度,對工作流程細化,保證財務風險處于較低的水平;同時完善會計核算流程和財務流程,保障審計人員的監督審核;提高會計人員的專業水平,特別是互聯網信息化能力的提升,通過共享平臺的電算化形式,減少核算錯誤,達到相互監督、管理,促進單位內部多部門的溝通協調,優化合作的業務流程,提高單位經營效率。
4.科學定位單位內部審計工作
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審計工作應該具有科學性,主要體現在審計工作的重視度、宣傳度和認可度上。單位高層領導的重視,是對于審計部門的認可和支持,更是科學開展審計工作的基礎;同時,在整個單位內開展審計工作的宣傳及推廣,改善員工對于審計工作的錯誤認知,全面知曉國家對審計制度的要求和審計工作的重大意義,以此推進審計工作的科學開展,更助推行政事業單位的深化改革;同時,通過專業審計人員的招聘和單位內審計人員專業知識的培訓,提高審計人員能力和水平,能夠全面科學的運用多種審計手段開展審計工作。有了這些準備和基礎,科學的開展審計工作有利于提高單位的競爭力,也會激勵單位財務、審計人員的工作積極性,為單位穩定發展提供動力。貫徹和落實單位內部審計制度,根據國家制定的審計法規等條文推行開展審計工作,能提高單位財務風險管理的能力,從而提高單位財務工作的水平,保證行政事業單位的風險規避。科學、完善、合理的財務體系和審計體系,都是單位風險管理能力的體現,也是單位業務正常開展,國有資金、資產安全的保證。
5.利用中介審計機構
對于結構比較簡單,配置較為單一的行政事業單位,在財務管理和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中,完全可以借助社會中第三方審計機構的力量來完成科學、合理的審計工作。隨著國家對于審計工作的重視,社會第三方審計機構都具有較強的專業能力和水平,加之第三方機構的獨立性、公平性、公正性,都能保證審核的專業性和真實性,也能從根本上發現單位內部的風險因素,同時提高單位的審計監管能力。通過社會第三方審計機構的參與,對單位審計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新辦法,也從基礎上提高了行政事業單位審計部門的眼界和能力,為單位改革推進提供幫助。
四、結語
在我國行政事業單位深化改革的過程中,內部審計改革也勢在必行,其真正的審計意義也極為重大。通過健全完善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體系和審計體系,細化各項財務管理流程、核算流程,提高會計基礎性工作水平,提升審計人員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養,借助社會第三方審計機構,在我國各項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下,公平公正的開展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工作,也一定能夠通過審計工作保證國有資產、國有資金的安全,同時也能更好地進行國有資產使用的全面監督,促進行政事業單位的穩步發展和深化改革,為我國經濟發展和綜合國力的增強打下堅實基礎。
作者:王艷紅 單位:吉林省公主嶺市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