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聲音元素論文:電影聲音元素的功能探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者:秦梓元單位:中國傳媒大學音樂與錄音藝術學院
人物性格、心理與情緒的表現
聲音中語言對白元素除了具有作為語言文字本身的表意基本功能外,角色在說話時表現出來的語音特點,包括音量、音質、速度、節奏、語調及其他的獨特方式,如:口音、發音習慣及字與字之間的停頓等,還包括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都可以體現人物的性格、心理、情緒、身份和生活環境。這個功能尤其在動畫電影中具有更為突出的作用,聲音在動畫電影中的加入為這些虛擬存在的卡通角色注入了生命和活力,賦予了性格和情感,使觀眾相信它的真實,認同它的存在。這已成為動畫片里的虛擬角色形象進行擬人化的關鍵。皮克斯電影《飛屋環游記》的英文配音在這方面的體現很為突出。每個出場的角色因為其特殊的語音特點而使得形象變得鮮活起來,也有了各自的性格、心理特征。如:年少時的艾麗聲音發尖,說話時一驚一乍,語速很快,這些都表現出她活潑多語的性格。年老時的卡爾聲音低沉慵懶,甚至有些大舌頭,非常符合他失去妻子之后變得怪異孤僻的性格。小小野外探險員羅素,雖然年紀輕輕,說話口吻和語調卻比實際年齡稍顯成熟,但有時說話又唧唧歪歪,反映出他的自信和好強,同時又有小孩子應有的純真和好奇心。
另外,音樂及其音響效果對表現人物的情感、心緒和態度等也很重要。在《飛屋環游記》中,從卡爾與艾麗結婚一直到艾麗病逝中間這幾十年的生活情景是伴隨著影片配樂在短短四分鐘敘述完的,雖然時間短暫,但是伴隨著音樂節奏上的變化和表現情緒上的起伏,觀眾也跟隨著畫面飛快地體會了一番卡爾和艾麗生活中的快樂與悲傷———音樂在卡爾艾麗結婚之初,二人一起粉刷新房暢想未來時是輕快的、充滿希望的;當從醫生那兒得知艾麗不能生育,他們不能有自己的孩子時,音樂放緩,充滿悲傷;當他們重新拾起年少時冒險的愿望,并開始著手進行經濟準備時,音樂又跟著歡快了起來;而接著當他們老去,當卡爾買好了機票可艾麗卻不幸病逝最終冒險的愿望沒有實現時,音樂再次緩了下來,鋼琴輕輕地敲出聲響,可觀眾心里卻會產生巨大的悲傷。這首音樂的再創作極其巧妙地配合了影片畫面敘事的節奏和角色的情緒,使觀眾能夠容易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正是由于聲音能在種種細微之處,通過微妙的變化,極富感染力地表現出人物的心理與情感,因此,在電影作品中聲音的運用不僅能夠發揮其抒發情感的功能,對于人物心理種種情感狀態,也會有一種“意在言外”、“意在畫外”的效果,從而能夠深入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
場景的轉換
在場景的轉換中,聲音作為場景轉換的媒介,使轉換過渡過程自然流暢,難以察覺。其主要手法就是將聲音的處理向前或者向后位移:一是使原本應在下一場景出現的聲音在上一場景的末尾預先出現,起到鋪墊或引子的作用。如場景從室內轉到室外時,預先引入室外的環境聲———如風聲、雨聲等自然環境聲或市井聲、街景聲等社會環境聲,這種聲音的先期進入恰如“未見其人,先聞其聲”,使人在不知不覺中對即將進入的場景產生某種心理期待;另一種位移是使上一場景的聲音保持到下一場景的開端,以形成某種聲音的綿延之感[3]。
情節高潮的構建
電影聲音對于推動情節的發展也會產生重要的作用。在眾多的經典影片中,通過音樂和音響兩者的結合來實現情節高潮的構建是影片創作者的常用手法之一。在著名意大利影片《海上鋼琴師》中,爵士樂開山鼻祖謝利上船來向1900挑戰,三個回合斗琴的較量成為了影片的一大高潮,聲音中的音樂元素得到了相當典型的應用。謝利彈奏了三段技藝精湛的爵士樂,感情充沛,手法純熟,本以為可以戰勝1900。
但他沒有想到的是,1900卻沒有表現出任何慌張失措,先彈奏簡單清新的“平安頌”,然后將謝利第二回合中彈奏的曲子按照原樣彈了一遍,直到第三回合中才顯示自己的最高水平,達到頂峰。整個情節就在這難度一次超過一次的音樂中被推向了高潮。尤其是第三段如閃電般迅速彈奏的一串串音符,如同兩雙手在同時演奏,暢快淋漓,直到一曲終了,全場聽眾依舊處于極大的震驚中,鴉雀無聲。直至1900將預先準備好的香煙放在因飛速演奏而摩擦生熱變得滾燙的琴弦上引燃,然后放在早已目瞪口呆的謝利嘴中,淡淡地說了一句:“這煙給你抽,我不抽煙。”全場才如夢初醒,掌聲雷動。老女人恍然意識到自己掉了假發,胖紳士方才感覺到掉在褲子里依舊燃著的雪茄,而謝利的名譽也隨著他嘴邊的余燼灰飛煙滅。整個高潮部分一氣呵成,精彩絕倫而又妙趣橫生,音樂與音響的運用被推向了極致,形成極為強烈有力的沖擊,直接訴諸觀眾的感官以及心理刺激,使得電影觀眾在情緒上也同時達到高潮。這場被音樂構建起來的情節高潮充分體現出導演深厚的功力與聲音設計的精巧構思。
通過對以上電影聲音在電影創作中美學功能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聲音在電影中具有獨特的表現力,在渲染氛圍、塑造角色、場景轉換、構建高潮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功能,很多電影工作者已經進行了很有開創性的嘗試和應用,這些經驗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同時,作為視聽藝術的電影,在聲音發生作用的同時與畫面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缺少它們之中的任何一種表現手段,影片都會失去它們本身應該具有的完整性、和諧性和統一性,因此,聲音與畫面需要相互作用,相互滲透,電影創作者必須將二者作為一個整體進行不斷的探索和研究,任何一方都不能偏廢。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希望電影創作者們,能夠耐心,并且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