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議中國特效電影的發展前景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特效和特技
所謂電影特效,也叫SpecialEffects,是指為了滿足電影畫面的特殊視覺效果人工制造出來的假象和幻覺。電影人利用它們來避免讓演員處于危險的境地、減少電影的制作成本,或者理由更簡單,只是利用它們來讓電影產生更扣人心弦的特殊效果。經常用到的電影特技技術有:遮罩接景技術、前幕和后幕的投影、透視場景的定制模仿等。典型的特效有風雨雷電、火山爆發、海嘯、人工效果的海洋、海浪等。如今,特效的含義已經大大延展,已經可以根據劇本要求和導演意圖創造出現實生活中并不存在的物體、角色、環境、場景等。如《精靈鼠小弟》中的老鼠,《星球大戰》中的星際空間。
國產電影種種成績的背后依然伴隨著諸多問題與壓力,其中,國產電影產量大,但質量同好萊塢電影相比,缺乏核心競爭力,投入大收獲小是國產片市場的真實寫照。以2012年上半年為例,據業內人估計,90%以上的國產片虧損。[2]
(一)華而不實的電影
電影要講故事,電影話語模式的主導形態是敘事。電影如何展示情節、塑造人物,隨著人物對白、背景音樂、劇本和情節的逐漸深入中,把故事講精彩是電影敘事的基本要求。“數字特效使電影敘述形式發生變化,使電影不僅是物質世界的記錄或反映,其創造的敘事形式呈現了新的特色?!保?]數字電影創造的票房神話讓數字特效影像幾乎出現在所有的電影中,特效電影成了謀求商業利益的一種有效手段。電影畫面審美性、觀賞性、愉悅性成為電影的主要追求,看不見的一些東西,如人物的塑造、敘事的完整性、情節的安排、復雜的線性結構等遭遇排斥。這些內容大于形式的數字技術高超的電影用科技堆砌的“唯美”影像掩蓋了虛無的內容,完全忽視了對影片意義的挖掘。《無極》影像的渲染營造到極致,場景設計在電影特技的包裝下如夢如幻。陳凱歌在談到《無極》時曾明確表示:“我可以用特效實現我對中國文化的情懷,特效幫助我的想象力得以延伸,并且能釋放出來?!比欢?,作為中國“大片”的《無極》,因內容空洞、敘事簡單而遭到批評。《無極》所遭受的重創為中國電影敲響了警鐘。當代特效技術在使電影越來越具有審美性、越來越好看的同時,如果脫離了人們的現實生活體驗和文化內涵,空洞和虛無將讓電影遠離藝術的真正本質,淪落為一種視聽游戲。
(二)“東施效顰“的中國電影
越是特效比例高的電影,就越是全球化的產品。走特效電影的途徑似乎成為中國本土電影與國際接軌,在全球范圍內被接受的最好方法??屏治榈抡f過:最偉大的藝術要得到恰如其分的顯示,就需要有與藝術力量相當的第一流的技巧。[4]中國電影進行了數字技術的嘗試,但是大多數中國電影只是盲目跟從好萊塢模式的高科技,其結果只能是“東施效顰”。比如《風云2》在現場布景、特效都模仿好萊塢特效電影《斯巴達300勇士》?!疤瘛端拱瓦_300勇士》了!”走出《風云2》放映廳,觀眾一致感嘆。這些都反映出國產特效影片的不盡如人意之處。目前,國產電影特效大多都是外包給國外的特效公司,中國的電影只能在西方已有的技術上來制作。導演和特效制作人員之間經常會產生意見和認知上的不統一。中方導演要求的效果如果做不出來,就只能修改內容,讓內容“將就”特效。內容的存在只是為了展示西方文化韻味的特效,中國的特效電影抹不去濃厚的西方文化印記,東施效顰的笑話在現代社會又一次的發生。張藝謀直言不諱地說:“我拍電影,鏡頭能表現到什么程度,不是由我決定的,要電腦工程師說了算。有時候,我甚至覺得他們才是真正的導演,而我卻變成了副導演。”[5]
(三)粗制濫造的3D電影
3D電影的制作一般有兩種方法:一是利用專門的3D攝像機拍攝。二是用軟件把2D電影轉成3D電影。相對于拍攝3D電影,把2D電影轉成3D電影所用成本低很多。但是拍攝的3D電影給予人感官上的身臨其境的是普通2D轉為3D的電影無法給予觀眾的。在觀看電影《阿凡達》一個下雨的場景時,許多的觀眾都情不自禁地伸出手去感受好像真正從天上落到自己頭頂的雨滴。目前3D電影發展最注重的表達方式—與電影特效結合對觀眾的視覺進行直觀刺激。在故事的敘述語言上還是形式多于內容,甚至有時因為太注重畫面的美感而忽略了挖掘電影故事的深度。這種表達在剛開始時是有著巨大作用的,當這三五年后,眾把3D技術視為平常之時,如果3D電影發展還停留靠特效營造的外表美的基礎上,3D電影又會重新被2D電影取代。目前許多國內制片商將賺錢目標寄托在了3D技術上,一大批轉制國產3D電影項目紛紛上馬。導演高群書說:“因為沒那么多錢,轉一部(3D電影)要600萬,拍一部要6000萬。那些都是偽3D,都是賣噱頭,騙票房用的。”以提升票價為目的的粗制轉3D的行徑對產業發展有害而無利。如何進一步去完善3D電影的語言發展,挖掘其獨特的電影表達魅力,從而形成一套屬于3D電影特有的語言表達體系,是需要我們認真思考的。
三、對中國特效電影未來發展的展望
2012年上半年美國特效大片進駐中國,導致同期上映的幾十部國產電影幾乎悉數賠本,2013年在國家進一步開放市場,增加14部好萊塢特效大片外國影片的背景下,中國特效電影的如何在國際競爭的環境下生存和發展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
(一)完善特效電影語言體系
數字技術不僅使特效成為電影感情表達、內容敘事的重要工具,在一定程度上成為整部電影語言系統中的一個表達元素的特效已經成為內容的一部分。如果說蒙太奇是電影的敘事語言,那么特效就是電影的體驗語言、修辭語言。因此從本體論角度而言,發展融入了視聽語言的語法結構的電影特效自然而然成為未來電影發展的必然路徑和趨勢。所以,我們認真思考的是如何進一步去完善特效電影的語言發展,實現電影品質提升,挖掘其獨特的電影表達魅力,從而形成一套屬于特效電影特有的語言表達體系。使得中國的特效電影創作中理性使用特效,而不是為特效而特效,為獲得中國電影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增加技術含量。
(二)電影制作成本的優化
2012年中國電影市場,大半投資上億的中國國產特效電影連成本都沒法收回。問題很大程度上出在由于特效制作費用龐大,常常造成特效預算超支,從而出現壓縮特效費用的現象,最終導致特效效果不足,影響了電影的品質。所以在未來,掌握特效電影的制作規律,從而優化制作成本的分配,對于特效電影的發展十分重要。在這方面我們應該學習一下國外的一些制作經驗豐富的大電影公司,在前期統籌、成本控制、后期特效制作、后期突發風險控制都有縝密的計劃和安排,這樣就不會有減少或者壓縮特效制作部分的預算資金。
(三)規范特效電影的制作流程
制作一部電影電影其實也是和生產工業產品一樣,需要有規范化的流程來保證產品的質量。作為一個成熟的運作模式,在電影開拍的時候,特效團隊就要加入電影的創作中,而不是等到影片后期合成的時候才來找特效公司制作。而且在電影制作團隊中應該有一個特效總監,對特效制作全權把關?!皣膺@個行業里會有一個視覺指導的人,他屬于特效范疇里面的最高層,但他不屬于技術范疇,是屬于創作團隊的,他和導演進行討論,如何設計鏡頭等,達成創作要求,再和特效指導進行溝通。在中國,導演與特效人員進行溝通,直接告知特效人員需要做什么,特效人員提供建議,缺少創作層面上的視覺指導人員?!保?]
(四)加強特效軟件的研發工作
中國電影特效大多都拿到國外制作,這是造成成本增加、特效不理想的一個重要原因。中國國內的特效公司使用的電腦軟件工具嚴重依賴進口,別人開發的軟件在我們還沒有學精時,又有更新更好的技術軟件被別人開發出來。中國的特效制作就會一直處在無止境地引進、學習的怪圈里。在好萊塢特效的制作理念是每部電影都要有自己獨特的創意,才能營造獨特的視聽效果,而這種獨特是通用的技術無法實現的,因此他們在根據電影創作需要進行軟件的再開發,支持特效創作。所以中國的特效要有自己的技術研發,有讓人耳目一新的創意創新,不要總是處于“跟隨”狀態。
四、結語
本世紀是電影特技發展的最輝煌的時代,縱觀中外電影特技的發展歷史,特技始終伴隨著電影的發展和科技的發展而成長。雖然面對諸多結構性問題,但電影特效仍然通過延展電影表達空間和范圍的方法獲得了創作者和受眾的青睞,是未來電影產業競爭的重要環節,對電影產業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本文作者:楊琴單位: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數字媒體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