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論審計質量作用因素的管控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審計人員業務素質和風險意識對審計質量的影響
1.審計人員的專業素質偏低,能力不夠[3]。從知識結構來看,審計人員中懂財務審計的較多,但是掌握現代管理知識,具有一定綜合分析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卻很少,這些人在應對復雜的審計工作的能力還還有待加強。有的審計人員在對待審計工作的認識上傳統觀念比較濃厚,錯誤的認為審計就是查賬,思維方式單一,不能多層次、多視角的看待問題。另外,有的審計人員開拓創新意識相對薄弱,慣性思維占主導地位,以至于審計工作中產生了滿足現狀、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現象。
2.審計人員對潛在的風險認識不足[2]。目前,基層審計機關的工作量越來越重,以至于有的審計人員一個月之內必須完成兩個審計項目的主審工作,為了搶時間、完成領導交辦的任務,無法關注審計質量是否合格,對不清楚的問題也采取避重就輕的錯誤態度,處理問題也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個人的專業判斷和領導的喜好,無意之中把審計風險留給了自己。
審計的操作過程對審計質量的影響
審計質量控制一個是全要素、全過程的控制過程,審計工作中的每一個環節都能對審計質量產生直接的影響。
1.審計計劃階段。審計計劃是為了達到預期的審計目的,審計機構對審計工作事先做出規劃和安排。審計機構通過制定詳細的審計計劃,從而使審計工作高效有序的進行下去。
2.審計實施階段。審計實施階段是影響審計質量的最為關鍵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任何一項工作、一個步驟都與審計質量結果直接相關,因此我們必須嚴格按照質量標準的要求,對審計過程中的每一事項做出具體細致的實施計劃,同時要求審計人員始終保持認真謹慎的良好心態,利用所學的知識內容,采取科學可靠的審計程序、方法和手段,以達到審計質量達到最理想的狀態。
3.審計報告階段。審計報告是審計質量的最終體現。在這個階段,我們應該做好對審計工作的復核以及綜合判斷,從而擬出完備的審計報告。
審計機構設置不合理、制度不健全對審計質量的影響
目前,縣、鄉兩級內部審計機構的設置上還是很不健全的。有的單位、企業即使設立了內審機構,也只是流于形式,專業人員配備不齊全,在審計實務中大量依靠會計人員來實施內部監督,以至于審計機構及審計工作缺乏獨立性,難以保證審計質量。
審計質量控制體系的概念及構建
1.審計質量控制體系的概念
審計質量控制是指審計機構為了確保審計質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風險而采用科學的組織手段和技術方法制定的政策和工作程序。
2.審計質量控制體系的構建
審計機構對審計質量進行監控僅僅依靠行業協會的內審標準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要求我們針對本單位的審計工作做具體的工作標準制定,作為內部審計質量評價和考核的標準。我們通過建立審計復核制度、審計考核制度和審計責任追究制度,明確控制標準,對審計質量進行的監督、約束和規范。審計人員在工作中應保持形式上和實質上的獨立、客觀和公正。執行任務時應有完備的計劃,要考慮到各項風險[4]。審計機構應當定期檢查審定計劃與執行情況、審計質量控制政策與執行情況的符合程度。審計人員是執行審計業務的主體。在人員的選擇上我們要堅持以思想標準和業務標準為基線,要求審計人員忠于職守、廉潔奉公、不謀私利,且具有一定的審計、財會實踐經驗,具有一定的組織能力和分析能力。另外,我們還要加強人員后續教育機制,進行集體培訓,開展多種形式的競賽活動;嚴格人員業績考核制度,采取業績考核與經濟責任、職務晉升相結合,使考核制度標準化,從而實現審計質量控制的根本目的。
目前,我國審計質量控制體系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還存在一些的問題和不足之處,這需要我們審計人員共同努力,加強審計全過程質量管理,不斷完善審計質量控制制度,從而使我國的審計質量工作上升到一個新臺階。(本文作者:劉啟富單位:云南省楚雄州南華縣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