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未來十年電影創作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面對空前的黃金機遇和新的巨大挑戰,不可能再延續前十年只注重硬件擴張的初級發展模式,必須以前瞻性的思維創新發展模式,在新的歷史時期實現戰略性的轉型。我們認為,未來十年,中國電影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只能是優質的內容生產,以市場優勢為核心競爭力的產業化初級階段必須升級轉型為以產品優勢為核心競爭力的中高級階段,也就是說,中國電影必將從專注數量的外延式擴張、粗放型增長轉型到注重創作質量的內涵式發展。因此,以全面提升電影創作質量、創作中國好電影、實現電影強國夢為目標的電影創作戰略,將成為未來十年中國電影發展的核心問題。
二、以創新驅動創意,以創意提升創作
實現電影強國夢,促使電影創作戰略的轉型,需要從政府管理到電影產業鏈各環節的全面深化改革,其中最根本的是需要大力提升電影創作質量、創作中國好電影。沒有高質量的好電影,電影強國則失去了堅實的根基。“電影作為一種具有特殊規定性的文化產業,創作和生產更多的具有經典人文品格、健康審美品格的好作品永遠是硬道理,是電影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是電影大國走向電影強國的重要標志。”何謂好電影?學者賈磊磊在《什么是好電影》中定義為:“選擇適合電影表現的故事題材、確定適合故事內容的表現形式、建構獨特而完美的影像風格、創造敘事與隱喻相結合的美學意境。”這是對好電影的藝術和美學的終極判斷。我們認為,所謂中國好電影,是以中國夢為價值內涵和傳播內容,具有中國電影獨特的美學特征和文化內涵,融高新技術和精妙藝術于一體,既能滿足本土觀眾的審美需要也能被全球主流觀眾認同的高品質電影。簡而言之,所謂“中國”,是指中國特色和中國題材;所謂“好”,就是好故事加好看。但是,在當下快速發展的中國電影市場上,好電影被盲目地等同于畫面好看的電影或票房好的電影。電影人在追求高科技絢爛的畫面和市場高盈利中逐漸迷失,電影的價值內涵被簡化、被模糊,甚至被歪曲。比如,2013年郭敬明執導的兩部《小時代》,一邊是被粉絲瘋狂追捧、創造票房奇跡的熱鬧情形,一邊是影評界對其夸耀炫富、物質主義等價值觀的嚴厲批評。2014年開年,一部《爸爸去哪兒》從電視火到電影,引發學界對“電影是什么”、電影的藝術價值等基本問題的再追問。這些電影新亂象再次凸顯了中國電影市場與中國電影質量發展不對稱的矛盾,也將對中國好電影的追求刻不容緩地擺在了電影人面前。要創作出中國好電影,最關鍵的是需要好內容和好創意。眾所周知,電影屬于核心的文化創意產業,內容為王,創意制勝。因此,面向未來十年黃金期的電影創作戰略,必須高度重視內容和創意。也就是說,在通向電影強國夢目標的多條路徑組成的立體交叉網中,根本途徑是以創新驅動創意、以創意提升電影創作水平。其中,激發和提升創意思考和創新能力是關鍵。換而言之,只有不斷創新,找到好創意,才能創作出好電影。近些年的國產電影實踐表明,我們對創意的重要性有足夠的認識,也涌現出了不少成功的創意,但也出現了種種對創意的誤解與誤用,導致“創意匱乏癥”與“創意泛濫癥”兩種看似互相矛盾的怪狀一同迸發。好創意少,爛創意多;真創意少,偽創意多;大創意少,小創意多。如何解決好創意匱乏與壞創意泛濫的現象,提升創意思考和創新能力,創作出廣受世人歡迎的中國好電影呢?
三、實現方針:“軟硬兼施”
電影創意,最核心的是實現電影的價值。電影的價值并非只有單一的一種,而是“藝術、人文、經濟、技術等多重價值追求共同構成了電影創意的價值復合體系”。借鑒邁克爾•波特著名的價值鏈理論可知,在當今競爭激烈的環境下,作為高風險、不確定性的電影創意的競爭,不是一種價值的競爭,而是不同價值所組成的價值鏈/價值體系的競爭。如果說,電影創意的藝術價值和人文價值是軟價值,科技價值和經濟價值是硬價值,那么,有效的創意策略方針便是“軟硬兼施、剛柔相濟”。任何偏廢都是執其一端的失誤。《泰坦尼克號》重映時,新浪網站組織了觀影調查,設計問題:“是因為什么原因讓你走進影院觀看這部影片呢?”回答最多的選項是“情懷控:杰克露絲的真摯愛情讓人難以忘懷”(占61.4%),遙遙領先于第二項“技術控:卡神的3D技術值得期待”(占23.2%),最后兩項是“補片控:15年前沒趕上,15年后得補上”和“理性控:同檔期影片可看性較低”,各占11.2%和15.4%。可見,《泰坦尼克號》(3D)無與倫比的魅力,不僅在于3D因素給人煥然一新的視覺盛宴,更在于有跨越時空的驚天地泣鬼神的愛情故事,在于災難突然降臨時人性光輝的彰顯。重看者重溫那段明媚而憂傷的青春記憶,新看者真切體驗那抵死纏綿的純粹愛情。可以說,《泰坦尼克號》(3D)的藝術品質、人文情懷和技術水準、產業效應一應俱全,形神兼備,達到了世界電影史上的一個峰值,是電影創意多重價值攜手共贏的經典范例。反而言之,“任何單一層面的價值追求,或者四種訴求之間相互歧視、壓倒和顛覆,無疑都是對創意可持續發展的傷害”。
四、實現機制:“二三三制”
邁克爾•波特的價值鏈理論,誕生于20世紀80年代,是成本領先戰略下的傳統制造企業發展理論。以創意為核心要素的電影創意,成本并非驅動要素。以“一個創意,多次開發”為特點的電影創意產業,已經很難在一個企業內部實現全部的價值,必須在完整的產業價值鏈和橫向的產業聯盟上創造價值,實現價值的最大化。因此,電影價值體系的實現,需要建構新的理論模型。電影創意價值體系的實現,遵循的是創意產業的運行機制和增值原理以及電影的產業特征和價值規律。電影創意價值體系的實現是個復雜的系統工程,主要由價值主客體體系和生產體系兩大子系統構成。
(一)所謂價值主客體體系,是指創意人才的培養體系與政策法規的保障體系、社會文化生態系統。
1.創意人才培養體系
創意人才是創意產業發展的核心資源,電影創意主體的理念、素養和技能決定著電影創意源動力的強弱與生產力的高低,而高文化、高智商、高技術、高創造性的電影創意人才屬于稀缺資源,難以短期形成,因此需要長時間、有規劃、有系統性地養成。弗羅里達的創意階層理論認為,創意階層的生產與再生產取決于技術(Technology)、才能(Talent)和容忍度(Tolerance)即“3T”要素的供給能力,而不只是知識生產的問題。創意階層的競爭是全球文化產業競爭的焦點。目前我國電影創意人才的結構性缺失、創意階層缺乏整體性提升與發展、創意的集聚效應無法顯現等因素,嚴重制約了電影創意產業的發展。
2.政策法規保障體系
創意的勃發要靠自由的表達和強大的創造力,自由的表達需要政府有寬容的審查規制,培育強大的創造力需要合理的政策安排和有效的制度法規設計。例如,加強知識產權的立法對創意保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從經濟學的意義上來說,創意經濟的實質就是知識產權的占有和交易。沒有知識產權的保護,創意的長足發展和創意價值的實現就會受到嚴重阻滯。創意人才所創造出來的創意是獨特的,具有轉化為產品利潤的價值,但創意的復制幾乎不需要成本,電影盜版的猖獗、抄襲和克隆現象對電影產業的傷害,已是有目共睹。國家、行業政策法規為創意撐起一把保護傘是創意價值實現的客觀條件。
3.社會文化生態系統
社會文化生態系統是創意得以萌發的深厚土壤,是創意價值得以實現的宏觀環境。創意的自在飛舞,需要依托開放的社會網絡和多元的文化氛圍。只有當社會形成了自由、包容、創新、自信的大氛圍時,電影創意產業才能變成一場全民的文化盛宴。
(二)電影創意價值生產體系由三個部分組成:
1.價值驅動機制
電影創意價值實現的驅動力主要來源于文化創新和科技創新組成的雙引擎驅動。文化創新是創造藝術價值和人文價值的生動源泉;科技創新是創造技術價值的巨大動力。文化創新和科技創新攜手推動電影創意進入產業環節。創意沒有形成產品,就不可能實現經濟/市場價值。再者,文化創新和科技創新通過促進電影產業的升級換代,可以實現電影創意價值的增值。
2.價值創造系統
從內在的創意思維模式創新到進入實體的電影產業鏈,是創意構想向創意產品的一大跨越。電影創意產業鏈包括內容生產的創新、發行傳播模式的創新、放映模式的創新以及衍生產品的創新。內容生產處于產業鏈的頂端環節,控制著整條產業鏈的有效運作。通過整合產業鏈上各個環節的創意活動,盡可能地吸引觀眾的注意力,以求實現電影創意的多重價值。衍生產品環節帶動了其他產業,促使電影產業鏈與其他產業橫向聯合、融合。價值創造系統是整個電影創意價值體系實現的主體部分,也是最活躍最復雜的部分。系統各環節從創意思維到衍生產品,需要協同合作、上下聯動,缺一不可。這一協同增值的過程,也是價值轉換機制的運作過程。不同價值訴求經過各個環節的縱向開拓和深化,只待最后臨門一躍。
3.價值實現目標
電影創意的最終目標是滿足觀眾的娛樂、情感、思想、精神等多重需求。觀眾價值作為電影創意價值實現的最終目標,解決了“電影創意為了誰”的問題。觀眾需求的滿足,是價值實現的衡量指標。科技價值和經濟價值可以有硬指標數據來衡量,但藝術價值和人文價值是主觀感受,難以量化評估。不管衡量標準如何設定,觀眾需求的實現,意味著觀眾對創意和創意產品的深度移情與文化認同,也意味著電影創意市場價值的最終實現。觀眾的創造力和創意也會因之被激發,成為新創意的提供者和激勵者,和創意人才形成良性互動,進入再生產環節。電影創意價值體系的實現模型,揭示了電影創意價值體系的實現過程和增值機制,我們不妨把它命名為“二三三制”:“二”是指價值主客體體系和生產體系兩大子系統;第一個“三”是指價值客體體系所包含的創意人才的培養體系、政策法規的保障體系、社會文化生態系統主客體體系;第二個“三”是指電影創意價值生產體系中的創意價值驅動、價值創造、價值實現。顯然,這是一個無比復雜但也是充滿了活力的系統。電影創意價值體系的實現模型,清晰地顯示了“以創新驅動創意、以創意提升創作”的內在機理和運作過程。依據電影創意價值體系的實現模型,深入觀察我國電影創意價值體系,可知創意價值難以實現、觀眾需求難以滿足的主要癥結,首先在于作為驅動引擎的文化創新和科技創新,其動力還很不夠。尤其是文化創新問題,不僅僅指涉電影文化的推陳出新,而且關涉到國家整體的文化建設和文化制度的傳承與創新,是我們當前急需解決的重大問題,也是最難解決的問題。其次,在整個價值創造與實現鏈條中,各環節的發展很不平衡,處于鏈條前端的內容生產恰恰是鏈條上最薄弱的環節,致使發行、放映、后產品開發等后續環節的創意不能借此得到充分的延伸和聯合。再者,創意主客體體系還不夠完善。因此,優化創意機制,營造良好的社會文化生態及至電影文化生態系統,培育各種類型的創意人才,是促進我國電影提升創意思考和創新能力的必然舉措。
五、結語
“以創新驅動創意、以創意提升創作”的路徑戰略,可以稱之為“三創戰略”。中國電影只有從根本上解決科技創新和文化創新的問題,通過創新進一步激發和提升電影在各個環節的創意能力,才能真正、全面提升電影創作水平,創作出大批內容精湛、技術精良的中國好電影。未來十年,中國電影人需要抓住這一黃金發展機遇期,在“三創戰略”這條根本路徑上不斷探索,最終將實現中國電影創作戰略目標,實現電影強國夢,進而為塑造國家文化軟實力、展現國家形象注入強大力量,促使中國由文化大國向文化強國邁進。
作者:楊柳單位:北京工商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